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6-07谢荣波王俊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小针刀根型麻木

谢荣波,王俊伟

(新疆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新疆 焉耆)

0 引言

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是由于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其症状一般为颈部疼痛、肢体麻木、视觉障碍、眩晕、运动障碍等[1]。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习惯发生着改变,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作息不规律使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并且越来越年轻化,研究出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段有着积极的意义[2]。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录的124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针刀治疗和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后积分情况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录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总计124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纳入本次研究,用随机分组的方式以每组62 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34 例,女性28 例,年龄31~67 岁,平均(44.57±5.19)岁,病程2~24 个月,平均(12.33±0.57)个月。对照组有男性32例,女性30 例,年龄30~65 岁,平均(43.94±4.88)岁,病程2~24 个月,平均(12.28±0.7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小针刀治疗,取俯卧低头位,让患者保持颈部稳定,双手侧放于身体两侧,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和医生局部的触摸以及患者自身的感觉定位,选取颈椎4、5、6、7 棘横突尖部位最明显的压痛点或肿胀处做进针标记,医生戴好一次性口罩、帽子和手套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用碘酒和酒精各消毒3 次。对患者手术部位以1%的盐酸利卡多因进行局部麻醉,再选用汉章牌的Ⅰ型4 号针刀对准横突尖部垂直刺入,刀口线和脊柱方向平行,刀体偏向头测,快速刺入皮肤,经皮肤、浅筋膜、肌肉等各层到达棘突顶点,纵疏横剥3 刀,手下出现松动感且患者出现酸胀感为止。针刀治疗结束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按压针眼3 min 止血,2 次/7 d,14 d/疗程

观察组患者实行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在针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和牵引治疗。针灸:取患者颈夹脊穴、风池穴、风门穴、大椎穴、百劳穴、天宗穴、天柱穴、后溪穴、肩中俞、肩外俞等穴位[3],选择30 号1~2 寸针灸针实施针灸治疗,1 次/30 min,1 次/d,10 d/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 d,连续治疗6 个疗程。推拿:①舒筋法,取患者端坐位,单手按摩、揉捏患者风池穴、曲池穴、内关穴、外关穴、手三里穴、合谷穴、小海穴、肩井穴等穴位,放松患者的上背板、肩部以及颈肩部肌肉约10 min,然后用拿捏手法按揉患者颈部,以至其局部皮肤发热、潮红位宜;②拔、伸、旋转拔法,嘱咐患者保持头部正中位,内收下颌,颈部前屈,针对其颈部协同向上予以牵引3 min,并且引导患者倾斜头部及左右旋转头部5 min,30 min/次,1 次/d,10 d/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 d,连续治疗6 个疗程。牵引:患者坐牵引椅上,取端坐位,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固定头部和颈部保持生理曲线状态,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平衡作用,屈曲颈部15°~20°,将质量控制在10.00 kg 以内,纠正颈椎不正的情况,1 次/30 min,1 次/d,10 d/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 d,连续治疗6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后症状积分数据:上肢麻木、颈部疼痛、视觉障碍、眩晕积分进行对比。

根据我国颁布的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显效:患者颈项疼痛、麻木和双侧上肢疼痛现象均已消失,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颈肩背不适感完全好转;有效:患者颈项疼痛感和麻木现象基本消失,肢体功能有所改善,颈肩背不适感有所好转;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数据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后症状积分数据:上肢麻木、颈部疼痛、视觉障碍以及眩晕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数据对比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数据对比 分)

组别 例数 上肢麻木 颈部疼痛 视觉障碍 眩晕观察组 62 0.54±0.21 0.85±0.13 0.94±0.27 0.61±0.35对照组 62 1.38±0.39 1.35±0.37 1.58±0.58 1.21±0.59 t 14.932 10.039 7.877 6.887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 6.7 7%)明显高于对照组(7 9.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发病原因多为颈椎长期保持前屈姿势导致关节脱位、椎间盘退变等,使患者出现颈部疼痛、上肢麻木、视觉障碍、眩晕以及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5]。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式包括:针刀、针灸、推拿、牵引等,以往都是通过单一的治疗方式,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一定的疗效,但诸多临床报道显示,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在治疗后会留有部分不适症状[6]。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比单一的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的治疗后症状积分数据:上肢麻木、颈部疼痛、视觉障碍以及眩晕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用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式,相比常规的小针刀治疗方式,结合了针灸、推拿以及牵引的治疗优势,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使用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颈椎不适感和疼痛感,加快患者身体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小针刀根型麻木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麻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