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课程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2020-06-08王卫红宋怀庆张天棋肖荣健张飞杨友贵

科技资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雨课堂形成性评价新工科

王卫红 宋怀庆 张天棋 肖荣健 张飞 杨友贵

摘  要: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是打造金课的必要途径之一。根据新工科建设对打造金课的要求,本文通过将雨课堂用于《测量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总结了雨课堂助力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特色。雨课堂能“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覆盖全体学生和教学全过程”、“推进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是赋能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工具,值得进一步加以推广。

关键词:新工科  雨课堂  形成性评价  课程思政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今年10月26日召开的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特邀主题报告《勇立潮头 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中指出:当前中国需要新的高等教育形式以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快演进,新工科应当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变革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做到理论先锋、标准先锋、方法先锋和实践先锋[1]。要坚决淘汰“水课”,着力打造“金课”,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1]。那么,作为高校一线教师,如何实践打造“金课”、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呢?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科学的方法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2]。狭义的课程评价常常是指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与考核,以判断其是否掌握了该课程传授的知识和能力。由于课程评价和考核结果一般表现为课程成绩,而课程成绩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依据。高校学生能否顺利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奖学金,课程成绩都是最重要的指标,获得理想的课程成绩,是大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因此,采用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是广大高校一线教师打造金课的必要途径之一。

1  课程评价方法

按照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将课程评价方法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学年、学期开学前或开学时进行,其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确定教学内容的起点和进度[4]。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期中测验来实施,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的结果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或改进教学工作,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调整的过程中趋于完善,最后达到教学目标。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据此作出终结性评价[4]。

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应该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学班人数比较多、教师科研压力大、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很少沟通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大学本科课程将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简化成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进而简化为简便易行的纸笔测试。即使是有平时成绩,对平时成绩的给定也比较随意,甚至将平时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提分手段。一个教学班所有學生的平时成绩基本一样、期末考试成绩很低而平时成绩满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的概念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斯克里文(Scriven)于1967年在其《评价方法论》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5]。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6]。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教学进程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同时,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课程的总评成绩。由此可见,形成性评价具有诊断性评价和部分终结性评价的功能。

由于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要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是十分吻合的,也代表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和“成都宣言”已经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形成性评价正引起越来越多高校教师的重视。

2  雨课堂助力形成性评价

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插件融入到每个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使用的PowerPoint或WPS中,老师和学生通过登陆微信即可使用。自从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于2016年推出以来,由于其使用简便、功能丰富,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的好帮手。

《测量学》是测绘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等专业的专业基础或核心课程,在其专业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测量学》讲授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根据地理环境、设备条件,精度要求等因素,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容繁多。虽然老师们认识到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在32-56的学时内,采用传统的课堂提问、讨论等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基本不可能覆盖到所有学生。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雨课堂后,将其用于《测量学》的形成性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雨课堂在助力形成性评价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特色。

2.1 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

吴岩指出,新工科建设的质量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和工程认证的基本理念完全一致。笔者采用雨课堂作为教学工具进行形成性评价,目的绝不只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平时成绩,而是因为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获得感[7]。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手机已经是其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但学生过分沉溺手机、甚至在课堂上也低头玩手机,也令不少教育管理者和家长忧心忡忡。而雨课堂不是将手机作为洪水猛兽,而是因势利导,将手机作为学习的有效工具和课堂的抬头利器。

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达2700万,对高校的教育资源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以笔者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学为例,专业课教学班一般在60个学生以上。学校规定一个专业学生人数100以上可以分作两个教学班,但由于师资短缺,也常常出现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超过100的情况。笔者曾亲自测试过,非阶梯教室里能特别清楚地看到投影屏幕上教学PPT的位置一般就在30个左右,如果PPT的字体太小、对比度不够或者投影设备老化,这个数字可能还要下降。其他位置要么角度不佳、要么距离太远,学生观看PPT的体验不够良好。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点名保证到课率,曾经是大多数专业课老师不得已采取的手段,但点名费时费事,也令部分学生心生不满:非要我来上课不可,我来了但看不清楚PPT啊!而雨课堂,首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通过学生和老师同步登陆雨课堂,老师能掌握有多少学生到课,学生能实时地在自己手机上观看老师推送的所有教学资源。

如果仅止于此,只不过让学生可以冠冕堂皇地在课堂上玩手机罢了。显然,这不是雨课堂的初衷。雨课堂之所以叫“雨课堂”,就是希望课堂能“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启迪其智慧、滋润其心灵。形成性评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雨课堂以弹幕、投稿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能通过词云分析、学生投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热点。更不用说在课堂中随时能穿插的小测试,能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来满足不同教学班学生的需求。除了客观题测试,老师还可以设置主观题的学生互评,使学生深入了解同伴的学习。通过师生、生生的交互,学生能充分分享其学习感悟,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瓶颈,从而师生共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

2.2 覆盖全体学生和教学全过程

工程认证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时候要围绕全体学生设计毕业要求,专业的建设条件要有利于全体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聚焦全体学生学习成果的实现。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显然,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形成性评价不仅要覆盖全体学生,还应该覆盖教学的全过程。覆盖全体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推进并检验是否全体学生都实现了学习目标、实现程度如何,但是覆盖全体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曾经是很难真正实施的。

而利用雨课堂,老师可以在课前、课堂、课后针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课前推送预习材料后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上进行登陆签到、随机点名、课堂测试、弹幕投稿。老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签到的时间;可以利用随机点名功能抽查提问甚至做做小游戏调节课堂气氛。对课堂测试的选择题、投票题和填空题自动评分并针对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生成柱状图,参与人数和正确率都能一目了然。老师可以将柱状图投屏,使学生除了知道自己是否答对以外,还能了解同学的整体情况;也可以将弹幕列表、投稿列表的语料生成词云并投屏;以便充分发挥“同伴效应”的作用。如果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和复习,老师还可以制作课下推送课件、制作试卷。另外,雨课堂能自动统计并可视化呈现每个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学习行为,在其网页端能输出相应的电子表格,便于老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全程跟踪。

2.3 推进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解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雨课堂可以让教师从容、灵活地开展“同步”、“异步”双通道教学。在课堂整体上保持“同步”教学的前提下,允许每一个课堂参与者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教学行为,从而满足不同课堂参与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雨课堂教师通过手机微信将讲授过的幻灯片“同步”分发给学生端,但学生可以自主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异步”听课,较好地避免了学生的听课思路因教师变换幻灯片而打断[8]。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自主地在碎片时间利用手机进行预习复习。另外,多条弹幕可以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因此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生发言,弹幕的引入实现了全班学生集体的“并行讨论”,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

雨课堂能在教学全过程中跟踪每一个学生。基于此类教學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不仅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要求迅速反馈给老师,使之为学生提供精准适切的资源和个性化的教学干预,还使学生能自主地改进自身的学习过程。老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班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中比较多的同学点击了“不懂”的知识点、词云分析中出现的高频词,对不同教学班进行差异性教学;也可以对雨课堂网页端提供的每个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关注。

2.4 全方位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经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克服课堂教学课时有限的缺憾,在有效保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度和实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西南科技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力求能采取新方法、运用新技能去教新时代的书、育新时代的人,利用雨课堂进行教学就是采取的新方法之一。

笔者在进行《测量学》教学时,有意识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利用雨课堂在讲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时以专题视频和扩展阅读的微课资源形式加以呈现,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时进行观看或阅读:如我国古代测绘的辉煌成就(大禹治水进行水利工程测量、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马王堆汉墓地图、西晋制图六体、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设计平面图《兆域图》等等)、珠峰高程测量、北斗导航、军事测绘等专题。通过这些专题教育,使学生能了解我国古代测绘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历程中领略“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9]、透过珠峰测高致敬“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国测一大队、从军事测绘工作者的峥嵘岁月中感受其家国情怀;从而贯彻了学科文化育人,引导学生开拓学科视野、注重学以致用,培育其理想信念,提升其爱国情怀,将专业教育与德育培养形成了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绝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雨课堂不仅能方便地拓展教学内容,而且以此为基础进行形成性评价,还能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以便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度和实效性;因为形成性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具体评价,其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10]。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而全方位评价和课程思政的内涵也不谋而合。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专题视频和扩展阅读为基础、借助雨课堂APP的分组功能,我们尝试了设计灵活多样、学生参与度高、获得感强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比赛、主题演讲等;建立了以价值判断和思辨能力为目标、知识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方式,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知、学科专业方面的操守、專业伦理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3  结语

新工科建设的质量理念和工程认证的基本理念均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作为赋能教育的技术手段,雨课堂切实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能“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覆盖全体学生和教学全过程”、“推进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帮助老师实现“全方位”的形成性评价。而且雨课堂使用简单方便,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了绝大多数师生的好评。作为课程的主导者,高校教师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才能打造金课、勇立课程改革的潮头,从而落实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上海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2019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在沪举行[EB/OL],2019-10-26.http://dzb.sjtu.edu.cn/Data/View/3934.

[2] 徐斌.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D].2010.

[3] 付安权.当代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2009.

[4] 张慧婷.形成性评价理论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丝路视野,2017(1).

[5] 亓文涛,乔爱玲.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91-94.

[6] 王剑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科学导报,2014(19).

[7] 杨梦月.高中英语学习中主动能力培养的作用浅谈[J].中文信息,2015.

[8]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7-33.

[9] 陈雷.高轨飞行器GNSS定位技术研究[D].2016.

[10] 刘涤非.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7,27(1):182-185.

猜你喜欢

雨课堂形成性评价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