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

2020-06-09梁新华代红军梁文裕王玲霞马茜

教师·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人文情怀课程思政

梁新华 代红军 梁文裕 王玲霞 马茜

摘 要:为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育人角度和学科地位来实现大学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标,文章围绕诗词、成语、谚语及歇后语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阐述了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以期进一步实现文理贯通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28-02

从上海大学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至今,全国各大高校陆续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高等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与育人体系相融合,即立足某一课程在某一学科专业发展中的相应地位,充分挖掘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经过任课教师的精心设计,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从育人角度和学科地位全面体现该课程的价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立德与树人相结合。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及其他相關专业(如农学等)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植物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主要学位课程。该课程是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即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的过程)规律和机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活动中去的一门科学。

理工科专业的课程区别于人文社科专业的一些课程,在实际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授课者不同,认识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改革方法与手段自然不尽相同。笔者认为,人文情怀的培育应是课程思政教学发挥育人作用的一条必经之路。因此,结合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本文仅从如何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方面,浅谈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的几点做法。

一、诗词——浪漫多情的专业知识“伴侣”

单纯直入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没有诗歌的教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大胆地尝试将植物生理学专业知识与诗歌有机融合,是促进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的有效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内容。宁夏大学所用教材(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七版)中该章第二节“叶绿体及其色素”主要介绍了高等植物叶绿体的结构、功能,主要的四种色素的性质及生物合成。在讲解此节内容时,笔者不是按教材所列内容按部就班地去讲解,而是一边通过PPT动态播放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秋雨夜眠》一诗中的“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的诗句及与诗句意境相呼应的美丽的秋叶图片,一边以“秋天,是去欣赏红叶的好时节”为导入语开篇。在学生欣赏这些如诗如画的美景时,抛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让夏天原本是绿色的树叶,在秋天变成黄色、红色?请同学们思考2~3分钟,然后回答。”在接收到学生因思考着眼点、考虑方式各异而热烈的回答后,笔者总结梳理归纳不同的回答,继而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提到的点,详略得当地展开本节主要专业知识的讲授:高等植物叶片中的色素种类、颜色、含量比例、光学性质、理化性质、生物合成过程。末了,首尾呼应,着重讲解缘何“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满阶红”。原来诗人挥毫写下“晓晴寒未起”时,恰逢深秋,因为当气温下降或叶片衰老时,叶绿素生物合成受到明显影响,叶绿素的含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叶片因此呈现黄色,所以就会出现“高风晚,黄叶飞”的景象。而有些叶片在秋天呈现红色,则因秋天温度降低,植物体内积累了较多糖分,由于体内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苷,叶子在一定的酸碱条件下就呈红色。所以,秋季,我国很多地区,因为环境条件尤其是光照、温度对叶片中的色素含量比例、种类的影响,随处可见一派“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美景,置身在这五彩缤纷的叶子的世界,让人怎能不流连忘返而生出许多感慨?

“植物逆境生理”作为植物生理学教材的最后一章,讲述的是植物与环境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一些非生物胁迫条件下,植物如何抵抗或耐受这些逆境的生理反应)的内容。因此,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讲授“梅花香自苦寒来”背后的专业知识,即低温对植物的影响,还会适时地引导学生从植物抗逆生理的具体反应中,从植物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典型案例中,感悟“生的意义”,教育他们努力锤炼自身“宝剑峰从磨砺出”的不畏人生艰难困苦的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把价值引领渗透进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是课程教育本位的回归。在浪漫多情的诗词“伴侣”的陪伴下,通过诗词对学生的熏陶,于润物无声中实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恰恰是一种容易被学生主动接受的途径。

二、成语——字字珠玑的专业知识“海绵宝宝”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的瑰宝。植物生理学专业课程知识的特点,决定它可以引用成语来完成很多专业知识的介绍。这样既避免了单纯专业知识传授的无趣,又体现了文理贯通的乐趣。

例如,成语“根深叶茂”的释义为树的根扎得很深,树的叶长得很茂密,比喻事物的根基牢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末大必折”的释义为树梢大了就要使树木折断。剥开这两个成语的文学释义的表皮,其下恰恰蕴藏、反映的是“植物生长生理”一章中有关“植物生长相关性”一节内容的“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讲授此部分内容之前的课堂导入环节,笔者会先板书“根深叶茂”这个成语,请学生做解释;然后总结学生的发言,将其与本节相关专业知识融合,深入浅出地讲授根深才能叶茂,即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相互依赖的关系(植物的根系下扎,吸收水分、无机盐类,运输至地上部,经地上部光合作用,再合成一些有机物质,部分有机物质再运输至地下部,供根系生长发育利用)。

而在植物实际生长过程中,其地上部与地下部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时再适时写出“末大必折”这个成语,引导另一些未发言的学生进行释义,并在简明扼要地概括总结他们发言的基础上,详述因何“末大必折”,即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是如何相互制约彼此的生长的专业知识。

借助两个成语,仅仅八个字,既高度地概括了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相关性这一种主要的生长表现形式,又以这两个成语为发散点,将相关的专业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三、谚语——很接地气的专业知识“载体”

谚语也称俗语、常语和俚语,是流行于群众中的通俗习用语,易为广大群众接受。汉语谚语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并且通常口语化,由于具有形象、精炼、富有情趣、通俗易懂和表现力强等特点,因此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

为了将有些涉及生理机制的抽象的专业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笔者收集整理了一些与植物生理学相关的谚语,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邻细胞间水分的移动法则),“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姜是老的辣”(植物次生代谢),“人活脸,树活皮”(同化物质运输)等,将其适时穿插在相应的章节内容中,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从广袤丰沃的文学知识土壤中汲取了人文知识的养分。这有利于学生成长为既可上得研究论壇“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者,又可下得田间地头的接地气的专家,从而用自身的学习、成长去诠释植物生理学是合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一门科学。

四、歇后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专业知识“精灵”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形象生动、富于幽默感,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恰当地使用歇后语,可以增强课堂言语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获得感。因此,笔者搜集了下面一些与植物生理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歇后语,即“霜打的茄子——蔫了”“下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淡水蟹——吃不得咸水”“芝麻地里撒黄豆——杂种”“先吃黄连后吃甘草——越来越好”“十月的芥菜——起了心”“九月的甘蔗——一节比一节甜”“不熟的葡萄——酸得很”等,将它们恰如其分地安排在相应的教学章节中,如植物水分生理、植物光合作用、植物次生代谢、植物生殖生理、植物成熟与衰老生理等章节。笔者通过歇后语将复杂的专业知识通俗化、易懂化,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这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精灵们”的相处过程中,培育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人文情怀。

冯其庸先生曾说,文学与历史,甚至还有哲学、民俗等学科,本来就是共生共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不能全面涉猎,怎么可能获得精深的见解?笔者想,如果将冯先生的话再延伸一下,处在人文社科与理工科两大阵营中的莘莘学子,在学好自身所在学科的同时,又何尝不需要在其他阵营中,去努力地兼而学之,方能实现文理贯通、全面发展。而大学阶段,恰恰是一个人实现这个学习目标的黄金时段。

理工科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多数是基于自然认知的普遍性、规律性,教学目标重“术”的掌握和运用,但是每一门课程也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笔者想,如果理工任课教师能够首先根据实际课程,合理地运用人文情怀来传道、授业,那么,这应该是理工科教师从本门课程开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一个关键的立足点。另外,充分提炼本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并将其适当地渗透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各环节之中,笔者想,这应该是促进所教学生形成良好精神气质、健康的价值取向、活跃的思维、健全的人格的落脚点。因为在这样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人文的情怀、人性的光辉、人本的立场。这样的理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必然独到而精彩!

参考文献: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俞伯平.唐诗鉴赏辞典(新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植物生理学人文情怀课程思政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微课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