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07杨向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垂体肺结核肺部

杨向前

(呼和浩特市结核病防治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肺结核属于医院呼吸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同时还具有迁延不愈及病程长的典型特点[1]。咯血属于肺结核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40%左右,容易引发多种相关临床症状[2]。目前综合性治疗是临床上针对肺结核咯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该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垂体后叶素由于其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始得到广泛关注。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垂体后叶素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于我院结核科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78 例,通过随机法分为39 例实验组与39 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1 例,女性18 例,年龄为29~71 岁,平均为(49.31±7.28)岁;实验组男性24 例,女性15 例,年龄为30~70 岁,平均为(48.56±6.91)岁。纳入标准:①经过检查后,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且均存在咯血症状;②以自愿为原则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与链霉素等;使患者以侧卧位进行休息,保持正常的大便通畅性,也可适当给予镇静类药物进行治疗。可通过维生素K、安络血及止血敏的使用,对患者进行有效止血,并及时清除干净口腔内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如有需要可适当给予氧气支持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准备6 U 的垂体后叶素,在其中加入20 mL 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推注治疗;再以500 mL 的生理盐水与15~35 U 的垂体后叶素进行静脉滴注,使滴注速度控制在18~22 mL/h。医护人员需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咯血情况对滴注速度进行实时调整,并根据咯血症状的改善情况适当增减剂量。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当立即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显效:经过治疗后,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痰液内无新鲜血液出现;有效:经过治疗后,相关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咯血量及间隔时间均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相关症状无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n, %)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情况(n, %)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导致肺结核整体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不仅使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还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出现[3]。而咯血属于肺结核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其发病原因主要是:①肺部发生的疾病往往会导致血管受到侵蚀,如患者咳嗽过于用力后,就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情况发生;②当结核细菌对患者肺部组织进行感染后,就会导致肺部肥大细胞及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导致其血管变薄,最终引发出血情况[4-5]。

常规治疗虽具备一定治疗效果,但仍然难以达到预期,因此需选择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垂体后叶素也属于肺部出血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其本质上是由抗利尿激素与缩宫素所合成,该药物对于肺结核咯血的治疗原理在于:①使得外周血管得到有效扩张,降低肺部循环压力,有效改善肺部微循环;②有助于刺激平滑肌兴奋度,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后,可有效减少心排出血流;③当血管平滑肌受到刺激而兴奋后,能够有效降低肺血容量,使得肺部循环血压得到有效降低,可有效改善血管裂口的收缩程度,进一步减少出血量[6-7]。除此之外,垂体后叶素也能够有效收缩动脉细小血管,直接刺激迷走神经,使得心率及CO2得到有效降低,当血小板凝聚效果得到增强后,就能够使血栓形成,最终达到止血目的[8]。

通过研究可发现,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5%,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9%,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咯血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垂体后叶素方法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不仅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还可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提高整体治疗的安全性,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垂体肺结核肺部
垂体MRI诊断小儿矮小症的价值观察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垂体转移癌误诊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