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分析”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尝试

2020-06-09唐光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唐光明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数据分析”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教学尝试,以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与运算处理能力

[关键词]数据分析;核心素养;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 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7-0004-0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中学数学教学日的表述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而其“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第六个方面“数据分析”,是一种新的数学思想和理念:“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数据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1]

笔者对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据分析”有一些简浅的理解,在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具体的尝试.

一、研读教材,体会数据分析

对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教材选修1-1和选修2-1第一章第一节《命题及其关系》进行研读.首先,它们都是文科和理科的选修内容的第一课时,教学的内容是相同的,且前后的内涵与外延的衔接教学也是一样的,对这一内容考查的深度与难度也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态度也应该一致.

对于“命题”这一概念的认识,可以这样进行:首先是“收集数据”,即列举关于“命题”的一些实例.例如,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l)若直线n∥6,则直线n和直线6无公共点;(2)2+4=7;等等.

教材已经告诉我们,教学时首先是分析它们的特点,即“整理数据”;而它们的特点很多,从哪里人手?通过研读教材,有经验的教师就很容易找到入口点,即判断真假;接着就是“提取信 x息”,即发现各个案例的共性:“能判定真假”,进一步认识“命题”这一概念的内涵;然后就是“构建模型”,初步形成“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可以叫作命题”的认知;最后“推断”它的科学性,如“语句”就可以上升至“陈述句”了,进而正确地获得结论,升华形成数学概念“命题”:“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这拓展了“命题”的宽度为“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认识了概念的外延,达到了有意识地、自然地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一些实际问题的日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育了他们的科学精神.

在“命题”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教材完整地体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因此,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就能收获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认识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二、讲解典例,渗透数据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是集合内容,其中第11节《集合的概念》中的例1就是一个“数据分析”的例子.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教材上是这样解答的:

解:(1)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4,那么A={0,1,2,3,4,5,6,7,8,9}.

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此集合A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例如4={9,8,7,6,5,4,3,2,1,0}.

在这里,已知告诉了我们“数据分析”的具体思维过程.首先是在“收集数据”后如何“整理数据”,在这里进行了有关数据排序问题的讨论,就是为“处理数据”做准备,在“提取信息”后“进行推断”,对于所“构建模型”与所“获得结论”做进一步的类比,看是否与题干具有正确的一致性.

在此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数据分析”的完整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完成这一过程后,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是否再进行一些变式的训练.如:A={0,2,4,6,8,1,3,5,7,9}等,这样就为我们后续的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也把握了“集合”正确的内涵,认识“集合”列举表示法的外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能力,提升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精选练习,学会数据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教材必修2中第一章是学习空间几何体,第1节是了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后的练习是:

如果能正确运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就能完美地诠释练习的解答.第一步是“收集数据”,即收集对简单几何体几何特征的认识数据;第二步是“整理数据”,即认识本题中的几何体的一些几何特征数据;第三步是“提取信息”,就是利用这些几何体的几何特征可以重新组合成哪些简单几何体,这就是“构建模型”.“进行推断”后,就可以顺利地、正确地“获得结论”:复杂的几何体就是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合并与分解.

这一学习过程,体现了“数据分析”的思维过程,体现了几何体的“运算”本质:合并与分解,把握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内涵,也拓展了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外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了学生空间几何体内容的学习效果.

四、布置作业,巩固数据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教材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1节是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其课后作业习题11中的习题不太好.例如,已知条件A=70°,C=30°,c=20cm,解这个三角形.学生做作业时,无法完成sin 70°的运算,因此完成作业有困难.对此,必须另选习题,可选择如下习题:

1.在△ABC中,已知a=5,b=7,c=8,则B=______ .

答案:60°.

2.在△ABC中,已知AB=5,AC=7,∠A=120°,则BC=____.

答案:3.

3.在△ABC中,已知AB=7,BC=8,C=60°,则AC=____.

答案:3或5.

4.在△ABC中,已知a=l,b= ,C=30°,则∠A=——-

答案:30°或120°.

5.在△ABC中,已知AB=3,AC=5,BC=7,则∠A=——-

答案:120°.

通过完成上述课后作业,可以巩固“数据分析”的思维过程.首先要“收集数据”,即读题审题,观察所解三角形的条件;然后是“整理数据”,即发现所解题的已知条件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之间的“桥梁”;接着是将进行类比的信息提取出来,构建解题模型;最后进行有关的运算和推理,获得正确的答案,从而理解和巩固了三角形的几何性质,掌握了解三角形的解题过程,把握了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特征内涵,也拓展了解三角形过程中出现的一题多解类型的知识外延,提升了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体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课后还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与探究的内容,如了解三角学的起源,即球面三角、平面三角的历史等,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学的数学美,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让数学的学习延续至远方.

通过上述几个内容的学习,多角度地认识与探究了“数据分析”学科核心素养,展示了“数据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直观而又抽象的思维过程.简单地说,“数据分析就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在这一数学学习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数学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其他科学的知识,认识到数学科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体会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