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2020-06-07蒋克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传导神经研究组

蒋克广

(河北省临西县中医院 糖尿病科,河北 临西)

0 引言

糖尿病是临床中多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则是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等情况的主要原因。由于临床中患者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其出现了自身免疫紊乱、微循环异常以及代谢障碍等情况,导致患者的治疗受到影响,目前临床中尚没有较为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1]。本次研究就对前列地尔和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DNP 患者共计100例,将其视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 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龄35~75 岁,平均(58.12±3.12)岁;研究组患者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年龄38~78 岁,平均(59.23±2.88)岁。比较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首先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常规的治疗,将患者的GLU 控制在5~7 mmol/L,将其PPG 控制在8~10 mmol/L,使用凯时针剂和甲钴胺对患者进行治疗,凯时针剂剂量为10 μg,将药物与100 mL 的0.9%氯化钠相混合,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滴注速度为20 滴/min,每天给予患者一次;同时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500 μg 甲钴胺,每天给予患者一次;进行两周的治疗[2]。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同样进行常规的治疗,控制患者的GLU 和PPG,保证患者情况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相关的治疗,该组患者单纯使用500 μg 甲钴胺进行治疗,每天给予患者一次,进行两周的治疗[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相关的数据。

疗效判定:①显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均已消失,膝、腱反射也基本康复,同时其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幅度在5 m/s 以上;②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出现一定的改善,但是其膝、腱反应并没有完全康复,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幅度在2~5 m/s;③无效:患者未符合以上任一标准,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 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要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比较

研究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受神经的传导速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比较 m/s)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比较 m/s)

运动神经 感受神经组别 n正中神经 腓神经 正中神经 腓神经研究组 50 67.56±2.52 48.12±2.36 50.65±2.13 68.36±2.52对照组 50 57.36±2.11 40.12±1.25 43.79±2.31 45.71±1.85 t 21.944 21.182 15.438 51.232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DNP 是临床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糖尿病未控制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为负面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疾病。但是目前临床中针对该病的发明机制尚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尚处于不清楚的状态[4]。但是根据相关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对神经组织产生作用有一定的联系,包括氧化应激、微血管病变等。其中认为多元醇-肌醇途径是导致患者出现DNP 的重要发病机制,研究中显示,在高血糖的状态下,患者体内的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出现增强,多元醇的旁路受到激活,使得葡萄糖被转化为山梨醇,而山梨醇在山梨醇脱氢酶的进一步作用下会被生成果糖,但是由于神经组织中并没有足够的果糖激酶,使得果糖无法进行有效的代谢,使得大量的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沉积,最终导致其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出现障碍[5]。

甲钴胺是临床中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相较于常规的维生素B12,其在神经周围中具有更高的含量,同时在临床中甲钴胺主要参与到一碳单位循环之中,在转甲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修复患者受损的髓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麻木、疼痛等情况,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6]。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神经损害较为严重的DNP 患者,甲钴胺并不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前列地尔则是临床中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静脉注射制剂,因为有脂微球作为包裹,使得前列地尔不容易出现失活,同时也具有较容易分布在受损血管部位的靶向特性,其能够有效扩张患者的血管,抑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进而使得患者的A2水平降低,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治疗DNP患者的症状[7]。在本次研究中,较之单纯使用甲钴胺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使用凯时针剂和甲钴胺进行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情况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8]。

综上所述,在临床DNP 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相比单纯使用甲钴胺进行治疗,联合使用前列地尔和甲钴胺具有更为有效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传导神经研究组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