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治疗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0-06-07蔡松涛孟祥骥孙志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克氏肱骨平行

蔡松涛,孟祥骥,孙志强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好发于儿童[1]。临床上治疗肱骨髁上的方法较多,主要可分为闭合复位、切开复位、手术复位等,相对来说,固定方式则要少一点,主要分为两种:对内固定及对外固定,暨克氏针专门对内进行固定及石膏专门对外进行固定[2-3]。各方法都可较好地进行治疗,但部分方式的并发症情况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4]。为此,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比后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与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探讨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的临床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0 例,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对照组中有男14 例,女11 例,年龄为3~13 岁,平均(7.01±3.64)岁,骨折类型:伸直型骨折16 例,屈曲型骨折9 例;观察组中有男13 例,女12 例,年龄为2~12 岁,平均(6.89±3.59)岁,骨折类型:伸直型骨折15例,屈曲型骨折10 例。从资料上来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后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7.0 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表示,并分别予以t、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者患儿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表1 两组患儿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操作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25 65.48±20.59 14.89±3.21观察组 25 31.62±12.58 13.21±2.05 t 7.017 2.205 P 0.000 0.032

2.2 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患儿术后出现尺神经损伤1 例,肘内翻畸形1 例,因肿胀导致的筋膜切开1 例,共计3 例(12.00%),观察组患儿术后出现尺神经损伤1 例,共计1 例(4.00%)。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348,P=0.037),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小儿,大多由于外部冲击所致[5-6]。主要因生活伤、运动伤、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为肘部关节活动障碍并存在肿胀情况,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7-8]。从目前来看,临床上用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式较多,但部分方式术后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影响了治疗的总体效果。

本次研究,主要对后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与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对比,经过观察对比后发现,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优异,有着手术操作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等优点,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综上所述,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克氏肱骨平行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逃离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