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的意象和寓意

2020-06-06陈曦

雨露风 2020年6期
关键词:寓意群体意象

陈曦

摘要:鲁迅先生创作的散文《雪》中,主要展现了三类事物,即南方的雪、北方的雪和雨,当然对于雨的描写极少,主要是将更多的篇幅用于展现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在目前的解读中认为,南方的雪、北方的雪都是能够和当前的社会环境进行关联,但是本文认为,如果只是这类单一性的分析观念,即认为只可以从同一个角度得到分析结果,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式的分析方法,因此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还需要对意象和寓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雪;文章意象;文章寓意

对《雪》的意象和寓意展现进行分析过程中,在描写的事物方面,主要是能够真正分析所有雪景景观的描写,以及鲁迅先生对这类雪景所赋予的情感,而在寓意方面,则需要分析“南方的雪”“北方的雪”“雨”这三个要素中,对于相关思想的具体表达情况,之后才可以使得到的分析结果都可以为寓意的研究指明方向。此外,也必须要能够根据当前的社会情境进行适当的融合性研究,并根据所有景观的描写内容进行讨论。

一、《雪》的意象

(一)“南方的雪”意象

在当前的研究过程中,普遍认为南方冬天的雪景展现出了生机盎然的景象,认为鲁迅先生由于幼年和童年期间生活在南方地区,对南方的雪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纽带,这一纽带一方面能够让其对南方的雪产生更高的思想方面认同度,另一方面也对其他雪景以及冬季景观有一定的贬低心理[1]。

也有人认为,实际上南方青年在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品格上,都和南方的雪有一定的相似情形,即在面对各类事物时,虽然能够在表面上焕发生机,但是由于过于注重形式,从而在行事上并不具备雷霆手段,这就导致最终在各类活动中,很可能会出现错误乃至于失败。当然也有评论者认为,南方的雪只是作者对于自身情感上的一种表达,认为“雪罗汉”寄托着鲁迅的情感,从而认为其是单纯地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对相关景物的观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情境。

(二)“北方的雪”意象

不同于南方的雪流光溢彩和蕴藏春意,北方的雪蓬勃有力并且闪烁纷飞,北方的雪如干粉一般,只是一点风就可以将天地直接变色,可以说北方的雪更具有对环境的一种抗争能力和转换能力。当前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在表征的意象中,作者实现了对于漫天飞舞情境的塑造,结合整个天地的景观和当前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北方青年群体在行事风格上更加雷厉风行,并且通常不注重形式。不过鲁迅先生实际上对青年群体一直抱有丰富的情感。如果按照文章中对于南方的雪的分析,就认为是对北方的雪不好的表征,或者进行错误对比,甚至认为北方的雪不会焕发天地生机,那么就意味着将这一表征意象和青年群体进行连接,会认为北方青年群体要弱于南方青年群体,这显然和鲁迅先生的创作理念不匹配。

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鲁迅先生在对北方的雪描绘过程中,认为自身在旅居北方多年后已经成为一个北方人,但是无论是在心灵的寄托上,还是对于相关景物的观察方式上,都未能将自身完全视作是北方人,心理上还是将南方认作是自己的家乡。此时可以得到结论,北方的雪表征的内容单纯只是鲁迅先生通过对北方雪的描写凸显自身对南方的怀念。

(三)“雨”意象

在对“雨”的意象塑造中,通常都是展现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尤其是对于春季雨水的描写,更是意味着各类生命都会突破冰雪的限制,展现出生机[2]。而在《雪》这一篇文章的结尾部分写道:“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如果按照常规的分析,可以将其和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连接,此时就很容易把“雨的精魂”视为当时的青年群体,那么“雨”就成为所有社会群体的代名词,所谓的“精魂”就是推动社会发展以及民族复兴的一种精神。因此,如果从社会因素的分析,“雨”的意象就是整个社会的丰富创造力与庞大精神力,可以让整个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雨”只是一种对于生活经验的直接描述。不过本文认为这种认知并不可取,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来不是以景观描写为主,而是在各类事物的描写过程中,加入丰富的思想以及内心情感。

二、《雪》的寓意

(一)“南方的雪”寓意

首先考虑到作者在描写中将南方的雪和春季中的各类生机盎然的事物进行连接,比如雪覆盖之下的草地正在蓬勃生长。从这一衔接的方式上来看,在南方的雪寓意表现分析中,可以认为其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生机的载体,还是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富养料的载体。那么这类载体是什么,就需要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境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是工业能力,也可以认为是各类工厂。

此外,还可以认为是当时的青年群体,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南方学生群体接受新式思想较早,因此无论是抗议活动还是抗争游行,通常都会先于北方学生群体开展。

其次借助南方的雪更具有粘附性和粘结力,能够漫天飞舞的特点,用于表述南方青年群体也具有这一属性,即在群体的活动中较为团结,能夠在各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奉献自身的全部。当然,如果从负面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参与各类活动的人员过于侧重形式,而对当时的环境不甚了解,容易使自身遭受意外。比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这一状况,但是也可说明南方青年学生群体参与相关活动是为了保护国家[3]。

再次是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描述。南方的雪阴冷、潮湿,可以象征当时的社会环境,鲁迅先生幼年、童年、青年时期,正是我国近代最为黑暗的一个时间段,所以鲁迅先生回想到了之前所遭受的所有困境,则和南方的雪阴冷潮湿这一感官因素进行连接也未尝不可。

(二)“北方的雪”寓意

北方的雪如同干粉,这实际上也可以和北方人的性格进行关联。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本文认为“北方的雪”的寓意主要有三个。

第一,北方的雪具有铺天盖地的破坏性,正如北方人的性格。鲁迅先生客居北方多年,必然会对北方人的性格有一个直面的了解,如果以南方人的思想看待,北方人的思想必然会对其造成深度、强烈的冲击。所以和周边的日常事务进行关联时,就可以认为北方人的性格和北方的雪一样,都具有在短时间之内使得天地变色的能力,但是彼此之间并不具备极高的融合性,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单打独斗。

第二,也可以把北方的雪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关联。北方的雪降落后,通常是无法见到生机的,就意味着北方的青年活动实际上就和当前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出现了不匹配和不对接现象,即社会环境中的蓬勃生机未能得到有效使用和科学借鉴。这也说明北方的青年活动容易失败,使得北方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以及对社会的发展推动方面更加容易出现问题。

第三,是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描写。鲁迅的政治思想认为,要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境地,必须要能够经过一场深入骨髓的社会化改革,那么如何改革,就需要进行全面探讨。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必须要使天地变色,而北方的雪恰好具有这一能力,但凡有风就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让天地白茫茫一片。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北方的雪”的寓意,正是一种对于当前社会环境的艺术化表达,同时也可以表现出鲁迅先生对“北方的雪”抱有更高的期待。

(三)“雨”寓意

在整篇文章的事物描述中,结尾处是灵魂,因此必须要能够结合寓意进行全面分析。本文认为“雨”的寓意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青年的精神要素。在当时的社会,中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并且都具有良好的精神愿景,因此意味着,如果所有的青年群体都参与到对于不公的抗争活动和各类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那么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就可以得以凸显。如果从这一视角看,鲁迅先生对“雨”的塑造,就是一种对青年学生群体精神的精准化表达。

其次是对于当前社会有生力量的表达。无论是对于南方的雪还是北方的雪,很可能都会在降落过程中消失,但是雪作为雨的精魂,也正是当时社会发展环境中各类有生力量的一个升华体。这里升华体多展现在青年群体上,那么就意味着,青年群体虽然可能会出现个体上的消失,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必然能够成为对社会发展有推动效用的主力军,并且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效果不容置疑。

再次是在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类资源和信息的代表。其实在我国即使最积贫积弱的时期,即鲁迅青年时期之前,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思想,并且这类思想无论是从其产生过程上来看,还是影响效果上来看都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那么就意味着,如果能够实现对社会资源和信息的科学有效利用,就可以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在这一分析基础上,“雨”可以认为是当时社会各类资源和信息的寓意[4]。

最后是对于社会精神的一种归纳。鲁迅先生在对“雨”的描写中写道:“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所谓“孤独的雪”实际上并不存在,那么就意味着,这类“孤独的雪”“死”掉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思想消失,这类社会思想被当时的社会所孤立和抛弃,尤其是在青年群体掌握了社会话语权的情况下。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切入,则可认为所谓“孤独的雪”是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错误管理理念的结晶,才能够和“死掉的雨”联系。

三、《雪》对于现代文学创作中的意象和寓意表现的启发

(一)描写事物选择

从《雪》一文中可以发现,对所有的事物的描写都是基于雪这一核心景观进行的,当然对于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进行了一定的对比,但是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这两种要素都可以视为是对同一种事物的描写。此时就意味着,在具体的描写事物选择时,可以直接根据自然生活中的相关事物和各类资源进行,同时针对所有选择的资源以及相关的事物本身处理的方法,也都可以根据各类事物的表现形式以及具体表现要素进行展现[5]。此外,针对相关事物的选择,在具体的描写阶段可以以地域以及其他规则进行划分,让最终取得的划分结果,无论是在相关要素的取得方面,还是对各类信息的展现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同时,针对所有事物的选择,都可根据作者当前所具备的信息、思想,以及具有的展现思路,实现对各类信息深入细致地刻画和描述。

(二)描写事物剖析

在描写事物的剖析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所有事物的本身处理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的处理方案,实现对所有事物全面了解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对相关事物的全面把控,唯有如此才可在事物的描写过程中,完全根据所需要表达的要素和信息体系,以事物为切入点,全面研究针对各类事物在文章内的描写方法和使用原则。比如在鲁迅先生创作的散文《雪》中,实际上就实现了对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以及“雨”这三个环境要素的全面剖析,真正将其外在表现和当时的社会发展情景进行细致深入地关联,并且将这类事物以模糊化以及寓意化的方法展示,让不同的读者都可以根据当前自身所处的地位以及自身所储备的知识结构,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发掘和综合,最终起到对于人们思想的有效转变作用。可以说,只有在所有的事物都经过了全面细致地剖析时,才可以真正起到对文化情感的展现。

(三)描写事物展现

在描写事物的展现过程中,必须要能够根据展现的事物的核心以及各类事物的本身要素对其进行展现,同时针对相关明显的要素,也必须要能够经过全面细致地描写,唯有如此才开始确保无论是在信息的展现过程,还是在各类资源的分析过程,都可以完全根据当前所描写的相关要素和需要构造的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此外所有的事物在表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处理。当然时间规划模式是一种对事物和发展情节展现的最佳方法,同时事物对比之后的融合处理模式,也可確保所有的信息和相关资源都可以得到更好地彰显。正如散文《雪》中,对于各类事物所展现的最终分析结果,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分析效能,使得各类描写的事物无论是在相关情节的展现方面,还是各类信息的分析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专业化特征。

(四)描写事物彰显

在相关事物的彰显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全面分析所有事物的详细化特征,另一方面要能够对于相关事物本身的标准和景观要素进行分析。在具体的创作中,要能够将其本身的发展体系以及资源投入方式进行全面了解[6]。比如对于《雪》中,针对南方的雪、北方的雪和雨,就可以完全根据事物的日常发生情况,为读者描绘出一种真实自然的景观。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一效果,正是由于鲁迅先生对这类景物的细致、全面、深入地观察,才使得最终所描绘的景观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现。对现代的文学创作者来说,也可以通过对该方法的科学性使用,比如针对事物资源的合理性加入,对于各类信息的科学化的彰显等,使得其他各类结果可得到有效化的处理并进行充分描写,使得无论是在具体的信息展现方面,还是对于各类事物的分析方面,都具有更高的科学度与完整度。

(五)描写事物融合

在事物的描写中,如果无法实现对所有事物的融合,那么文章整体就会被割裂。因此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在文章的创作阶段,无论是在信息的展现方面,还是对于相关资源的投入方面,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齐头并进的叙事方式,同时在结尾部分,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融合。比如在散文《雪》中,结尾部分不再区分南北方的雪,而是直接以“雨”这一共同要素进行分析,那么在今后的创作中,也可以模仿并采用这一方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雪》中意象和寓意的展现中,整体上包含南方的雪、北方的雪和雨三个要素,都可以和当时的社会情境以及社会青年群体进行关联。针对所有取得的信息处理效果,必须要能够从实际的角度和结果出发,以研究这类信息的具体塑造方法和相关资源的处理方法为基础,让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之后才会得到良好的创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夏立飞.文化诗学视域下鲁迅《雪》的意象内涵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6):70-73.

〔2〕张晶晶,唐晓岚,周铭杰,等.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中的雪意象探析[J].园林,2020(11):44-49.

〔3〕解雪洁.人格人情的象征性抒写——鲁迅的《雪》与何其芳的《雨前》较读[J].名作欣赏,2019(32):126-128.

〔4〕葛月.“雪”的抒情张力——以鲁迅小说《在酒楼上》为例[J].名作欣赏,2018(29):43-44.

〔5〕侯歆艺.生命体验下的再解读——重读《雪》走近鲁迅[J].戏剧之家,2018(20):225-226.

〔6〕李玉洁,张剑平.鲁迅作品的用字分析——以《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风筝》为例[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20):26,71.

猜你喜欢

寓意群体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模仿老鹰的乌鸦
中国雕刻图案寓意(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