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教师提升实验探究素养的建议

2020-06-08伍宏燕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初中建议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核心素养逐步成为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理念,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通过科学教育方式与教学活动使之得到有效落实。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生物学科占据重要位置,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在此期间,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对实验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良好把控,并具备生物实验教材选择素养,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提高教学能力,以创新、务实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良好培养。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师  实验探究素养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124-02

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除了有相关理论基础学习外,实验教学也尤为重要,科学探究要以实验为基础。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具备生物实验操作相关技能,并且掌握一定实践与探究能力,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和演示,这也对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起到示范作用,切实提升实践素养与实践技能。

1   正确选用实验教学工具

在初中生物教学阶段需要进行很多实验,而且实验原理、对象等条件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用具,如果在选择材料用具时缺乏针对性,那么会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并造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偏差,会造成错误实验结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1.1 常规材料用具的合理选择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大量实验内容,其中有的实验能够对器材进行通用,但是有的实验只能应用特殊器材进行实践操作。在实验中不能对器材进行混用,而且要求实验行为具有规范性。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解剖观察关节结构实验时,要选择专门的解剖刀对关节囊进行准确切割,防止选择其他器材切开韧带或关节囊,而且对动物内脏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时也要用解剖刀进行解剖,禁止使用嫁接刀;在有的实验中需要应用到清水,如果某项实验中明确规定需要应用100毫升清水,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量筒进行称取,不得选用小烧杯进行清水量取,这样会造成量取结果与实际要求出现一定偏差;在对黄瓜进行取汁的生物实验中,学生应该在垫板上对黄瓜进行切割,不能在实验台上直接操作,也不能在实验中应用嫁接刀对黄瓜进行切削,防治所切削的黄瓜块较大,在实验中难以对其进行研磨;利用显微镜对金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进行观察,需要用湿棉花包裹住金鱼的躯干以及头部,只将金鱼尾鳍露出。棉花具备较强的吸水能力,能够让金鱼在实验中保持正常呼吸,但如果将棉花替换成纱布,就需要不断往纱布上浇水。在实验中金鱼来源途径广泛,但不同品种的金鱼尾鳍颜色有深有浅,只有选择尾鳍颜色较浅的金鱼才能让实验效果更加良好。但很多生物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个细枝末节,如果选用金鱼不当,那么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为了确保实验效果和实验效率,在用具和材料选择上要确保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1.2 数字化实验器材应搭配正确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初中生物教学课程已經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际学习的需求,学生希望透过生物实验看到现象本质以及内在规律。基于此,通过将数字化实验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这也成为目前初中生物教学实验阶段中最常使用的技术之一。

但如果教师对此项技术不了解,在使用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将传感器探头进行错误搭配,那么就会带来严重危险,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完备的教学理念,更要注重实验课程中每一个细小环节,教师首先要对实验各个流程以及所应用到的器材进行良好掌握,懂得如何正确规范的操作,并且要具备甄别实验用具、实验材料的相关素养,为学生带来科学、安全的指导和演示,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程能够高效、安全的进行。

2   实验操作方法要科学规范

生物教师在教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往往对实验操作流程不重视,经常出现不规范操作以及错误操作,这都是需要引起教师重视的问题。

在生物实验中,会遇到教师忽视了实验操作规范的问题。例如在对黄瓜进行研磨取汁时,不得进行到捣蒜式研磨。如果需要将液体注入到漏斗中,就要通过玻璃棒对液体进行引流,不能将液体直接倒入漏斗。而且在对黄瓜块进行研磨后,还需要对研磨好的黄瓜汁进行过滤;在进行嫁接操作时,所选择的枝丫既要有枝也要有芽,而且用塑料膜对嫁接部位进行牢固捆扎;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经常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实验,但有的教师在使用显微镜时没有对其进行规范操作,在更换显微镜装片的过程中直接抽出装片,并放入一个新的装片,忽略了需要提高镜筒的步骤;在对液体进行加热时,需要利用干布将容器外的残留液体进行擦拭,如果擦拭不到位会导致液体加热时容器出现炸裂,并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在生物实验中会遇到教师忽视了数字化实验操作规范的问题。例如传感器探头在完成测量后,需要用蒸馏水对其进行冲刷,并用滤纸将表面的水分吸干;在探究金鱼吸收消耗养的实验中,如果水的数量太多,那么会造成实验失败,如果金鱼的数量太少,那么实验效果与预期也会出现偏差;在利用传感器探头对溶解氧进行测量时,应避免传感器探头没入液体,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传感器受损,严重的会出现危险。

不论在哪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都是学生的榜样,而且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熏陶,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为学生做好典范,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自身具备实验探究素养,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培育,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能够对生物实验探究更感兴趣,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探究素养。

3   具备良好的科学实验态度

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不能弄虚作假,生物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科学实验态度,有创新、求真的思想觉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程中,“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十分经典的实验。但进行实验时,一些教师出现了错误示范,在获取唾液时没有提前漱口,如果唾液量较少,竟然出现加清水的现象,其目的就是让唾液量能够满足实验需求。这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样的实验结果必然不准确,而且难以得到正确结论。这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实验操作人员没有对对照实验有正确的理解,在出现问题时不能通过有效、科学的方法进行应对。在此次实验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清水与唾液量相等,若在获取唾液时量较少,可以适当减少清水量,让二者达到相等即可。

4   结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水平,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提高自己实践水平,对相关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始终坚持严谨治学的原则,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对科学实验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核心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蒋丽丽.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说”[J].新课程导学,2014(20):77-79.

[2] 范剑.浅谈初中生物教师如何上好实验教学[J].新课程(初中),2017(08):121-124.

[3] 杨慧.初中生物教师提升实验探究素养的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4(27):262-265.

[4] 温青.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以“内环境的稳态”同课异构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58-60.

作者简介:伍宏燕(1983-),女,学历: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