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素养视域下小学高年级阅读分级评价

2020-06-05黄慧敏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级素养评价

黄慧敏

【摘  要】  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制约和影响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也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关注,语文阅读也成为时下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一方面要夯实巩固前面阶段的阅读成果,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阅读素养,为下一阶段的阅读学习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笔者将阅读分级引入到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实际,摸索出了一些分级评价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阅读素养;分级评价

何为阅读素养?从通俗意义上来讲,阅读素养即阅读者理解、反思和使用书面文章的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素养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本学科的学习,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非常重要。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广大教师纷纷在教学中展开了广泛的探究与实践。

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法,分级阅读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其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被公认为行之有效的阅读培养手段,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学科和领域。就我国小学分级阅读实施现状而言,当前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具体的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仍有很多进步和发展的空间。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分享个人在小学高年级阅读分级评价实践过程中的一点收获,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实施分级阅读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青少年阅读成为热点主题,围绕青少年的图书出版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题材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青少年在阅读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而言,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哪些适合孩子读,哪些不适合,哪些书要先读,哪些后读,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倘若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展开阅读,那么很有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还会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展开分级阅读就显得十分必要。

分级阅读即遵循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和心理认知发展规律,为其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并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提供兼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图书。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例,对于阅读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每学期完成5~10本书的阅读,能够制作读书卡,积累作品中的精彩词句,并乐于与伙伴交流阅读感想;对于阅读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每学期完成10~15本书的阅读,除了基本的阅读积累外,还要求他们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做出简单的评价。另外,我还会将适合这个年龄段阅读的图书进行归类,为学生推荐书单,例如,童话类书籍有《绿野仙踪》《巨人的花园》以及新美南吉系列等;成长类书籍有《亲爱的汉修先生》《男孩彭罗德的烦恼》《城南旧事》等。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开展分级阅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任何事情而言,兴趣永远是最好的源动力。如果盲目地给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和阅读内容,不仅会造成时间和金钱上的浪费,而且会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实施分级阅读,制订针对性的计划,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其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质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揠苗助长或者放任自流,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通过阅读分级,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例如有的学生对科幻类的图书很感兴趣,我便会给学生推荐《神秘岛》《海底两万里》和《三体》这样一个进阶书单。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学生阅读的不断深入,书籍中所描写的场面也更加恢宏庞大,由最初的神秘小岛再深入海底,最后到广袤无垠的宇宙,随着内容的推进,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分级阅读的评价方法研究

1.立足于学生实际,分级展开评价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阅读基础的不同,他们间的阅读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作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学生间的这种差异,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进一步细化评价内容和目标,要立足于学生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其分级阅读内容开展个性化的评价。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正确认识自己的阅读能力,当前处于什么样的一个水平,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有哪些优点需要继续保持,接下来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接下来的目标后,其个人阅读能力的提升便水到渠成了。

2.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评价模式中,评价是单方面的、单向的。即教师对学生开展评价,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内容进行改进。实质上,这种评价模式不够科学和客观。一方面,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全班的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无法很好地顾及到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如果学生出彩的那一瞬间被教师捕捉到了,教师能够进行积极的评价,如果没有被捕捉到,那就错失了这个激励引导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都会带有个人的一点感情色彩,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认知也在不断地发展,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自主意识。在此背景下,为了改变现状,切实发挥评价的作用,在分级阅读中笔者鼓励学生开展自主评价。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自主评价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一部分则是对其他同学的评价;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家长的评价。

(1)自我评价。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在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使用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收获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反思,然后写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2)互相评价。在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自我反思外,还要加强相互学习和借鉴。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实质上,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契机。在分级阅读模式下,不同学生阅读的内容可能并不相同,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却是相同的。完成阅读任务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并相互评价,在这种互助互学的氛围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3)家长(亲子)评价。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所共同期盼的,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孩子而言,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其中也需要家庭的共同参与。同时,受到课时安排的限制,学生的大部分阅读是在家庭时间开展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莫大的影响,在閱读评价中引入来自家长的评价将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阅读任务,建立阅读评价清单,然后根据孩子的阅读情况逐项打分,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也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对于广大师生而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分级阅读的引入则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仍任重而道远。希望广大同仁能够一道,落实分级阅读,优化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分级素养评价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