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2020-06-09孙金水张雪梅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正骨错位头痛

孙金水,陈 健,张雪梅,马 坤

(南昌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南昌 330008)

头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病因复杂,颈源性头痛占相当大的比例,此类患者常被误诊为神经性或其他等不明原因头痛,多以止痛镇静药物、神经阻滞、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欠佳。笔者采用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均有持续性头痛症状,阵发性加重,颈肩部酸痛、僵硬受累感,颈椎关节活动受限,枕后压痛等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并经神经定位、触诊检诊及颈椎X线、MRI检查等三步定位诊断确诊为颈源性头痛[1-2]。排除骨折、肿瘤、结核、严重骨质疏松及其他专科病症所致头痛患者。

将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1)岁,病程7 d~14年、平均(7±1)年,既往诊断:血管性头痛9例、偏头痛15例、紧张性头痛6例,合并头晕8例、视力模糊3例、耳鸣2例、颈肩部疼痛17例。对照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4±1)岁,病程7 d~12年、平均(6±1)年,既往诊断:血管性头痛7例、偏头痛13例、紧张性头痛10例,合并头晕7例、视力模糊4例、耳鸣1例、颈肩部疼痛18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既往诊断与合并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

1)放松手法:患者取左右侧卧位,调适符合患者体格体形的高低枕,医者位于患者枕后方,施掌、指法交替进行揉、拔,手法力度以柔和、渗透为宜,范围以两侧颈肩及枕后肌群为中心,实施时间为15 min。

2)低头摇正法:经放松手法治疗完成后进行低头摇正旋转复位。患者取左右侧卧位,调适符合患者体格体形的高低枕,术者位于患者枕后方,左手拇指“定点”复位置于患者左侧颈椎后关节突错位关节,右手撑托置于患者对侧面颌部为“动点”,角度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约20°,下段颈椎≥30°;“动点”关节位于“定点”关节之上一关节,以枕部作支点。复位时“定点”拇指同时加以阻力,“动点”关节至生理位最大角度施轻微加“闪动力”,“定点”拇指下有小关节弹响感为复位成功,对侧旋转手法复位则相同。

3)仰头摇正法:经中下段颈椎错位关节复位完成后,患者取仰卧位低枕,术者位于患者枕后方,左手掌面置于固定患者枕后“支点”,右手托于患者下颌为“动点”,复位于左侧枕环关节“动点”角度转向于左侧,仰头≥30°、转头≤30°,闪动方向是向上作伸屈1~2下;环枢关节复位角度,仰头≤20°、转头≥30°,闪动方向以外上方作转头动作1~2下;对侧仰头摇正复位取相同手法。

4)手法拔伸牵引:术者一手托住患者枕骨后,另一手托其下颌,双手同时用力先作颈部拔伸平牵,再行屈颈牵抖,两手可交换1次,平牵、牵抖1~2下即可完成。治疗时间30 min·次-1,1次·d-1,10次1个疗程,病症特殊者20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推拿手法和灸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推拿手法[3]:①点按风池、风府、肩井、大宗、曲池、外关等穴位;②用滚法、揉法、拿法、拇指分筋法以项韧带、颈夹肌、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头下斜肌为重点,充分松解颈肩背肌肉;③用小角度斜扳法整复错位上位颈椎,旋转复位法整复下位颈椎,无颈椎错位者,直接进行下一步治疗;④患侧颈部肌肉擦法至透热结束。推拿手法时间为30 min·次-1。

2)灸法:灸法部位以枕后、颈项部为主,灸穴位以风池、风府、天柱、颈百劳、大椎、肩中俞、夹脊等为主,灸法治疗时间为30~40 min·次-1。均为1次·d-1,10次1个疗程,病症特殊者20次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2组治疗前后头痛情况。参照文献[1]标准评价2组临床疗效:治愈为体征、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或X线片正常,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好转为体征、症状好转,头痛明显减轻,颈肩部压痛不明显或X线片基本正常,工作和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为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X线片无变化,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治疗前头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86.7%,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6.5±0.81.0±0.5#*对照组306.5±0.52.0±1.5#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P<0.05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4]。颈源性头痛因颈椎小关节错位及颈、肩软组织的器质功能性损伤,枕后肌群紧张痉挛及压迫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等组织所致。很多颈源性头痛患者由于长期不良生活和工作习惯等因素,损伤到颈椎小关节及椎周软组织变性、挛缩等问题,而压迫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血管。当枕环筋膜损变挛缩增厚,或枕环关节错位改变,可引起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牵扯挤压,长期未解除相关压迫等问题时,可形成无菌性炎性反应而造成局部筋膜粘连肥厚卡压神经、血管的恶性循环出现头痛。通过正骨手法复位,使错位的环枢椎得以恢复至生理解剖学位置[5],使椎周受牵扯挤压的组织得到解除。纠正椎体错位,解除骨赘对神经、血管的挤压,消除颈部肌肉痉挛,恢复椎体内外平衡,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颈椎在脊柱中有活动度大、稳定性差的特点,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屈概率的增加,现代医学认为,颈源性头痛的发生主要是因颈椎及关节、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及局部血管与神经病损引起的[6]。颈椎组织结构支配:头枕皮肤的神经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第3颈神经;有寰枕筋膜、项韧带、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软组织附着[7]。颈椎周围软组织劳损和颈椎失稳是颈源性头痛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枕环关节错位能引起前头痛和全头痛,环枢关节错位能引起前头痛和头顶痛[8]。

本研究结果显示,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明细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灸法疗法,普通推拿运用特点,只可解除颈肌紧张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无法改善因颈椎关节错位而引起颈肌痉挛和松解深层组织粘连,更难以恢复颈椎正常的解剖位置和颈椎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龙氏治脊正骨手法以生理、病理临床病症病因分析,结合解剖学、生物力学研究,纠正颈椎关节错位,消除颈椎周围神经、血管、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牵扯和挤压,而得以治愈头、颈部疼痛作用。无论选择什么方法治疗,操作运用要得当,手法选择运用过程首先要明确诊断,才可准确定位实施手法,勿施暴力伤及患者,手法既是两面性,能治疗也能伤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用力要适度,过轻或过重均会明显影响疗效,甚或出现副损伤[9]。

本研究结果表明,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根据三步定位诊断,实施运用龙氏治脊相关正骨手法对颈源性头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正骨错位头痛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有趣的错位摄影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会变身的烦恼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