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活动·探究”单元实践活动的设计

2020-06-06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浙江杭州31002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初稿体裁探究

倪 娜(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浙江杭州 310020)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1]的教学理念。鉴于教材设置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个学习任务,以下笔者就围绕这三个学习任务来谈谈“活动·探究”单元的实践活动设计。

一、“新闻阅读”:以阅读为基础,采用群文阅读策略

统编教材的教学,要具有单元整体意识,“活动·探究”单元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不能试图从一篇新闻中学习所有的新闻知识,而应通过整个单元新闻的学习逐渐构筑并完善有关新闻的知识体系。新闻“活动·探究”单元选用的5 篇文章,就新闻的体裁而言,具体如下:《消息两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属消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为通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则是新闻评论。这样4种新闻类型的5篇文章,适合采用群文阅读的模式。笔者在“新闻阅读”板块的教学中,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新闻体裁之间的差异性:

预习5篇新闻,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篇最吸引你?为什么?

2.同样是新闻,这5篇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通过自主预习和阅读,初步感受到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为正式开展新闻阅读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在正式“新闻阅读”的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结合课内的阅读批注和提示,深入探索不同新闻文体的特点。同时,多角度探索不同新闻体裁的共同基本特点,如新闻的基本结构,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新闻事件的选择特点,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等。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消息教学用时2 课时;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教学合计用时3课时。这样,用5 课时将4 类新闻体裁的阅读方式、新闻的相关概念知识、4种新闻体裁的异同进行了教学。在这一板块教学的最后,笔者再让学生对4种新闻体裁进行总结:

表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表1 为学生完成的表格):从实效性、报道对象、篇幅、标题、表达方式、语言上的相同点等方面区分4种新闻体裁特点。

借助群文阅读的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了4 种体裁新闻的阅读方式和写作形式,为后续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新闻采访”:以活动为中心,联结名著阅读

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另一特点就是“用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依靠新闻活动,真实地参与新闻采编实践,亲身经历新闻文本的形成过程。当然,任何一个板块的教学都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语文的教学应该是环环相扣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闻“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也可与其他内容的教学进行联结。在教学中,笔者将“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与名著阅读作了联结,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

1935 年,作为斯诺新闻团队的一员,你跟随斯诺的脚步一同来到了中国苏区进行新闻采访与报道。请从下列新闻事件中,选择一项,确定采访对象并拟定采访提纲。

(1)飞夺泸定桥;(2)西安事变;(3)长征。

这样,笔者通过设置情境式、任务式活动,将新闻采访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进行了联结。既然要“用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那么在“新闻采访”环节,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新闻产生的过程:选题—提纲—采访—写稿—排版。对此,教学可以按以下教学流程进行:选定采访主题—学生自主成立采访团队——确定小组人员分工—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章节—拟写采访提纲—模拟采访—填写采访记录表—撰写新闻稿初稿—教师点拨并小组互评—整理修改形成终稿。下面,以“西安事变”的采访为例介绍具体的教学流程:

(1)确定小组人员分工:采访者、被采访者、摄像人员、拍照人员、现场记录人员。

(2)确定采访对象: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孙铭九、宋美龄等。

(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章节: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在全篇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的身份有针对性地着重阅读相关段落,了解事件来龙去脉,把握人物心理。

(4)拟写采访提纲。首先,由小组设计采访提纲初稿。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设计采访问题的要点,如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开门见山型、引导启发型、正面激问型)、注重提问的顺序、问题指向明确、不同回答的预设追问与应对措施、问题的整合与细化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完善采访提纲,形成终稿(如表2)。

(5)现场模拟采访。正式采访前,为了保证模拟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给学生以采访意义、采访性质等方面的指导,并对采访现场的一些要求进行说明:

①自我介绍(来自哪一报社或电视台;说明就什么新闻事件需要进行采访,征求对方同意;采访团队人员简单介绍)。

②对接受采访表示感谢(采访前/采访结束时)。

③录像、摄影、拍照征求对方同意,并说明用处。

④针对被采访者的回答,需要有针对性的回应性语言。

⑤针对新闻事件或被采访人的特殊性,有选择性地将初稿交予被采访人审核。

(6)填写采访记录表。了解新闻采访现场的细节要求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采访展示,并及时完成采访记录表。

(7)课下完成新闻初稿写作。

整个新闻采访环节,从新闻主题的确定,到组建新闻团队、拟写新闻提纲、完成新闻采访和写作,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其中。同时,与名著的联结,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提升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表2

三、“新闻写作”:以能力为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

“新闻采访”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新闻写作”实践活动的布置,让学生及时运用这一单元所学的新闻知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结合新闻文体的特点进行写作。笔者设定的“新闻写作”实践活动如下:

1.小组分工,确定每个人写作的新闻体裁。要求组内每种体裁都要涉及。

2.根据采访记录表,完成新闻写作。

3.小组互评,修改初稿。

根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个人的能力所及,选择新闻写作的体裁,进行新闻创作。考虑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与风格差异,笔者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新闻体裁的权利,让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都能参与。

“以能力为目标”说明“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目的不是学生最终的成果如何,而是在活动过程中各项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注重结果的形成性评价,而应是关注能力提升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主体也不应局限于教师,还应包括学生。笔者设计了“新闻写作评价表”(如表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针对同学的新闻稿进行评议。

表3

通过小组互评的形式,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初稿的问题反馈和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新闻初稿与课本例文进行比对,进一步深入感知不同新闻题材之间的差异,并修缮新闻,形成终稿。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闻“活动·探究”单元的实践活动设计,要依托课堂和语文知识,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收获语文知识和能力,切不可因过度追求趣味性而脱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

猜你喜欢

初稿体裁探究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庞薰先琹生的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习作评改表促进习作教学的三维之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从“初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