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贵州黔西南州方言词语辨正方法

2020-06-08袁茂萍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黔西南词缀法式

摘  要:对于方言区的师范生而言,想要学好、练好普通话,不仅要学好扎实的普通话基础理论知识,即声、韵、调、语流音变知识,关键还在于多作训练外,还要掌握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之间的辨正方法,学会辨正方言词语。本文总结了六种辨正方法:观察法、变换法、搭配法、记忆法、比喻法、对换法。

关键词:普通话  方言词语  观察法  变换法  搭配法  记忆法  比喻法  对换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71-01

1   观察法

我们每看到一件事物,每接触到一样东西时都要仔细观察,同时脑子里要自觉进行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之间的比较思考。如“放学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我们的头脑里反应的方言是“我老妈正在灶房里烧饭。”这时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普通话应该怎么说?再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在拧洗好的被套准备晾晒,头脑里反应的方言是“她在揪被条,要把它晾起来。”思考一下,普通话的准确表述应是“拧干被套准备晾晒。”这样经常观察对比思考,随时养成正音意识,一些方言土语就会逐渐地从我们的口语中消失。

2   变换法

贵州黔西南州方言中带词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与普通话对应上存在一定的规律,要弄清它们的区别,根据词缀的不同运用变换法来辨正。

带词缀“头”的名词,多数可变换为“里”。带“头”的方位名词,也可变换为“面”,也可不变。如:上头——上面;外头——外面;里头——里面;前头——前面 后头——后面。变换为“里”的如:家头——家里; 屋头——屋里;书头——书里;嘴头——嘴里;学校头——学校里;教室头——教室里。

动词加“一法式”的可替换为“一下”或“x一x。”如:跳一法式——跳一下——跳一跳;看一法式——看一下——看一看;翻一法式——翻一下——翻一翻;瞧一法式——瞧一下、瞧一瞧;试一法式——试一下、试一试;推一法式——推一下、推一推。

动词带“倒”、“起”、“倒起”的,一般情况下换“着(zhe)。”如:看倒、看起、看倒起——看着;拿倒、拿起 拿倒起——拿着;跟倒、跟起、跟倒起——跟着、趴倒、趴起、趴倒起——趴着;跪倒、跪起、跪倒起——跪着。

动词带“得倒”、“不倒”的,根据情况灵活变换。如:看得倒——能看见、看见了;摸得倒——能摸着、摸着了;够得倒——够得着、够到;认不倒——不认识 ;记不倒——记不住。

形容词带“完勒”、“得完勒”,去掉词缀、前面加上程度副词。如:好完勒——很好、非常好;差完勒——很差、非常差;高完勒——很高、非常高。

也可以去掉词缀,在后面加上“极了”。如:长完勒——长极了;饿完勒——饿极了;甜完勒——甜极了。

3   搭配法

在普通话中数量词与其它词语的搭配是非常严谨的。如普通话说“一头牛”,“牛”与数量词“一头”想搭配是固定的。不可以随意改动。而方言却不是这样,可以说成“一个牛”,“一条牛”等。

要练好普通话必须掌握数量词与其它词语的搭配,在语言表述中,运用搭配法可以纠正方言数量词和其它词语搭配不恰当的情况。如:一个桌子——一张桌子;一个椅子——一把椅子;一个凳子——一条凳子;一棵树子——一棵树。

4   记忆法

贵州黔西南方言中不符合规范的代词和虚词中的副词、助词为数不多,可以运用记忆法来进行方言辨正。如:哪个——谁;哪样——什么;好多——多少;哪点——哪里;啷个——怎么样:好久——什么时候;没得、不得——没有。

除了代词和副词、助词为数不多需要死记以外还必须记住为数同样不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4.1 同音词

意义不同、语音形式(声韵调)相同的词是谓同音词。同音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音同形词,一类是同音异形词,在这里主要分析的是同音同形词,因为这一类词在方言里的词语意义普通话里几乎没有。例如:

尖(jiān),普通话里其基本意义为末端细小,尖锐的物体。“别把铅笔削得太尖,那样的话容易折断”。但在贵州黔西南方言里会出现“你的眼睛好尖”中,尖又表示视力好的意思。“这娃儿太尖了”中是形容聪明、机灵的意思。

着(zháo),普通话里既是个多音字,又是个多义字。当它读(zháo)这个音时,在方言里是个同音字,它在方言里的意义普通话里根本不存在。如“买这台电视机着了好多钱?”这句话中的“着”是“花费”的意思。但更多场合,“着”在方言里是当“被”字使用。如“那个小偷着抓了”。“他着领导批了一通。”

4.2 多义词

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不同意义,几个意义之间有明显的必然的联系,它们都是从一个基本意义派生出来的,有着共同的基础。在普通话里,一些词语的意义派生了方言词语的意义。例如:

瓤(ráng),普通话基本的意义指瓜果皮里包着种子的肉或瓣儿。贵州黔西南州方言里却引申为不好,软弱的意思。如“我今天瓤完勒”。“生了场大病后,身体很瓤。”

面(miàn),普通话里指粮食磨成的粉。贵州黔西南方言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如“这个红苕好面。”

5   比喻法

貴州黔西南方言中有些词语无法一下子在普通话中找到恰当地表达它的意义的词,如:“面”。“这红苕好面。”可以换成普通话,用比喻句表达方式:“这红薯很好吃,味道像板栗。”

6   对换法

在黔西南方言里,也会存在着方言和普通话意义一样,只是叫法不同的词语较多,对于这种现象,宜采用对换法,把方言词语对换为普通话词语。如:电杆——日光灯;灶房——厨房;

单车——自行车;汗褂——背心;谷子——稻子;洋芋——马铃薯;落雨——下雨;补巴——补丁;赶场——赶集;包谷——玉米;泥巴——泥土;灰面——面粉;凉台——阳台;胡豆——蚕豆;歇凉——乘凉;豆子——黄豆、大豆;蚊子——苍蝇、蚊子;

果子——水果;霉豆腐——腐乳;老汉——父亲;差火——差劲。

综上所述只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能尽快地说一口标准而流畅的普通话。

作者简介:袁茂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安龙校区的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普通话》《大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

猜你喜欢

黔西南词缀法式
黔西南,美丽的家园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寻味贵州——黔西南
释西夏语词缀wji2
影片《白日焰火》的法式表达
法式高腰伞裙,“遮肉与优雅”两得
法式新格调
法式轻奢优雅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浅析黔西南雄武背斜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