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域文化资源在来苏留学生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

2020-06-08蔡骏徐洁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课堂教学

蔡骏 徐洁

摘  要: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了解中国、走进中国,来苏州的留学生也逐渐增多。本文探讨了苏州地域文化资源在来苏留学生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从课堂教学和课后体验实践活动以及资源建设三方面阐述如何将苏州地域文化元素导入留学生课程,并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和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若干实例给出论证。笔者希望苏州地域文化资源的运用能使留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环境、领会中国文化精神,为与中国进行交流合作打下基础,也能有利于扩大苏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苏州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苏州地域文化资源  课堂教学  体验实践  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40-02

1   背景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的加深,“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与中国密切往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了解中国、走进中国。教育部近年来的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来华留学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作为促进中外沟通的民间使者,来华留学生的作用非常重要。帮助留学生了解认知中国文化,既能增强他们汉语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又能使他们真正认同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从而培养他们自觉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兴趣。

苏州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苏州的高校吸引着很多留学生,单就国际教育园的高职高专院校大都设有国际教育学院,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接待外国师生团队阶段性访问和培训。利用高校办学所在地苏州的独特文化资源,发挥苏州地方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在中国文化课中突出一定比重的苏州特定地域文化内容,对于来苏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就业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形成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留学生教育。

2   课堂教学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面对来苏留学生的苏州地域文化课程目前尚无现存的详实而又合适的教材,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自主选材与编排。选材与编排是动态的,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开放性,一方面由教师基于经验进行主导性谋划,另一方面由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设计。教师通过问卷了解来苏留学生对于苏州地域文化中食物、戏曲、手工艺、武术、建筑等方面的兴趣关注度,再根据问卷统计结果详略适宜地编排教学内容对于上述各方面的阐述。每一批的留学生对于苏州地域文化的关注点和关注度可能有不同侧重,因此对于不同批次的留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材布局上也会与时俱进。根据近三年我院留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我们设置了以下五大教学主题。

饮食文化篇:苏州以“苏帮菜”闻名,苏州人有独到的岁时文化,讲究“不时不食”的美食理念。围绕节气时令、传统节日美食,结合饮食相关古诗词,向留学生介绍苏州地域饮食文化。

地方曲艺篇:苏州的昆曲和评弹在全国享有盛名。在推介曲目时,再由点及面地铺展开讲述传统乐器、传统服饰和曲艺名家。

特色手工艺篇:重点介绍桃花坞木刻年画、舟山核雕、苏扇、苏绣,提升留学生审美情趣,激励留学生热爱并传播苏州手工艺文化。

江南船拳篇:苏州“江南船拳”源于吴越争霸,兴于唐宋,明清时达顶峰,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由于船拳有强身御敌、教化爱国的功能,深受吴地人民喜爱。留学生对于苏州船拳也许比较陌生,通过动作演示和亲身练习,留学生很有可能会喜欢这种中国功夫。

苏州古建篇:中国古建筑的类型按照建筑物的性质与功能分类,主要有民居建筑、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园林建筑、设施性建筑和其他建筑等八大类别。苏州很注重古建保护,在上述八大类别中都能找到一一对应,苏州园林、虎丘塔、水陆城门等都享有盛名。围绕古建联想到的香山工匠和御窑金砖也是值得一提的文化点。课堂上围绕上述内容展开教学,多以教师结合多媒体资源讲授为主。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后带领来苏留学生参加文化实践活动多多体验苏州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3   體验实践

课后的体验和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强化和巩固课堂所学。根据上述五大教学主题,我们因地适宜,结合苏州地域文化资源,设置了如下来苏留学生体验实践活动。

饮食文化体验:带领留学生到苏州著名食府松鹤楼或得月楼,观看厨师制作苏帮菜如松鼠桂鱼的烹饪过程、品尝菜品味道;也可以到糕点店,了解并动手参与中秋美食苏式月饼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到种植基地体验苏州水八仙(芡实、莼菜、菱角等)的采摘;冬至夜,师生可以邀请留学生到家中感受苏州地区过冬至节的风俗。

地方曲艺体验:发挥苏州地方博物馆优势,带领留学生参加中国昆曲博物馆和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参加博物馆相关实践活动,如昆曲服装秀体验、评弹学唱、中国民族乐器识别和演奏等。留学生穿上演出服装,模仿不同角色身段、姿态、听伴奏、唱词句、走台步,将大大有助于他们认识苏州地方艺术。

特色手工艺体验:地方手工艺在苏州有多个体验实践站,如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盛风苏扇艺术馆等。带领留学生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的蚕桑居、织染坊的贡织院,了解桑蚕养殖和古代丝绸织造技术,体会丝绸文化,明白苏州“丝绸之府”美誉的由来。结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鼓励知道留学生完成古城丝路主题画信制作。带领留学生在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体验十二生肖木刻年画套印,使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苏州地方文化的乐趣。带领留学生参加盛风苏扇艺术馆举办的折纸扇面、扇片打磨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手制作苏扇的过程中了解相关工艺流程和文化知识。

江南船拳体验:带领学生到苏州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江南船拳”传承基地,根据船拳校门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船拳学习;还可以在传统节庆活动期间,带领留学生去“江南船拳”传播展演基地如石湖滨湖景区,观赏与江南丝竹、吴语山歌等相结合的“开口船拳”。

苏州古建体验:为留学生办理苏州园林卡,可以和他们一起浏览拙政园、留园、虎丘塔等景区,了解园林建筑、寺庙建筑等的构造特点。还可以让留学生参加园林博物馆、园林档案馆、花窗博物馆等举办的实践活动如园林拼图、园林模型搭建、园林篆刻、园林版画刻印、园林摄影等,亲身体验园林文化。苏州还有平江路、山塘街等历史街区,留学生穿行其中,也能对苏州古民居、沿街建筑等有直观了解。

4   资源建设

上述在来苏留学生课程中导入苏州地域文化元素,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提高留学生汉语能力,又有助于他们实地感知苏州文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如果用纯汉语介绍中国文化,对于汉语初学者,难免会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因此课程需要英汉双语授课。双语教学既能保证课程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又能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给来苏留学生提供双语教学讲授苏州地域文化对师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苏州地域文化,还要能用英语表达并传播苏州地域文化。师资建设上,可以跨系部合作培训教师,比如中文专业的教师、英文专业的教师、地方历史文化专业的教师、博物馆和文化实践站的讲解员一起备课,共同商讨和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流程。

苏州地域文化元素导入来苏留学生文科课程还需要建设课程线上交流平台和学习资源库。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实地體验实践教学多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可能无法每次都顾及到每一个留学生。如果留学生对教学内容仍有疑惑或者课余需要温习巩固,那就需要利用网络,建立线上交流平台答疑解惑以及商量探讨。课程相关资源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在某个网络共享空间,教师和留学生都可以上传资料补充完善该学习资源库,使之不断更新,愈加详实。教师的授课课件、学生在文化体验实践场所的音视频资料都可以在资源库中收录,不仅当届学生可以巩固复习,也能供往后的留学生学习。对留学生学习的评价系统与学习资源库紧密相连,留学生完成每个单元学习后所提交的作业如回答问题、讲演汇报、实物作品的照片、录像等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在评价系统上累计平时分数。形成性评价与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如课程考试相结合,构成所学课程最终得分。

5   结语

要使苏州地域文化资源在来苏留学生课程中得到和很好地开发和利用,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规划。首先,学校各系部之间要通力合作,做到师资和其他资源共享。比如,苏州市职业大学国际学院会邀请教育与人文学院的老师和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共同研讨并给留学生上课。第二,学校要多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教学。比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友谊桥社团的指导老师及学生志愿者经常带着留学生一起到博物馆、园林、文化体验站、甚至老师家里参与文化实践活动。第三,学校要鼓励并资助任课老师建立并完善网上交流平台、多媒体数字资源库和网络学习评价系统,为师生课堂交流、课后互动等提供平台。把苏州地域文化元素引入留学生课程,有利于留学生尽快适应并融入到留学新环境中,深入中国人的生活,领悟中国人的精神和价值观,为顺利与中国展开多方面合作与交流打好基础,更有利于扩大苏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苏州的国际形象,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大格局。

参考文献:

[1] 齐童巍.杭州地域文化因素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41-43.

[2] 姜红.来华留学教育中的地方文化教学——以安徽文化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7-130.

[3] 王若楠.地方文化教学的原则与建议——以辽宁地方文化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7-109.

[4] 曹爽.河南地方文化资源在留学生教育中开发和利用的原则与策略[J].教育观察,2019(7):31-34+128.

[5] 刘平.基于地域文化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8(7):5-6.

作者简介:蔡骏(1979-),男,汉族,籍贯江苏苏州,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徐洁(1981-),女,汉族,籍贯江苏昆山,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课堂教学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