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成焕:“一个很好的布尔什维克”

2020-06-05魏尧

党史纵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红四军根据地红军

魏尧

叶成焕(1914-1938),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鄂豫皖红军,相继担任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长、师政委等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他加入革命队伍后,在红军反“围剿”斗争和抗战初期一二九师的“三战三捷”战斗中,做出了突出贡献。1938年4月18日,叶成焕在长乐村战役中牺牲,年仅24岁。刘伯承曾评价他“没有辜负党的教育,进步了,成长了,终于成为一个很好的布尔什维克”。

信念坚定,参加工农红军

1914年10月9日,叶成焕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现新县)叶家畈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尽管家境贫寒,但父母仍将叶成焕送去私塾学习,期望他能出人头地。幼年的叶成焕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就已经觉察到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巨大差异:十指不沾泥的地主在丰收季节总能够大吃大喝,而忙碌一年的农民到头来仍一贫如洗。这些不公渐渐让叶成焕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读私塾期间,他求知若渴,拼命学习,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状况。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确立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其间,叶成焕所在的私塾来了一位年轻老师,他常给学生们讲孙中山,讲辛亥革命,讲中国共产党替穷苦人民说话和带领穷苦人民开展革命的事。叶成焕听到这些,回到家后就对母亲说:“娘,将来我一定要参加革命,把那些剥削欺负穷人的地主老财和反动敌人们全部打倒。”

1929年5月立夏节起义爆发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豫东南根据地由此建立。红三十二师成立后,立即作出3项决议:“一、肃清地方反动武装,收缴地主护庄枪支,安定地方秩序;二、没收地主财产,赈济贫苦百姓;三、加强和皖西党组织联系,建立鄂豫皖边区根据地。”叶成焕亲眼看到在这些政策下农民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更加坚定了参加革命的决心。在革命宣传的影响和家人支持下,15岁的叶成焕毫不犹豫就参加了革命队伍,并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部队生活很艰苦,大家睡的是土炕,盖的只有一床棉被,但叶成焕却在这里感受到了平等与温暖。

得益于私塾的学习,叶成焕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他的任务是教战友和群众识字,他把一些简单的政治学习内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标语并书写出来,如“红军是一支革命队伍”“红军是抗日的”“红军帮助人民”等等,使政治学习和扫盲工作有机结合。而叶成焕也在这些实践中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坚定了革命信念。

1929年底,六(安)霍(山)起义胜利,成立了鄂豫皖边区的第三支主力红军——红三十三师,开辟了皖西北革命根据地。尽管当时鄂豫皖边区的党组织和红军经常联系,但是却没有统一的组织,致使指挥不便。鉴于此,1930年5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军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加上一个独立旅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俊,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叶成焕也随之成为红一军的一员,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救国救民道路。

机智勇敢,成长为优秀指挥员

1930年,蒋桂战争结束,蒋介石将势力向湖北、河南延伸。11月上旬,夏斗寅的第十三師进犯鄂豫皖根据地南部,黄麻地区形势日趋紧张。迫于此,叶成焕所在部队南下转移与红十五军汇合。在黄安城的姚家镇,红军同夏斗寅的第十三师七十五团短兵相接,这是叶成焕第一次参加真正的战斗。战斗胜利后,望着牺牲的战友遗体,叶成焕满脸是泪。团长安慰他说:“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我们今天的流血牺牲,是为了我们的同胞明天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几天过后,叶成焕又随部队参加了夜袭郭汝栋部的战斗,缴获了一大批冬装物资。在经历了几场战斗后,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叶成焕也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在粉碎皖西、豫南的敌人进攻后,红一军于1931年1月中旬在商城长竹园与红十五军汇合,并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同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叶成焕担任红四军某团通讯员。红四军组建后不久,便于1931年3月9日全歼国民党岳维峻部三十四师,“俘敌师长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长短枪6000余支,迫击炮10门,山炮4门”。

1931年3月中旬和1932年初,蒋介石相继对鄂豫皖根据地展开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红军敢打敢拼、连续同敌人开展游击作战,使敌人的两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在鄂东北的黄安县七里坪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1932年上半年,蒋介石拒绝了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要求,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并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蒋介石将战略部署调整为先重点消灭鄂豫皖、湘鄂西两根据地的红军,然后全力进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并调动了大量嫡系部队,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等措施。鄂豫皖根据地形势严峻,但在张国焘“坚决进攻”“夺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下,根据地和红军缺少应有的反“围剿”准备。虽然经历3个多月的苦战,歼敌万余人,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最终失利,被迫撤出鄂豫皖苏区,于1932年12月转移至川陕边地区。

这一时期,经过几次战斗的锤炼,叶成焕作战经验已经相当丰富,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被战友称为“叶老虎”。同时,他善于团结同志,谦逊耐心,会做政治思想工作,还常与苏区百姓谈心,热心帮助群众。因此,不管在战友们还是人民群众中间,叶成焕都享有很高的威信,很快便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晋升到班长、排长、连指导员。1932年10月,叶成焕升任红十师二十八团二营政委,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率部随主力西征入川。

乐观无畏,在革命大家庭中茁壮成长

川陕地区地势险峻,行军难度大,特别是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天险让不少战士都打怵。冬季天气寒冷,条件艰苦,战士们士气低落。为防止发生事故,叶成焕不停地鼓励战友:“我们现在虽然处境艰难,但只要翻过这座大山,眼前就会呈现一片绿洲。”靠着彼此间的相互鼓励和无惧风险的革命乐观精神,红四方面军的将士终于蹚河翻山到达通南巴地区,并在这里多次击溃川军田颂尧部的进攻,逐步站稳脚跟,建立了通南巴根据地。几次战斗中,叶成焕都将学到的军事理论同实际情况结合,带领部队歼灭了大量敌人。此后,陈再道被任命为红十一师三十一团团长,叶成焕则被任命为团政治委员。休整期间,叶成焕深入群众做群众工作,白天教学,晚上备课,常常到很晚才休息,为党组织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红四军根据地红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窗台上的妈妈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十送红军
“分兵”与“集中”:中央与前委关于红四军早期斗争方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