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题教育的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自杀行为的影响

2020-06-08王珍兰黄丽君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12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王珍兰 黄丽君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专题教育的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于本院精神卫生中心治疗出院的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接受基于专题教育的家庭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等问卷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满意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NGAS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杀风险评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专题教育的家庭干预可帮助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对于减少自杀行为倾向、控制病情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 专题教育 家庭干预 精神分裂症 家庭亲密度 自杀行为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s of fami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matic education on family intimacy and suicidal behavior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104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ho were discharged from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ebruary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enrolled as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52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conditions.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fami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matic educa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 (FACESⅡ-CV),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 and nurses global 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 (NGASR)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intervention effects.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scores of actual intimacy, ideal intimac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the degree of dis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ctual adaptability, ideal adaptability and degree of dis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otal score of PANSS, scores of positive symptoms and NGASR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and suicide risk rating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ami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matic education can help increase family intimacy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reducing suicidal behavior tendency and controlling condition.

精神分裂癥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型精神疾病,以思维、行为、情感多方面障碍及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病情迁徙,可出现反复发作、恶化的趋势,有一定复发率及病残率[1-2]。家庭是个体回归社会的重要部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是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的物质保障及精神支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家属身心的影响是多元的,其临床症状可造成照料者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而反过来,不良的家庭环境也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除针对患者本身需进行药物、心理干预外,对于家庭环境、家属关系也非常重要[3-5]。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行为干预帮助受教育者掌握相关知识并树立健康信念的过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改变知识匮乏引起的错误认知[6]。本研究以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专题教育的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氛围、家庭亲密度及患者自杀等负性行为的影响,旨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的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6~50岁;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相关标准[7];在医院治疗已达到临床有效标准,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少50%以上或总分<60分[8];患者至少有1名以上共同居住的家属;家属年龄18岁以上,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及认知功能,可接受家庭健康教育。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躯体疾病、认知功能缺损症状者;依从性差,拒绝配合家庭心理治疗及相关干预者;治疗中途病情复发或出现明显自伤、自杀、暴力行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接受系统的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方法:首先对患者及家属一般情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知识问答读物及资料册,下发给患者家属,嘱其阅读并理解。由专业精神科医师对家属开展专题讲座,每次2 h,每月1次。各次专题讲座的主题、开展方式及主要内容如下。(1)讲座主题:精神分裂症病因及表现。具体方式:幻灯片展示并讲解。主要内容:讲述精神分裂症的基本概念、病因、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如何判别精神分裂症诱发因素,识别疾病类型等。(2)讲座主题:家庭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具体方式:幻灯片展示、讲解及讨论。主要内容:讲解家庭氛围、环境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发展的关系,论述家庭环境对于控制、预防精神分裂症加重或复发的重要性,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论证这一问题,加深家属对该主题内容的认识;精神科医师讲解完毕后嘱患者家属进行专题讨论,鼓励家属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3)讲座主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技巧。具体方式:幻灯片展示、讲解及讨论。主要内容:首先介绍家庭功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恢复及提高的方法,如患者服用的药物最好由家属进行保管,对于能主动服药、自知力尚可的患者不宜太过干涉以免产生厌烦情绪,建立康复档案并定期记录患者病情、服药情况及社会生活情况等。在展示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强家属的理解。(4)讲座主题:精神分裂症复发预防及前驱症状。具体方式:幻灯片讲解、示范。主要内容:详细讲解复发早期的预警症状,家属宜密切观察病情,主要包括生活规律的改变、拒绝服药、情绪变化、旧事重提等,当出现这一症状时,第一时间与患者沟通并了解为何会出现这些症状,必要时咨询医生。(5)讲座主题:加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具体方式:团体交流、讨论及答疑。主要内容:组织家属之间以小群体的方式进行交流,相互倾诉监护患者的感受,对于讲座、学习中的疑问及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由专业精神科医师逐一回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于入组前及干预后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II-CV)、PANSS、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等问卷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1)FACESⅡ-CV量表:本研究采用中文汉化版[9],主要包括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方面的内容,共包括30个条目,每次条目评分为1~5分,分数越高表示亲密度越高。(2)PANSS量表:该量表包括7个阳性症状条目、7个阴性症状条目及16个一般精神状态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7分7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3)NGASR量表:该量表包括绝望感、言语流露自杀意图、近期负性生活事件、自杀未遂史等15个条目,根据总分将自杀风险分为低危(总分≤5分)、中危(总分6~8分)、高危(总分9~11分)、极高危(总分12分)4个等级[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主要照顾家属关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ACESⅡ-CV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FACESⅡ-CV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不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PANSS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ANSS总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GASR量表评分、自杀风险评价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NGA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GASR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自杀风险评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由于精神病的复杂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均可受到社会歧视,导致其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躯体化、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既往研究报道,精神分裂症家属较其他精神性疾病家属存在更为显著的焦虑、抑郁情绪[11-12]。一半以上的中国精神分裂症家属存在中重度耻辱感,这些不良情绪影响家庭氛围的和谐,也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13]。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同时,加强对家属、家庭关系的调和也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采用专题教育进行精神分裂症家庭及家属的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家庭亲密度明显升高,家庭氛围有了较好的改善,提示专题教育有较高的效果。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家属家庭支持方面的主要缺陷在于:(1)对于精神疾病知识较为缺乏,不能设身处地体会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转变,在患者出现心理变化问题时,只能单一的安慰、劝解患者,不能提供科学的干预;对于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导致家庭对于疾病症状、副作用也不能有效观察,这也使得不能及时发现不良情况,进行及时的防控[14-15]。(2)家属自身心理情绪因素导致其抗病信心不足,较易出现回避患者等情绪,不懂得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安排患者的生活。本研究专题教育主要通过疾病知识、家庭与疾病关系、健康预警、增强信心等方面进行干预,其中疾病知识及家庭与疾病关系可帮助家属及患者对精神分裂症有更为清晰的认知,明确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使得家属能在患者发病时换位思考,理解其情绪变化,降低对患者发病的恐惧及不耐烦情绪,提高家属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健康预警等专题教育帮助家属能对患者病情变化有一个观察及预警等作用,同时也通过学习一些沟通、交往的小技巧,帮助家属掌握与患者合理社交的方法,改善亲属之间的关系[16-17]。增强信心板块专题教育主要侧重于家属信心不足等方面进行干预,通过相互鼓励、支持等方式帮助家属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以更为合理的态度和方式处理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家庭氛围。

本研究进一步对患者自杀行为等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专题教育的患者自杀行为倾向较低,提示该方法可一定程度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行为倾向,对于疾病控制有一定益处,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家庭教育干预的效果相类似[18-20]。如上文所述,家庭氛围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重要模块,通过改善家庭氛围可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达到更好的精神状态,家属传达出的正向情绪也可影响患者情绪,使其更有信心对抗疾病。另外,专题教育也可提高家属的护理知识及技巧,使家属以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促进患者病情的转归。

综上,基于专题教育的家庭干预可帮助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对于减少自杀行为倾向、控制病情有一定助益。

参考文献

[1] Moritz S,Klein J P,Desler T,et al.Neuro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Are we making mountains out of molehills?[J].Psychol Med,2018,47(15):1-11.

[2] Seshadri K,Sivakumar T,Jagannathan A.The Family Support Movement and Schizophrenia in India[J].Curr Psychiatry Rep,2019,21(10):45-47.

[3]何厚建,胡茂榮,陈盈,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社会支持与经验性回避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8,5(1):1025-1028.

[4]虞智杰,胡雁,田文栋,等.上海市徐汇区某街道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8):587-590.

[5]马晓倩,刘浉妍,罗兴伟,等.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在重性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2):372-377.

[6]谷嘉宁,李峥.精神疾病病人家属连带内在病耻感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8):74-78.

[7] Disantostefano J.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 (ICD-10)[J].J Nurse Pract,2009,5(1):56-57.

[8] Peralta V,Cuesta M J.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in Schizophrenia[J].Psychiatry Res,1994,53(1):31-40.

[9]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5(7):101-109.

[10] Cutcliffe J R,Barker P.The Nurses Global 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 (NGASR): Developing a tool for clinical practice[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04,11(4):393-400.

[11] McCarthy N S,Badcock J C,Clark M L,et al.Assessment of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as Potential Endophenotypes in the Western Australian Family Study of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Bull,2017,44(1):125-127.

[12]吕睿,马跃,苏莹莹,等.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2):245-248.

[13]张红彩,王凤,刘玉莲,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感知病耻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5(12):7-10.

[14] Balaban O D,Yazar M S,Aydin E,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its correlates in primary caregiver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J].In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7,59(4):442-450.

[15]冯辉,陈玉明,庄晓伟,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8):968-972.

[16]鲁迎春.出院后专职护士健康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422-3424.

[17]吴越,张恒,许凌峰,等.积极性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2):45-47.

[18]张琼婷,鞠康,陶华,等.上海市长宁区家属支援服务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11(3):318-323.

[19]化继红,陈允恩,马文有,等.精神分裂症与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9):815-817.

[20] Sina J,Gillarda S,Spainc D,et al.Effectiveness of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for family carers of people with psych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7,56:13-24.

(收稿日期:2020-02-27) (本文编辑:张爽)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精神分裂症实施延续健康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精神分裂症病例积极心理护理应用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关于精神分裂症,你该知道的二三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