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及其偏瘫中医治疗的优点和辨证治疗的临床体会

2020-06-07崔修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汤加减血瘀患肢

崔修敏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金川镇卫生院,吉林 通化)

0 引言

中风即脑卒中,临床症状较多,通常表现为半身不遂、昏厥、言语不利、四肢麻木等,该疾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1]。药物治疗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不够显著,因此需采用更为有效的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的优点,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集2016 年3 月至2019 年4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60 例,通过随机表法分为30 例对照组与30例实验组。其中男性37 例,女性23 例,年龄35~75 岁,平均(49.38±8.27)岁。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中药治疗。

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方法为:①气虚血瘀证: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其基本方为:黄芪60 g,当归20 g,红花、赤芍分别15 g,桃仁、地龙分别10 g;如存在四肢肿胀则加用茯苓及薏仁。②阴虚风动证:以大定风珠加减治疗,其基本方为:生牡蛎30 g,生地15 g,生龟板、麦冬、生鳖甲、白芍分别12 g,阿胶、五味子分别9 g,炙甘草6 g;如存在言语不利则加用菖蒲及郁金。③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以大秦艽汤加减治疗,其基本方为:石膏30 g,生地、黄芪分别15 g,白芍、茯苓、熟地、白术分别12 g,川芎、防风、秦艽、羌活、当归、白芷分别9 g,细辛3 g;如存在舌腻脉滑则加用去地黄及南星。④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以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其基本方为:全瓜萎、丹参分别30 g,钩藤15 g,防风、桃仁、生大黄分别10 g,芒硝8 g,胆南星6 g;如存在苔红失眠则加用鲜生地及玄参。⑤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以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其基本方为:牡蛎、龙骨30 g,淮牛膝20 g,代赭石、白芍、生麦芽分别15 g,天冬、玄参分别12 g,川子、龟板、茵陈分别9 g,甘草6 g。如存在肝阳上亢则加用天麻及钩藤;如存在头痛心烦则加用夏枯草及栀子。辅以针灸治疗与按摩康复治疗,与中药熏洗相配合后,可使患肢功能障碍得到有效缓解。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①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患肢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肢活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肌力提高2 级以上,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恢复;③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一定好转,患肢活动功能得到一定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恢复;④无效: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肌力未得到改善,生活无法自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运动功能评分表(Fugl-Meye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n, %)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Fugl-Meyer 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情况 分)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情况 分)

组别 例数 Fugl-Meyer 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组 30 31.29±1.56 85.26±1.87对照组 30 28.34±1.39 79.37±1.65 t 7.733 12.936 P 0.001 0.001

3 讨论

中风是一种中医疾病名称,在中医认知中可将其分为外风与内风,其中外风多是由于外邪侵入所导致;而内风则属于内伤病证,临床上多被称为脑卒中或者卒中,主要是由于气血逆乱、血溢于脑部或者脑脉痹阻所引发[3-4]。中风的发病原因较多,临床上统计可发现,以内因引发为主,该疾病的发生总共可包含为六端,即风(肝风及外风)、痰(湿痰及风痰)、虚(气虚及阴虚)、火(心火及肝火)、血(血瘀)、气(气逆)[5]。发病原因可细分为:饮食不节、情志郁怒、血液淤滞、劳累过度、气候变化[6]。

偏瘫又可被称为半身不遂,具体指的就是同侧上下肢、舌肌下部与面肌出现运动障碍的情况,属于中风常见的后遗症,该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肢活动受限及患肢肌力减退,同时还常伴随有视野缺损与感觉障碍[7]。由中风所导致的偏瘫,其治疗原则为调和阴阳、息风化痰。目前临床上针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而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可知,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患肢的恢复。

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分型,可将中风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阴虚风动证[8]。在本次研究中,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分型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①在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治疗时,以活血补气为治疗原则,通过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该方具有通经活络、补脾胃元气及祛瘀活血的功效。如存在半身不遂严重情况,则应加用水蛭及穿山甲各9 g,桑枝12 g。②在阴虚风动证患者临床治疗时,应以滋阴息风为主要原则,通过大定风珠加减治疗,该方具有平内动之虚风、滋阴柔肝的功效。如存在舌质黯红、血瘀证则应加鸡血藤及丹参各15 g,地鳖虫12 g,桃仁9 g。③在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临床治疗时,应当以通络祛风作为主要原则,辅以活血养血治疗,通过大秦艽汤加减治疗,该方具有止风邪化热、健脾益气的功效。如存在呕逆痰盛情况,则应减去生地,加用半夏及白附子各9 g,全蝎5 g。④在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患者临床治疗时,应以化痰通腑为原则,通过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该方具有通腑气及减痰热的功效。如存在血瘀明显情况,则应加用地龙10 g、红花6 g、水蛭3 g。⑤在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临床治疗时,应当以镇肝熄风为主要原则,通过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该方具有滋养肝肾,滋阴潜阳的功效。如存在失眠多梦情况,则应加用夜交藤、珍珠母、龙齿各30 g。

通过研究可发现,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3%,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Fugl-Meyer 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中风偏瘫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取得显著临床效果,该治疗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有效促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增强,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汤加减血瘀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话说血瘀证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