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治” “法治”并行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

2020-06-08袁迎松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廉洁文化德治法治

袁迎松

摘  要:当前,“官僚主义”、考试作弊、骗取国家奖助学金等不廉洁行为在某些大学校园还时有发生,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德治”、“法治”着手,对如何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廉洁文化  德治  法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72-01

1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反腐力度很大,不仅会曝光某某高级领导腐败案件,也会曝光某些领域的不正之风,但这些案例让很多大学生以为廉洁与他们无关,只涉及到政府官员。大学生虽然处在学校这个相对纯洁的环境中,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不廉洁现象屡屡可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官僚”之风

高校学生组织中的个别学生干部以管理者自居,滥用职位所赋予的“权利”为自己谋福利。甚至个别学生干部基本的上传下达都不能完成,造成老师和普通学生之间脱节,信息不能及时传达。

1.2 “考试作弊”

经历过高考的压力,某些学生到大学后就放松了学习,但是大学期间考试又是学生必须经历的基本考验。“考试作弊”现象不仅包括大学生在期末考试及其他等级证书考试中使用手机、带小抄等行为,也包括他们在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中的学术作假行为。

1.3 骗“奖助学金”谋取私利

现阶段有个别大学生,在享受奖助学金的同时,仍然存在恶意拖欠学费现象,甚至出现了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评优评先不择手段现象。个别非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通过伪造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骗取助学金。甚至有些学生通过请客吃饭和班委及老师搞好关系以谋取奖学金。这种种风气加速了校园腐败风气的蔓延。

2   大学生廉洁文化缺失成因分析

2.1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偏差。大部分高校学生认为廉洁教育和他们没有关系,只有政府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才有腐败行为的可能,廉洁文化建设的范围和对象被认为是社会权利阶层的象征。他们不认为自己的“官僚主义”、考试作弊和投机取巧的获取奖助学金是腐败行为。因此,在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

二是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就像贪官腐败一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不廉洁心理不断强化,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例如,当他们看到别人拿了奖助学金或获得评优评先资格时,就会产生失衡心理和攀比心理,一旦这种心理不能及时得到调控,就会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缩小差距,获取奖助学金。

2.2 外部环境因素

大学生廉潔文化建设中的外部环境因素来自多方面的,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疏漏,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现状是师生比例不足,导致日常管理中难以面面俱到,大学生在课堂中或者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小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制止,最终就会发展成为不廉洁行为。二是规章制度不科学,对高校来说像学生手册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定标准,执行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处罚不能够落到实处,或者因为人情世故免于处罚,不能做到小惩大诫。

家庭因素方面,主要是家长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不廉洁行为能否及时掌握,家长了解情况后的态度怎么样都会影响学生的廉洁行为。另外就是社会主流媒体等能否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起到正向引导作用也很重要。

3   “德治”“法治”并行促进廉洁文化建设

我国古代政治家孔子就提出过要从“仁”、“礼”两个方面促进“和”,“仁”是从个体道德修养角度促进“和”, “礼”是从社会制度和规范方面保证“和”。也就是说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坚持崇德敬礼和遵纪守法并行并重,也就是说的“德治”、“法治”相结合。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也需要“德治”、“法治”并行,从内部因素也即是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加强“德治”教育,从外部因素也即是从外部环境入手,加强“法治”建设。

3.1 “德治”教育坚定廉洁信仰

在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中开展“德治”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从认识和心理方面了解廉洁的重要性及大学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坚定他们的廉洁信仰和责任感。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治”教育。

一是加强师生自我教育。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廉洁文化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还要发现身边的不廉洁行为,学会自我调控,尊重自己的人格和名誉。作为教师也要学会自我教育,在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承担起应有的使命和责任。

二是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和其心理素质也息息相关。大学生步入校园后,要及时开展系列心理活动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避免产生投机心理、失衡心理、攀比心理、浮躁心理等心理,从心理源头上预防不廉洁行为的产生。

3.2 “法治”教育促进警示引导

“法治”教育在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就是警示引导作用。例如作弊行为之所以会有人效仿,就是因为他们看到有人作弊而没有付出代价。大学生廉洁文件建设过程中加强“法治”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完善制度,严格执纪,落实相应纪律处分。针对大学生“官僚主义”、旷课、考试作弊、骗取国家奖助学金等行为,依据高校相关规章制度及时严肃处理,严守预防和惩治的大门。对高校的规章制度及时调整完善,让每项处分都有章可循。另外高校可以将相关处分决定进行全校范围内公示,让学生看到不廉洁行为是要付出惨重代价。

二是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普法”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引导他们在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活动。

参考文献:

[1] 戚中华.高校大学生廉洁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18(20):163-164+162.

[2] 李斌雄.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筑牢“不想腐”思想根基[N]. 检察日报,2018-10-30(008).

猜你喜欢

廉洁文化德治法治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以德治企,诚实守信
——湖北亿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浅谈发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哲学思考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从不等式证明的激活策略看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