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中医疗法对患者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

2020-06-09黄佩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8期
关键词:中医疗法消肿四肢

黄佩军

(新疆尼勒克县中医医院,新疆 伊犁)

0 引言

骨折后的患者容易发生肢体肿胀,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骨折的损伤会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从而出现炎症反应,其临床表现就是肢体肿胀[1-2]。本院为提高对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270 例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研究中医疗法对患者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270 例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6 年7 月到2019 年6 月,根据这些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35 例,这些患者均愿意参与本次实验。其中对照组男性71 例,女性64 例,年龄在16~79 岁,平均(39.41±5.14)岁,其中骨折位置在上肢的有75 例,下肢的有60 例;观察组男性69 例,女性66 例,年龄在16~79 岁,平均(40.11±5.31)岁,其中骨折位置在上肢的有73 例,下肢的有6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骨折位置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治疗,主要的治疗内容为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适当地对患肢进行运动,但是要保证活动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定期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和保持肌肉常态。使用甘露醇药物治疗,使用的药物为甘露醇注射液(生产单位: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599,规格:250 mL:50 g),使用方法为静脉滴注,用量为1 g/kg,1 次/d,治疗2 周,如果患者的肿胀消失则停止使用。

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中医疗法,其中常规的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治疗和对照组相同。中医疗法的治疗内容为对患者使用活血化瘀汤、穴位推拿按摩、熏洗敷贴。其中活血化瘀汤的药方为益母草15 g、白芍药15 g、丹参15 g、当归15 g、鸡血藤15 g、刘寄奴12 g、泽兰12 g、赤芍药12 g、苏木12 g、怀牛膝12 g、柴胡10 g。使用方法为用水煎服,早晚各1 次;穴位推拿按摩是根据相关的穴位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按摩是要先轻后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熏洗敷贴是指将水煎过的活血化瘀汤的药渣使用纱布包裹,对患者的肿胀位置进行敷贴,促进患处对于药物的吸收,一共治疗2 周,如果患者的肿胀消失则停止使用。

1.3 评价方法

治疗效果:在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检查,根据对患者四肢肿胀情况的检查结果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划分,主要为:显著-患者的四肢肿胀情况在 3 d 内开始消肿,并且在治疗期间肿胀情况基本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四肢肿胀情况在3 d 后开始消肿,肿胀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无效-患者的肿胀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的消除,或还有所加重。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治疗有效率进行计算,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率与有效率之和。

肿胀消除和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跟踪统计,根据患者的分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肿胀消除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根据对两组患者检查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分析,对比结果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更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d)

组别 例数 消肿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135 3.59±0.69 6.55±1.21对照组 135 6.18±1.24 9.47±1.69 t 6.548 12.364 P 0.001 0.001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指骨折的位置是在机体的四肢上,骨折是一种损伤性很大的创伤,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较大,且还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3]。四肢骨折是骨科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人体的生理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使得四肢容易发生骨折[4-5]。患者的四肢发生骨折后会对其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容易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从而导致肢体肿胀[6]。

中医疗法是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次实验中主要对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中药汤剂、穴位按摩和中药外敷治疗[7]。这些方式都能够调节患者的内部循环,疏通经络,消除肿胀[8]。

通过对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常规的肢体肿胀治疗中加入了中医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有效率更高(P <0.0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这个结果可以得出,中医疗法对患者的肢体肿胀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较为快速地将肿胀消除下去。在另外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肢体肿胀消除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更短(P<0.05),从这个结果可以发现加入了中医疗法后,中药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快速进行消肿,减少肢体肿胀对患者身体已经骨折处恢复的影响,减少住院时间,让患者可以更快恢复。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尽快地完成治疗,值得在对肢体肿胀的患者治疗中推广使用,增加其治疗效率。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消肿四肢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近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治疗进展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解乐业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