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战旗美如画

2020-06-05欧阳青

党史纵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独立团战旗铁军

欧阳青

2019年10月1日上午11时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上,伴随着《钢铁洪流进行曲》威严雄壮的旋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旗方队首次亮相。只见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指挥员分乘5辆猛士敞篷越野车,护卫着八一军旗挺立排头;随后的25辆猛士敞篷越野车上,站立着100名官兵护卫着我军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100面功勋荣誉战旗浩荡而来。战旗方队五横六纵,整齐列阵,气势如虹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庄严地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迎风飘扬的军旗和战旗交相辉映,引世人瞩目。

这100面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中遴选确定的。先从五大战区各选出24面功勋荣誉战旗,再从这120面战旗中选出100面正式受阅。这100面战旗代表了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国土防卫和自卫反击作战等各个历史时期,我军各部队获得的各级荣誉。

在这100面战旗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7面,抗日战争时期有20面,解放战争时期有27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有6面,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19面,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时期有1面,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期有1面,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期有8面,国土防卫行动有9面,战术训练有1面,后勤保障有1面。

这100面功勋荣誉战旗,按照获奖单位大小依次为师级1面、旅级1面、团级24面、营级15面、连级49面、排级4面、班级6面,彰显了我军灿烂军史、辉煌战史的精彩华章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阅兵编组战旗方队,既展现出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和辉煌战绩,又表达了对各个时期革命先烈、战斗英雄和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同时也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辉煌的岁月,铭记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进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力备战打仗,矢志强军兴军,努力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建立新的功勋和业绩。

第一面战旗“铁军”

赠旗时间:1927年1月15日

受旗时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赠旗单位:武汉粤侨联谊社

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护卫“铁军”战旗的是23岁的朱甜龙。只见他昂首挺胸地站立在东部战区第一辆猛士敞篷越野汽车右侧,护卫着“铁军”功勋荣誉战旗。猎猎飘扬着的战旗映照着士兵刚毅朝气的脸庞,鲜红战旗正中的“铁军”两个浑厚繁体魏碑大字,金黄醒目,格外抢眼。旗面上款题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全体同志伟鉴”,下款落字“民国十六年一月五日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人敬赠”,沧桑历史与鲜活现代交融,令人感怀不已。

1924年11月,在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领导下,由时任区委军事部长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亲自筹划,报经孙中山批准后,组建了“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全队最初共163人,队员的配备与调遣,作战与训练,均由陈延年和周恩来决定。所以,铁甲车队名义上是大元帅府属下的武装队伍,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武装。铁甲车队组建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的两次东征。

1925年11月21日,以铁甲车队全部为基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在广东肇庆市阅江楼正式成立。该团从黄埔军校抽调了一部分人员,再从广东、广西及湖南等地招募一批士兵,全团共约2000人,团长兼团党支部干事会(支委会)书记叶挺。1926年1月,第三十四团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1926年5月初,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并命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先锋提前出发。在湘南安仁防御战、湘东醴陵进攻战、湘东北平江攻击战、鄂南汀泗桥攻坚战、贺胜桥攻坚战、武昌攻坚战等各次战斗中,由于团长叶挺指挥有方,独立团全体指战员前赴后继,英勇善战,所向无敌,威震四方,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是武昌一战,独立团指战员牺牲191人,立下赫赫战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卓著战功感染了民众,当时旅居武汉的粤侨联谊社特意在汉阳兵工厂铸造了一个高1米、宽0.5米的“铁军铁盾牌”赠送给以叶挺独立团为主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铁盾牌的正中鑄有“铁军”两个浑厚的魏碑大字,上款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全体同志伟鉴”,下款写“民国十六年一月五日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人敬赠”;背面刻有一首四言赞词: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震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由此,人民群众称誉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为“铁军”,称誉叶挺为“北伐名将”。

1927年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北伐。20日,由独立团改编的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继续作为国民革命军先头部队,开赴河南驻马店,掩护北伐军主力集中。接着,取得了上蔡城围攻战的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武装革命斗争。1927年8月1日清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直接掌握的军队举行了南昌起义。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于当天下午6时,随第二十五师从江西德安回马岭驻地火速南下,于2日凌晨2时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半部行动。8月6日,第二十五师作为起义军后卫离开南昌。接着,在南下途中参与了壬田村遭遇战及会昌城攻坚战。10月初,朱德指挥第二十五师、第九军军官教育团在广东大埔县三河坝与国民党军钱大钧部3个师激战三昼夜。10月上旬,部队撤出三河坝,到达饶平县茂芝地区时,第二十五师仍有2000人左右、第九军军官教育团有300余人,又会合了从潮汕方面退下来的第二十军第三师余部约200人,共计2500余人。到10月底,在向赣南进军途中,部队不停地走散,只剩七八百人。11月下旬,朱德、陈毅适时对部队进行了天心圩整顿、大庾缩编、上堡整训,即著名的“赣南三整”,把部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为了保存革命火种,朱德利用旧部关系斡旋,将该部暂依附于国民党范石生部队中,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一四〇团。1928年1月中旬,朱德率该部参加湘南起义,以其为骨干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1928年3月29日,在朱德率领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湘南起义后组建的第三、四、七师及永兴、资兴独立团从湖南耒阳县骜山庙出发,向江西宁冈县进军。一个月后的4月28日,朱德率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由秋收起义余部组成的湘赣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二团会师于井冈山砻市镇。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不久改编为4个团),参加南昌起义的“铁军”余部主要编入第二十八团。就这样,传承了“铁军”精神的红四军成为我党创建的最为重要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5月5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联手击敌制胜,激战五斗江,一打永新城,打败国民党赣军第二十七师杨如轩部,取得第二次反“进剿”胜利。“朱毛红军”麾下的猛将红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率团攻进永新县城,为军史通称的“一打永新城”勇立头功。5月17日,第三次反“进剿”,朱德先避敌锋芒,率第二十八团暂撤永新,退向宁冈,寻机歼敌。不久,杨如轩纠集5个团占领永新空城。这时,毛泽东写信与朱德商量迎敌对策。朱德决定抓住战机,猛虎掏心,出敌不意,伏击敌于新城西北的草市坳,乘胜第二次突然攻入永新城,全歼守敌,杨如轩负伤逃出城外。毛泽东和朱德提出了中国革命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即著名的十六字诀,成为我军不朽的游击战争至理名言。6月22日,朱德和毛泽东决定采取迂回包围战术,进行第四次反“进剿”,在敌我交战异常激烈的新七溪岭,朱德手提机关枪亲自上阵,歼敌众多。激战中,朱德的军帽被子弹打穿,而他本人却安然无恙。陈毅率领战斗力最强的红二十八团攻击老七溪岭之敌,接着配合红三十二团一举捣毁了白石口的敌前线指挥部,转而直指龙源口。这两次战斗非常著名,史称“七溪岭大捷”和“龙源口大捷”,“铁军”之誉再次响彻全国。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与赣南、闽西红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为红一军团。同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此后,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4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2年底,红一方面军撤销军的建制,红四军番号被撤销。1933年6月7日,为适应战争需要,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调整红军部队编制。于是,以再创“铁军”辉煌为己任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诞生。初创时,红二师聚合交融了4支红色血脉,即由南昌起义部队余部组建的湘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秋收起义部队余部组建的湘赣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闽西红十二军主力和赣东武装起义部队发展形成的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等。后来,又融入赣西南武装起义部队发展形成的红三军第九师、少共国际师一部、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四团等。上述这些部队构成了“铁军”部队在红军时期的灵魂。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长征途中,红二师担任中央红军左路开路先锋,突破4道封锁线,抢渡乌江,四渡赤水,智取遵义城,夺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继续创造了辉煌壮烈的英雄业绩。

红一方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后,红二师师部被撤销,以所属部队编为第一纵队第四、第五大队。到达陕北后恢复红二师建制。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二师被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

1938年2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以第六八五团团部带第一、三营为主,扩编改称为第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获得很大发展,对敌人起到巨大震慑作用。1940年10月,苏鲁豫支队被编为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教导一旅于1941年2月被改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成为由新四军军部直接掌握的一支机动部队,转战苏北、皖东和淮南、淮北,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粉碎日、伪、顽的猖狂进攻,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该部进军东北。1946年1月4日,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第三师第七旅。2月12日,第七旅首战辽宁法库县秀水河子镇,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国民党部队5个营。这是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第一个歼灭战,不仅打击了敌人的猖狂气焰,而且打破了美械装备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军民的情绪,增强了胜利的信心。1948年1月1日,该旅成为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1949年6月21日,再改为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同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第一二七师有如此评价:“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軍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之后,第一二七师在向华南地区进军作战中,一路追歼国民党军白崇禧、余汉谋集团,相继参加了湘赣、广东、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渡海登陆战役,勇猛顽强,战功卓著。

“铁军”战旗在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的100面荣誉战旗中,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大革命时期就成为北伐战争先锋的叶挺独立团,即以“铁军”荣誉名震天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铁军”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主力,其所辖部队既有参加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即红二十八团,又有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创造了第一个“支部建在连上”的党支部、第一个建立士兵委员会的连队、第一个实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团队等诸多个第一的红三十一团。经过96年血与火的锤炼,形成了独具特色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铁军精神”,即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成为一支将星云集、英雄辈出的光荣部队。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铁军”部队中英模集体和个人便不断涌现:红三军第九师第二十七团第一连荣获“战斗英雄连”称号;红四军第十一师荣获“铁军”称号,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第一连荣获“夺取天宝山先锋连”称号;红四团荣获“英勇冲锋团”“开路先锋团”称号,第一连荣获“强渡乌江模范连”称号,第二连荣获“飞夺泸定桥22勇士”“全面模范连”称号;红五团荣获“模范红五团”“夜老虎团”称号,第三连荣获“模范第三连”称号,第九连荣获“模范第九连”称号。红二师师长徐彦刚、红五团团长吴高群荣获二等红星奖章;第一营营长曾保堂、第三营第九连连长梁兴初荣获三等红星奖章;第二营第六连连长曾国华荣获“突破黄河天险防线的战斗英雄”的称号。

1985年10月1日全军百万大裁军后,第一二七师改隶济南军区某集团军,现编制为中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合成第一二七旅。(题图为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的战旗方队)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独立团战旗铁军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把“枪杆子”
浩浩春风起 猎猎战旗红
叶挺独立团用热血浇灌革命之花
“独立团”整编为“方面军”发挥区域党建整体优势
战旗村:让安静的乡村灵动起来
战旗村:一个乡村的就地城镇化之路
捧读《铁军》《大江南北》
怕什么
叶挺独立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