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所见问题及对策

2020-06-09任丽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传统文化问题

任丽珺

摘 要:传承传统文化,应从娃娃抓起。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发展,并代代相传、熠熠生辉的需要。应该在小学低年级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小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接受到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行为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实现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传统文化 问题 对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低年级的教学科目,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中占有突出地位。低年级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生活阅历少,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影响,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应该在低年级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使他们深受传统文化中讲诚信、尊老爱幼、尊师敬友的影响,促进他们成为品德端正、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的可用人才。

一、低年级传统文化教育教学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传统文化知识的简单传授,还应该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促进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能将其用于社会实践,从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在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普遍存在老师单纯的讲述传统文化,教给学生要诚实守信,要尊重师长,并未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小学生在老师的传统文化知识讲述下,只是全心全意进行背诵和默写,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感觉到传统文化学习的压力和枯燥,因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时,以消极被动的姿态接受的话,不能将它转化为自身行动的标杆。

2.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成效较差

在小学低年级,只是重视学生语文、数学的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另外,传统文化教育仅局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科目的学习中,而忽略了其他学科和学校环境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影响,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低年级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对策

1.立足教材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首先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老师应该给学生精细讲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对于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能独自理解,需要老师根据课本逐字逐句进行剖析和解释,促进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方便学生记忆并践行。另外,老师要改进教学方式,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实现个人在课堂中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守规矩》的教学中,老师先给学生解释什么是守规矩,并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守规矩,在这样的问与答中,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学生从个人生活和学习中思考,自己的行为哪些符合守规矩这一品行,从而更能理解何为守规矩,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信息化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只能让学生感觉到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堂的枯燥和无味,从而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应该巧妙利用信息化技术展开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堂增添更多的新时代的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用这些符合低年级学生兴趣爱好的元素,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成效。

在《勤学》的教学中,用多媒体播放《闻鸡起舞》的历史故事视频,促进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中感受到古人的勤奋与刻苦,从而受到先人的影响;在《敬师》的教学中,用多媒体播放《程门立雪》的故事视频,用视频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在视频的观看中,促进学生理解何为敬师,如何敬师,也用视频教学促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教学的愉悦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3.增添传统故事,培养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他们对故事情有独钟。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这个兴趣爱好,根据教学内容增添相关的历史故事。通过老师讲述故事,学生仔细聆听,使身心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影响,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并将故事人物作典范和榜样。

例如:在《尊亲》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讲述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陈毅探母的故事、黄香为父驱蚊的故事,促进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知先人对父母亲的尊重和孝敬,并受其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在《勤学》的学习中,老师给学生讲述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形成影响。利用故事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可令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4.增加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成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将传统文化中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用传统文化规范个人行为,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心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增加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效果。结合中国节日开设校园实践活动,如教师节中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张祝福语卡片,从而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学会感恩的行为习惯;留下实践性家庭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回家后帮父母干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给自己的父母亲洗脚,从而让学生学会尊亲。

总之,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是塑造低年级小学生完整人格,促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经之路,更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过程。老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自觉地用其指导个人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侯俊晖《如何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产业》2019年第22期。

[2] 李婷婷《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传承》,《人民论坛》2018年第14期。

[3] 赵天歌、王永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问题及建议》,《经济师》2019年第5期。

[4] 楊永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18期。

[5] 宋启峰《植根传统文化 润泽核心素养—山东省莒县第四实验小学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纪实》,《教书育人》2019年第35期。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传统文化问题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