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护理特点分析

2020-06-07班玛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脑病缺血性有效率

班玛吉

(班玛县人民医院 青海 班玛)

0 引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儿科临床尤其是高原地区医院儿科中十分常见,主要是由围产期窒息从而使新生儿脑部受到缺氧、缺血性损害,出现一系列脑病[1]。该症对新生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除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学的护理方式对挽救患儿生命减低并发症也有着重要意义[2]。为了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选取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90 例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比其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0 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方式进行分组,将全部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5 例。观察组中,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孕周37~41 周,平均(38.65±1.63)周,病情程度:轻度30 例,中度9 例,重度6 例。对照组中,男性27 例,女性18 例,孕周38~40 周,平均(39.23±0.25)周,病情程度:轻度32 例,中度8 例,重度5 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基线护理,主要有保暖工作、必要营养供给、吸氧、高颅压等护理[3]。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对患儿缺氧状态进行迅速纠正,给予鼻导管进行吸氧,轻度与中度患儿氧流量控制在0.5~1 L/min,重度患儿氧流量控制在1.5~3 L/min,于吸氧过程中对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如患儿青紫症状减轻应立即调低氧流量,尽可能使用低浓度氧,防止新生儿氧中毒。②进行颅内降压,如患儿出现前卤门隆起或紧张、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症,考虑是颅内压增高,应用甘露醇进行降压,使用过程中严格把控用量,防止患儿脑组织脱水导致的出血。③开放患儿气道,取仰卧位并将患儿头部向一侧偏方,防止呕吐物呛咳,及时清理患儿的口腔分泌物与异物,保持患儿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④对患儿进行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表层脆弱,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损害,导致尿布疹、汗疱疹等皮疹的出现,因此需要对患儿皮肤进行定期护理,清洗皮肤褶皱处,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患儿皮肤干爽、清洁。⑤严密监护患儿的病情,对其各项体征进行定期监测与记录,如患儿肌张力、卤门张力和原始反射等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反映给医生,及早发现和尽快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对降低患儿致残率与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1.3 观察标准

记录并观察两组患儿发生各项并发症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肺炎发生率+智力异常发生率+脑水肿发生率+吸入综合征发生率[4]。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问卷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 个分级,总满意率=满意率+较满意率。此外,对两组患儿护理有效率进行评估,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各项临床病征消失,生命体征平稳。有效:各项临床病征有显著改善,生命体征逐渐往平稳过渡。无效:各项临床病征无改善或加重,生命体征不平稳。计算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有效率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明显,见表1。

表1 护理有效率对比[n(%)]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儿发生各项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明显,见表2。

表2 并发症情况[n(%)]

2.3 家属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明显,见表3。

表3 患儿家属满意度[n(%)]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为高发,该症病情凶险,对患儿产生的危害极大,围产期窒息是引起该病的最主要因素,但凡母儿之间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有障碍,造成血氧浓度降低,都可引起窒息[6]。其中,约有半数的窒息是功能窒息,约有四成患儿在娩出过程中造成窒息,另外一成窒息患儿是由自身先天疾病引起[7]。由于我院处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较平原地区更低,仅为其含氧量的60%~70%,因此,新生儿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概率更高,程度更严重,同时也增加了该症的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负担。选择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综合护理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率较高,对患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细致的照护是综合护理的主要特点,本次研究中,对患儿的缺氧状态进行迅速纠正,延缓和阻断患儿病情的发展,恢复供氧。此外,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强有力的监护,如有异常,立即采取解决措施,防止意外发生,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保证患儿生命健康。对患儿皮肤进行护理,防止出现皮疹,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从上述多个角度对患儿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选择了9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显著;此外,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证实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行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对患儿的护理效果,可提升护理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脑病缺血性有效率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很有效率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