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移动应用与大学体育的融合发展
——基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运动世界APP”的教学改革

2020-06-05蒋志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课大学

蒋志伟,袁 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武汉 430205)

1 前言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监测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方式课外教学指导即时性难以实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APP应用日益改变着社会,为人们日常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服务。在此背景下,高校大学体育引入体育移动应用,可对大学体育进行课内、外的监督、指导、反馈,也可利用其服务功能,为大学生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的身体锻炼、心理训练和终身体育习惯、兴趣的培养等方面服务。基于此,本研究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运动世界APP”的教学改革为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体育移动应用融入大学体育的内在动因、实现路径、影响效应及其在融入中的困境,探究体育移动应用进一步融入大学体育的对策。

2 体育移动应用融入大学体育的内在动力分析

本研究以美国经济学家Adrian J. Slywotzky“需求理论”为依据,分析大学公共体育课改革和体育移动应用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探索体育移动应用与大学体育的融合。

2.1 “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着移动互联应用的高速发展,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到2016年APP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1]。在全国推进“互联网+”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广泛覆盖,推动了各种移动应用进入校园。而体育移动应用进入高校,开始主要线上线下的运动社交和培训为主,其后出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信息资源服务的体育移动APP。在防止大学生体质下滑和全面提高国家大学生体质水平的要求下,部分高校开始尝试使用体育移动应用为高校教师教学服务,于是就出现了运动世界、i华大等移动应用[2]。因此,体育移动应用进入大学体育,出现在公体课的改革中,既是“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也是大学体育自身的需求。

2.2 大学体育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需求

21世纪以来,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数年来却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3]。《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中指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水平呈现止跌回升的趋势,而大学生在各项身体素质测试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同一项目的测试成绩往往还不如中学生[4]。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健康问题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明确提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要达到25%以上”的发展目标[5]。

面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和国家要求学生体质达标的目标,高校体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学公共体育课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发展专项素质的重要手段,改革大学公共体育课,重视课外体育活动或练习,将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引入大学体育,利用体育移动应用对课外体育活动或练习进行指导和监督,成为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不仅解决了师资问题,也解决了教师指导和监督的难题,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保持、公共体育课和体育移动应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3 体育移动应用自身发展需求

高校大学生群体使用智能手机和APP的用户比例较高,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高达90%以上,高校大学生是手机互联网络运用的主体[2]。体育移动应用占领高校市场,对于企业及移动应用产品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融入大学体育,并为大学体育服务,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

2.4 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是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后盾。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不仅对于学生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有重要意义,也对学生培养重视体育的意识,促进全民健身有重要意义[6]。同时,当简单的大学体育课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借助“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发展,运动类APP的产生引导大学生在“跟从锻炼”中培养自己的体育习惯,发展体育锻炼兴趣,实现大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为体育产业的未来培养受众。

3 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融入大学体育的路径分析

3.1 教学大纲的融入

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首先要实现教学大纲的融入,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文件,是实现培养方案的重要单元,是制定教案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教学成果制定课程考核的重要参考,因此,实现教学大纲的融入是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融入大学体育的首要环节。

实现教学大纲的融入,首先要真正重视课外活动(练习),将大纲中课外练习部分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中,并进行教学指导和监控,因此需要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的有效配合,而体育移动应用正好能弥补传统教学的短板,实现对课外教学的指导和监控。

3.2 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的融入

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执行是教育的核心,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融入大学体育要靠教学环节的融入来实现。教学贯彻教学大纲的指导精神,将“运动世界APP”对课外练习的指导和监督方法在课堂中贯彻下去是关键,而针对课外教学指导和监督不足的部分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来解决。因此,加强课堂中对课外练习的指导和监督是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3 教学考核的改革

教学考核的改革是大学公共体育课改革的重要部分,教学考核不仅是评价教学过程优劣的重要保障,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一环。运用体育移动应用进行课外练习的考核,弥补了教学考核的短板,使公共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指导有效的衔接起来了。对于公共体育课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的改革是进行公共体育课“运动世界APP”改革的重点。在教学考核中加入对课外练习部分的考核,明确课外体育活动的考核内容、方法、标准是关键,也是保障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环节。

总之,教学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课堂教学保证教学大纲的执行,并由教学考核来评价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复杂过程,教学改革的实现需要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由各个环节共同发挥作用。因此,在体育移动应用融入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改革中,实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的融入,并保证教学考核的执行是实现融入的具体路径。

4 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对大学体育影响效应的调查与分析

4.1 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对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7年9月开始在公体课中使用“运动世界APP”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监控和指导,并要求男生一个学期完成80公里,女生完成60公里,每天有效里程男生最多3公里,女生2公里。截止2018年3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6级和2017级共7254名学生注册了体育学院公共体育课部“运动世界APP”,实际参与人数达到了6795人,参与率为93.7%,最终有效数据的人数为6765人,参与率93.3%。运动锻炼的次数最多为93次,最少的为0次,平均次数最大为34次,最少用了25次(具体数据见表1)。其中,参与的学生最少完成0.09公里,最多完成208公里,实际参与人数运动总距离均超过80/60公里标准[7]。

调查结果显示,一个学期后,87.85%的学生表示接受了这种强制性的课外体育活动或练习的方式,64.36%的学生对此表示认同,45.78%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每天运动的生活方式,有30%左右的学生表示有每天运动的习惯;而第二个学期后,发现超过60%的学生喜欢这种每天运动的生活方式,45%以上的学生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7]。

学生使用“运动世界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或练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并完成目标,不仅保证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也慢慢养成了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并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8]。在使用中也发现一些作弊违规的情况,如: 1人带多个手机、使用交通工具等。

表1 学生运动总次数监测结果(单位:次数)

4.2 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运动世界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或练习进行监控,由于APP的功能限制使学校和学生只能选择跑步作为内容。以下是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6级学生使用“运动世界APP”前(2017年)和使用后(2018年)肺活量和800/1000m体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7],具体数据如表2,表3。

表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6级学生肺活量成绩测试结果(单位:ml)

2016级大一2016级大二 Mean±S.DMean±S.D 肺活量男3245.7±673.83563.7±574.2# 女2285.9±486.52636.8±439.3# 总2625.7±648.43002.6±710.4#

(注:2016级大一和大二两次肺活量对比,#表示p<0.05)

2016级(大二)学生于2017年和2018年共参与了两次体质测试,肺活量测试统计结果(见表2)显示,大二期间测试的肺活量均值显著高于大一(p<0.05)。

男学生1000米跑成绩两次测量统计结果(见表3)显示,男生大二期间测试结果显著优于大一(p<0.05)。女学生800米跑成绩两次测量统计结果显示,女生大二期间测试的结果显著优于大一(p<0.05)[7]。

表3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6级男女学生1000米/800米跑成绩测试结果(单位:分、秒)

2016级大一2016级大二 Mean±S.DMean±S.D1000/800米跑男4′14″±36″4′04″±32″# 女4′09″±31″3′57″±28″# 总4′11″±38″4′00″±36″#

(注:2016级大一和大二两次对比,#p<0.05)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学生体侧肺活量合格率提高7.37%,耐力素质合格率提高10.23%以上,2018年学生体侧肺活量合格率提高11.34%,耐力素质合格率提高了23.40%,同时在学生进行耐力性活动或练习过程中晕倒、休克的比例减少了50%左右。总之,通过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或练习的指导和监控,大学生肺活量和耐力素质有所提高,大学生心肺功能、耐力素质下降的趋势有所控制,并保证了大学年龄阶段学生耐力素质的水平[7]。

4.3 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教师借助“运动世界APP”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和监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参与,身体素质水平,也培养了运动习惯和兴趣。同时在大学体育中使用运动世界APP不仅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课堂教学更容易了,但相对传统体育教学,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更重了。

4.4 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对学校人文环境的影响

大学体育引入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后实现了教学监控的数字化,使教学监控更加准确,避免了学生的投机心理,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数据显示,使用“运动世界APP”后,每天课余锻炼的学生数量增加了4倍以上,不仅让学校变得热闹起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学校的人文气息和氛围。

5 体育移动应用(运动世界APP)融入大学体育的困境及分析

5.1 功能发展的困境

数据显示,我校“运动校园APP”存在以下几个功能发展困境。(1)从整体上看,实际参与人数的运动次数与有效运动次数存在一定差异;(2)实际运动总里程与有效里程差别巨大;(3)运动的次数与“运动校园APP”标准相当接近。综合以上现象,结合运动世界APP功能服务范围,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有关。(1)运动校园APP注册功能存在一定漏洞;(2)GPS定位功能和有效里程监控功能的问题;(3)缺乏对数据分析的功能及使用单位与设计的沟通问题[7]。

5.2 管理、维护困境

通过学生反馈,“运动校园APP”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几个问题:(1)注册管理;(2)GPS无法定位;(3)无法启动、自动纠错;(4)学生作弊;(5)后台服务;(6)部分学生完成较快。

5.3 “运动校园APP”发展的对策

针对以上困境,“运动校园APP”在功能设计方面可做以下改善:(1)完进行身份识别,完善注册功能;(2)完善GPS识别功能;(3)增加对学生数据的分析功能。管理维护可完善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对学生身份的识别,避免手机号更换后无法识别的问题;(2)完善GPS服务,杜绝1人多个手机和利用交通工具完成任务的作弊行为;(3)增加服务器,避免出现软件闪退、死机的情况;(4)增加后台服务的人力物力,提高后台服务的效率;(5)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教学改革目标调整“运动校园APP”里程的标准。

6 小结

高校在大学体育改革中将移动应用引入到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用移动终端对大学生体育活动进行课内、课外的监督、指导、反馈,利用移动终端的服务特性,为大学生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的身体锻炼、心理训练和终身体育习惯、兴趣的培养等方面服务, 既是“互联网+”的时代需求,也是高校对大学体育发展的需求。在移动互联日益发展的今天,移动应用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将更加广泛,体育移动应用也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大学和大学生中,如今活跃在各大高校大学体育课的移动APP已不下数十种,它们往往功能相近,且都面临着功能发展和管理、维护等相同的困境。为促进体育移动应用与高校更好的融合,体育移动应用应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合作共赢,完善功能,改善管理和维护,在强大自身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广大高校及大学体育服务。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课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小满课外班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