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后抑郁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研究

2020-06-08王旭生朱欣茹张朝辉宋景贵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马染色神经元

王旭生,朱欣茹,张朝辉,宋景贵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并发症,发病率达20%~79%,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使致残率、死亡率升高[1]。目前,PS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国内外较认可的有两大学说:生物学机制和社会心理学机制[2-3],其中生物学机制主要包含有炎症因子、神经递质、发病部位等因素。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炎症因子与卒中相关[4],但炎症因子是否在PSD发生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以PSD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炎症因子IL-17A、IL-1β、TNF-α与PSD的关系。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模型制备 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大鼠30只,周龄6~8周,许可证号:SCX(京)2016-001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每组各10只,均行蔗糖偏好指数、旷场直线距离测试,作为行为学基线评估,三组间大鼠无差异。

卒中模型制备: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进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90 min再灌注,并于术后24 h进行Longa 5分神经系统评估,选取分值为1~3分的大鼠,作为卒中模型大鼠。

假手术组模型制备:仅用左侧切开手术口,不进行线栓栓塞。

PSD组模型制备:卒中模型造模后孤笼饲养,1周后予慢性轻度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如昼夜颠倒、禁食、禁水、行为限制、夹尾、噪音刺激、潮湿垫料、足底电击等方式,每天给予1~2种刺激,连续4周。抑郁造模成功标准:精神萎靡不振、毛色晦暗、活动度较少、易激惹,蔗糖偏好指数、旷场直线距离明显降低。

1.2 标本处理和指标测定 CUMS刺激4周结束后,对三组大鼠进行蔗糖偏好指数、旷场直线距离测试,评估大鼠快感缺失、运动探索能力等抑郁行为,剔除抑郁造模失败的大鼠。评估结束后将大鼠分别进行新鲜取脑和多聚甲醛灌注,留取外周血,并对新鲜脑进行分区保存。

1.2.1 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7A含量 对外周血进行冰冻离心机离心(3500 r/min,4℃,15 min),将其上清液吸至于一新的EP管中。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IL-17A含量。

由图3可知,900 ℃煅烧生成的生石灰作为钙质原料时,制备得到硬硅钙石纤维体积密度为90.8 kg/m3; 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生成的石灰活性增加,合成了直径更小的硬硅钙石纤维,其体积密度仅为70.4 kg/m3;当温度升至1 100 ℃后,煅烧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开始下降,合成的硬硅钙石纤维体积密度逐渐增大,1 200 ℃煅烧生石灰合成的硬硅钙石纤维体积密度增至80.2 kg/m3。由此可见,石灰活性越高,合成的硬硅钙石纤维体积密度越小。

1.2.2 尼氏染色观察左侧海马神经元情况 每组各取3只大鼠进行多聚甲醛外固定,石蜡脱水后进行石蜡切片,并使用尼氏染色液(碧云天)对各组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各组左侧海马神经元情况。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IL-1β、TNF-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 取各组剩余大鼠左侧海马并加入1 mL Trizol试剂进行研磨和裂解,提取海马RNA,逆转录成cDNA。以逆转录产物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反应总体积为20 μL,含cDNA模板2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SYBR Green 10 μL,无酶水6 μL。PCR反应在PCR仪上进行,GAPDH作为内参(表1)。软件分析Ct值及相对值(relative quantity,RQ),RQ=2-ΔΔCt,计算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进行表示,多组间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组间差异应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序列

表2 各组大鼠IL-1β和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结果

图1 光镜下(400×)各组大鼠左侧海马神经元图片

2 结果

造模期间假手术组大鼠无死亡,卒中组死亡1只,PSD组死亡2只,最终假手术组大鼠10只,卒中组9只,PSD组8只。

2.1 外周血IL-17A水平 假手术组、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血清IL-17A水平分别为18.56±2.56 pg/mL、40.78±4.13 pg/mL和52.10±5.22 pg/mL,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638,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卒中组(P<0.001)和PSD组(P<0.001)均高于假手术组;PSD组高于卒中组(P=0.002)。

2.2 左侧海马IL-1β和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 3组大鼠左侧海马中IL-1β和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进一步两两对比结果发现,IL-1β mRN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卒中组(P<0.001)和PSD组(P<0.001)均高于假手术组;PSD组高于卒中组(P=0.002)。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卒中组(P=0.028)和PSD组(P=0.003)均高于假手术组;PSD组高于卒中组(P=0.041)(表2)。

2.3 尼氏染色结果 光镜下观察到假手术组的神经元形态饱满,细胞壁完整,数量多而密集;卒中组和PSD组的神经元形态结构异常,神经元染色较浅,部分发生萎缩变形;PSD组与卒中组比较,基质更为疏松,尼氏小体明显减少(图1)。

3 讨论

IL-17A是由CD4+ T细胞亚群Th17细胞分泌的一种炎性因子,其可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等合成并释放MMP-3、MMP-9等多种毒性物质,还可促进TNF-α的合成和释放[12]。Liu等[13]对小鼠行MCAO,发现IL-17A水平增加会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认为IL-17A过度表达通过Src-PP2B-mTOR途径加重卒中神经元损伤,抑制IL-17A可能对缺血性卒中有潜在的治疗作用。González-Parra等[14]在对银屑病小鼠的抑郁行为中发现IL-17A高表达,研究后发现IL-17A水平增高通过NFkB和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小鼠抑郁的发生。在对抑郁症研究中发现血清IL-17A水平增加和神经递质改变有关,但抑郁症严重程度与血液中IL-17A水平之间缺乏一致的相关性,这表明在应激反应中Th17细胞参与抑郁发生,但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IL-17A[15]。上述研究表明IL-17A在卒中和抑郁中均有高表达,但作用通路不同。在本实验过程中发现,卒中组大鼠、PSD组大鼠的外周血IL-17A含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升高,考虑与卒中后缺血缺氧引发细胞因子改变有关,本实验中大鼠脑缺血后以IL-1β和TNF-α等为代表的多种炎性介质失控、释放而形成“瀑布效应”,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凋亡等,其中IL-17A出现异常表达水平升高。PSD组大鼠的IL-17A含量与卒中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PSD组大鼠IL-17A升高不仅与卒中有关,也与大鼠抑郁症状有关。PSD组大鼠在卒中和抑郁双重作用下,IL-17A水平最高,推测IL-17A在卒中和抑郁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海马主要参与调节情绪、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对缺血非常敏感,在对卒中小鼠研究中发现海马内含有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应激反应下皮质醇与GR结合可损伤海马进而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情绪低下、失眠等症状[16]。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后受到CUMS可以引起HPA轴亢进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从而抑制海马的神经元再生,降低脑神经可塑性最终导致PSD的发生[17]。在本研究中,不同组别大鼠左侧海马区的IL-1β、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不同,其中卒中组高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卒中后海马缺血缺氧,大量炎症因子参与,其中IL-1β、TNF-α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SD组的IL-1β、TNF-α表达升高最明显,与假手术组、卒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除了卒中所致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升高外,CUMS也可能引起HPA轴亢进、炎症因子升高,大鼠逐渐出现抑郁行为,推测大鼠海马IL-1β、TNF-α高表达在卒中和抑郁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脑组织中大脑皮质、海马CA1区神经元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18]。方小霞等[19]经研究认为IL-17A缺陷可减轻T1DM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促发的神经炎症,进一步减少神经元凋亡。本实验中各组大鼠脑组织切片后行尼氏染色,光镜下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示神经元细胞形态完整,排列整齐紧密,尼氏体丰富。卒中组大鼠CA1区的神经元细胞相对饱满,但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形态结构异常,总体排列不致密,且不整齐,基质疏松、尼氏小体减少,说明有神经元损害,但神经元损害相对较轻,与卒中因素有关。PSD组较卒中组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形态结构异常、染色浅程度加重,大部分发生萎缩变形,尼氏体减少、基质疏松,说明PSD组损伤最重,卒中及致抑郁因素均参与了海马CA1区损伤。

本研究显示,PSD组大鼠血清IL-17A水平、海马IL-1β和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升高,PSD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因子有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炎症反应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实验仍存在不足:仅对IL-17A和海马IL-1β、TNF-α mRNA与卒中和PSD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未涉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后续的实验将完善这些研究。

【点睛】卒中后抑郁大鼠血清IL-17A水平上调,海马IL-1β、TNF-α mRNA高表达,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中可能有炎症因子参与。

猜你喜欢

海马染色神经元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海马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萌萌哒之长满痘痘的豆丁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