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寒农牧区在“三环六步”模式视野下通过领雁工作室开发“校领校”的实践探索

2020-06-08谭镜明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摘  要:西藏高寒农牧区通过领雁工作室开发“校领校”工作,管理的团队注重强化“三环六步”模式(又称为“堆龙模式”)中的“组块管理、项目驱动、因地制宜”等要领。“校領校”的本质是“结对帮扶”,但是强调的是引领。教体局可组建领雁工作室担当桥梁作用。

关键词:高寒农牧区  领雁工作室  校领校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248-01

1   聂荣县教体局领雁工作室与“三环六步”模式的由来

笔者响应党和国家号召,2017年评了副高后,自愿申请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教体局教研室调动到西藏自治区那曲海拔4700-4800的聂荣县教育系统工作,并创办聂荣县教体局领雁工作室。

“三环六步”的历史渊源:通过17年的探索实践,2017年“三环六步”模式实践成果参展了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也获得自治区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为了延续这一成功经验和进一步开发这一集体智慧,堆龙德庆区委宣传部证明了“三环六步”模式又称为“堆龙模式”。模式中的“三环”为:项目驱动、因地制宜、组块管理;“六步”为:勤调研、创名师、建团队、搞研发、优评价、多循环。

“三环六步”要素中的辩证关系:“三环”之间环环相扣且无先后;“六步”之间顺序灵活,没有先后;“三环”与“六步”之间前者是总要求,后者是具体化。“三环”与“六步”之间顺序灵活,也没有先后,而且需要反复进行。

2   开发“校领校”宏观工作构想

2.1 “校领校”阐释

开发“校领校”,这里的“领”,一指外部学校引领某县中小学校,外部学校帮扶某县学校,二指学校、领雁工作室、学校三方联合或者未来多所学校、领雁工作室、多所外部学校联合,引领教师成长、课题开发、特色课程开发等。

2.2 领雁工作室的作用

领雁工作室搭建多个平台:试卷库建设平台、示范课展示交流平台、主题教研活动互动平台、课题推广平台、民族特色课程开发平台、教师培训平台等。

3   开发“校领校”的必要性分析

3.1 “校领校”中利用资源优势

较好地利用高寒农牧区周边城区及其他部分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等优势,引领高寒农牧区薄弱学校,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促进区域和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

3.2 “校领校”与“结对帮扶”的区别

笔者认为“结对帮扶”的范畴广,在教育领域,它强调的是帮扶,而教育帮扶对引领的地位强调的不够突出。“校领校”的本质还是“结对帮扶”,但是强调的是引领,在引领中帮扶,在帮扶中引领,让引领的角色更突出,让引领者的帮扶引领行为更主动积极,让引领者的主人翁精神更自觉,强化的是引领的角色。总之,教育教学方法与理念领域的“结对帮扶”,实际情况中注重较多的是“帮扶”或“示范”,而强化的引领角色不够突出。

3.3 最好的教育是引领和影响

何为引领,何为影响,汉语词典的解释:引领就是带动事务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影响则是以简介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好的教育是正面的引领,而不是简单地否定,肯定和鼓励就是正面的引领。好的教育是积极的影响,而不是说教。高寒农牧区的教育需要积极的引领和影响,而不只是重复的批评说教。

4   开发“校领校”的引领领域

4.1 “校领校”的学校管理引领

引领受援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引领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引领学校找准发展定位等。

4.2 “校领校”的教育教学引领

引领受援学校定期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引领学校用好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开展教师培训等。

4.3 “校领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引领

引领受援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引领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4.4 “校领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引领

引领受援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等。

5   管理的团队需要强化的要点

5.1 “校领校”的团队需要强化“组块管理”

强化“组块管理”就是组块整合,主导的精髓就是将分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有效率的整体,是联动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比如探索的推门听课指导组、课案开发指导组等团队。

5.2 “校领校”的团队需要强化“项目驱动”

强化“项目驱动”是指通过外力和内力作用,在一定环境下通过一系列组织程序实现既定目标,实施教育创新发展。比如“同课异构”与“异课同构”、问诊把脉”活动等。

5.3 “校领校”的团队需要强化“因地制宜”

强化“因地制宜”指的是学校教育要根据当地实际和诸要素,合理科学构建具有地方特色或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元素与行为。比如民族团结教育功能室、保护和传承藏民族优秀文化系列兴趣课等。

作者简介:谭镜明(1976-),男,汉族,四川南江县人,高级教师(副高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教学研究和地理学科教学,已经主持完成多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