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对不同压力水平女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0-06-05谢小婷朱景芳任金鑫吴劲松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负性太极拳

谢小婷,朱景芳,宋 健,肖 阳,任金鑫,黄 佳,吴劲松

(福建中医药大学 康复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由于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1]。心理压力是影响当今社会许多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发现,过多的心理压力可通过减弱积极情绪如失去快乐、精力、兴趣等而产生消极效应,引发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压力相关的疾病[2]。

大学生是承受压力较大的人群之一。有报告显示,76.21%以上的大学生承受着中等强度以上的压力[3]。因为,大学时代是个人第一次面临的重大转折时期,不管是个人角色、责任还是生活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也是情绪不稳定时期,更容易受到心理压力困扰[4]。另外,有研究报道,性别与心理压力的感知存在显著关联性[5]。与男生相比,女生在适应大学生活时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与理解,更容易感知并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及与之相关的焦虑、抑郁状态[6-7],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容易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学习成绩不佳、生活质量低下等)[8-9],甚至引发相关心理疾病。

现代研究表明,身心运动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压力相关的不良影响。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身心运动,讲求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其从调形、调神的角度,多方面调整身心,具有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疾病的作用。系统评价发现,常规太极拳训练可以调节健康受试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压力水平[10]。然而,目前尚鲜有研究观察太极拳对不同压力水平女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本研究以女大学生为目标人群,同时观察太极拳对高压力人群和正常压力人群的作用,从而探讨压力对不同压力程度(高压力VS正常压力)人群的影响。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此为前瞻性对照的临床试验。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随机招募104例女大学生,60 min/次,5次/周,共进行30次(2018年4月9日-2018年5月21日)的太极拳练习,观察太极拳干预后压力水平及相关负性情绪的变化。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海报方式招募福建中医药大学本科女大学生104名。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志愿参加。

1.2.1 纳入标准 ①自我感觉存在心理压力较大者;②近半年未有规律运动者(≥3次/周,≥20 min/次);③能坚持6周太极拳锻炼;④知情同意,志愿参加。

1.2.2 排除标准 ①精神抑郁者;②身体方面的残疾,不能参加太极拳锻炼;③有精神障碍者;④有明显的心理障碍;⑤刚经受重大心理创伤者(如亲人过世、失恋等)。

1.3 干预方式

本研究采用的太极拳是根据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撰而成的24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拳训练由具有5年以上专业教学经验的太极拳教练进行专业的指导,每次进行10 min热身,40 min太极拳训练,10 min整理,5次/周,进行6周,共30次。

1.4 结局指标

1.4.1 主要结局指标 本研究采用2003年中文版的压力知觉量表(the 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s,CPSS)为主要结局指标[11],压力知觉量表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测量压力知觉的心理学量表,可敏感有效地测量临床或非临床个体的主观压力水平。该量表包括14项,采用5点评分,每项得分 0~4,0代表“从不”,4代表“总是”。该量表最早由杨廷忠等引入并汉化,并用于流行病学的研究,其最佳的划分界限为25/26分,在国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及可靠的信效度。当受试者的测试结果超过25分,提示其存在健康危险性压力(Health Risk Stress,HRS),分值越大,其压力越大。本研究在基线测评后,以25分的CPSS量表临界值,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压力组,即非健康危险性压力组(Non-Health Risk Stress,NHRS)(57例)和高压力组,即健康危险性压力组(HRS)(47例),两组同时进行6周的太极拳干预。

1.4.2 次要结局指标 本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为抑郁-焦虑-压力简体中文版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 21,DASS-21)和中文版情感量表(Chinese Affect Scale,CAS)。DASS-21共 42个题目,包括三个子量表来测试受试者目前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具有较高信效度,可被用于我国大学生负性情绪水平的筛查[12]。中文版情感量表(CAS)总共包括20个条目,被划分为积极情绪(CASpos)和消极情绪(CASneg)2个维度,信效度较好,可被用于大学生情绪状态的测量[13]。

1.5 盲法

本研究采用单盲设计。评估者、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者对试验分组“盲”,其余试验者和受试者均“不盲”。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结果

两组在年龄上基线一致[正常压力组(19.04±0.91)岁,高压力组(19.11±0.84)]岁,具有可比性。干预前正常压力组与高压力组比较发现,高压力组CPSS量表、DASS-21量表和CAS量表的评分均高于正常压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指标正常压力组(n=57)高压力组(n=47)t值P值CPSS20.09±4.0531.72±5.08-13.0090.000∗∗DASS抑郁3.12±3.116.13±8.00-5.2450.000∗∗DASS焦虑4.91±4.297.53±5.61-2.6950.008∗DASS压力5.44±4.6411.02±6.94-4.8930.000∗∗CASpos23.86±4.7218.19±4.935.9730.000∗∗CASneg8.30±5.0413.53±5.70-4.9650.000∗∗

注:*P值<0.05,**P值<0.001。

2.2 两组组内比较结果

6周太极拳练习后,与干预前相比,正常压力组在DASS焦虑、DASS抑郁、DASS压力和CASpos的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力组在CPSS、DASS焦虑、DASS抑郁、DASS压力和CASneg的分值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指标治疗前(n=57)治疗后(n=57)t值P值CPSS20.09±4.0520.89±6.15-1.7990.072DASS抑郁3.12±3.111.68±2.01-3.2670.001∗DASS焦虑4.91±4.292.08±2.54-5.0380.000∗∗DASS压力5.44±4.642.39±2.66-4.9750.000∗∗CASpos23.86±4.7221.19±7.01-2.5330.011∗CASneg8.30±5.046.65±5.26-1.8610.063

注:*P值<0.05,**P值<0.001。

指标治疗前(n=57)治疗后(n=57)t值P值CPSS31.72±5.0828.11±6.45-3.7100.000∗∗DASS抑郁6.13±8.003.60±2.95-3.2670.000∗∗DASS焦虑7.53±5.613.30±2.68-5.0380.000∗∗DASS压力11.02±6.945.40±3.60-4.9750.000∗∗CASpos18.19±4.9317.34±6.42-1.0750.306CASneg13.53±5.7010.98±6.34-0.6030.001∗

注:*P值<0.05,**P值<0.001。

2.2 两组组间差值比较结果

经6周太极拳干预后,正常压力组和高压力组的组间差值比较发现,CPSS、DASS抑郁、DASS压力的差值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指标正常压力组(n=57)高压力组(n=47)t值P值CPSS0.81±5.59-3.62±5.69-3.8700.000∗∗DASS抑郁-1.44±3.03-4.40±4.47-0.6290.000∗∗DASS焦虑-2.82±3.30-4.23±4.431.8580.066DASS压力-3.05±3.89-5.62±5.69-0.5850.015∗CASpos-2.67±6.89-0.85±5.64-1.0640.287CASneg-1.65±6.07-2.55±5.03-1.6390.101

注:*P值<0.05,**P值<0.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干预前高压力组女大学生不仅压力水平(CPSS、DASS压力分值较高)明显高于正常压力组,而且其负性情绪如DASS抑郁、DASS焦虑分值也明显高于常模和正常压力组,说明与正常压力组女大学生相比,高压力组女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且这些负性情绪与压力水平正相关。这与之前研究发现的高压力水平和持续压力状态可能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增加以及其他表现有关[14-16]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较大的心理压力会影响大学生的整体情绪,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还发现,经过30次的太极拳干预,两组女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得到显著改善,且高压力组的高心理压力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正常压力组的女大学生相比,高压力组女大学生能从太极拳的干预中获益更大,说明太极拳不管是对有高压力还是正常压力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与心理压力相关的负性情绪均具有改善作用。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外炼形体、内养精神的身心锻炼,而且也是以内为主、内外兼修的运动。练习太极拳的要领是心静体松、凝神静气、精神内守地感知人体内外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与中医认为人是一个形神统一体的观念不谋而合。健康的人必是形与神俱。“形”指人的形体,包括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骨、肉、筋、脉、髓、九窍、皮毛等。“神”指的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以及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17]。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形神统一,才能“尽终其天年”。在太极拳锻炼过程中,“虚领顶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敛臀松胯、尾闾中正”就是炼形的基本诀窍,可使身体放松,促进气血津液、促进精气的流通,调和脏腑功能,从而养神。与黄帝内经的“形体不弊,精神不散”中提及的形为神之基的观念一致。同时,太极拳锻炼还特别注重神的锻炼,强调“意和气”“形随意动”,通过神的调养可达到调形的目的,进而达到形神合一的状态。现代医学也发现,太极拳在训练时可能是通过放松僵硬的肌肉模式及释放压力相关的负性情绪,来达到减压目的[18]。而且在练习太极拳时,强调意识与运动相结合,使心理、思想、意念到身体各部位能协调统一起来,提高了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兴奋状态,其他区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19],能够有效缓解锻炼者不良心理的发展。有研究发现,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得到放松,从而缓解学生的高压力、紧张状态[20]。太极拳的运动模式正是通过从理念到实践锻炼都包含了对身心的调整,从而使女大学生在太极拳训练后觉得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较干预前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最终促进身心健康。

太极拳也是公认的一种适合大众锻炼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有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可能是通过减少负性情绪(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同时提高积极情绪体验感,产生“情绪改善”的平衡效应[21-22]。因此,这也是本研究高压力组(高压力状态)受试者的负性情绪(压力、焦虑、抑郁)在太极拳干预后得到改善,而正常压力组的积极情绪有所下调的原因。Nedeljkovic M等[23]研究发现,太极拳可能是通过减轻受试者的心理生物学应激反应,减弱皮质醇和心率应激反应,降低a-淀粉酶水平,降低对应激任务的压力感知的机制来调节压力,因为压力主要是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交感神经系统(SNS)调控,所以当心理生物学应激反应降低时,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减小。另外,杏仁核、前额叶、海马是与压力最为相关的三个脑区,也是脑内糖皮质受体和盐皮质受体分布浓度最高的三个脑区,与心理压力的感知与调节最为密切[24]。杏仁核功能异常也是抑郁、焦虑障碍的核心脑机制之一[25]。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海马体积往往小于正常被试。且我团队前期的研究发现,12周太极拳可以增加双侧海马和内侧前额叶皮质的功能连接强度,改变大脑灰质体积[26]。这可能是太极拳改善女大学生的压力、焦虑、抑郁情绪的机制之一。

本试验主要还存在以下不足:①本研究采用的是前瞻性对照研究,今后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增强研究的证据强度;②试验的样本量较小,样本来源较为单一,存在一定的偏倚性,今后的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实验设计,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③本试验的研究周期较短且未能进行随访,今后的研究可进行更长时间的纵向研究并进行随访,以便充分地观察到太极拳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及持续效应;④今后的研究可增加如唾液皮质醇、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ERP)、核磁等检验和检查,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太极拳对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太极拳运动对高压力/正常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且对高压力水平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其压力相关的负性情绪调节作用更明显,可推荐作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干预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负性太极拳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通过图片看内心
42式太极拳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