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血清CRP的影响

2020-06-05陈晓明郭莉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宫腔镜肌瘤宫颈

陈晓明 郭莉媛

子宫肌瘤(myoma uterus)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在孕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达20%~30%,恶变率为0.40%~0.80%[1],常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月经改变、下腹包块、不孕等,对女性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可加重患者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程度,导致术后恢复缓慢。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应用到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凭借其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逐渐普及。研究发现,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手术治疗后可呈高表达状态,且与炎症应激反应程度呈正相关[2]。据此,本研究探讨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RP 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第9 版)》中子宫肌瘤相关诊断标准[3];②经宫颈细胞学、B 超等检查确诊;③无其他宫颈、子宫内膜疾病者;④治疗前3 个月内未使用任何激素类药物;⑤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伴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者;④存在手术禁忌证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 例,对照组年龄24~55 岁,平均(32.78±4.14)岁,病程2~6年,平均(3.12±1.63)年,子宫肌瘤0 型38 例,Ⅰ型20 例,Ⅱ型2 例。研究组年龄25~54 岁,平均(32.65±4.19)岁,病程2~7年,平均(3.24±1.87)年,子宫肌瘤0 型37 例,Ⅰ型21 例,Ⅱ型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实施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完善相关检查,通过B 超和宫腔镜确定子宫肌瘤位置、数目以及大小,同时观察子宫肌瘤与肌层位置,于阴道后穹窿处放置米索前列醇,以软化宫颈,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阴道进行常规消毒,扩展宫颈至11mm 左右,予以5%葡萄糖持续灌注,观察子宫肌瘤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宫腔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切术,Ⅰ型和0 型采用电凝电极或环形电极由里向外逐层切割,反复多次切割后可切除干净,Ⅱ型可先切除突出部分,后连续变动宫腔内压力,使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突出后,切除子宫肌瘤,术中需注意肌瘤表面大血管,当出现活动性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电凝处理,手术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对宫颈进行冲洗,对患者宫颈等部位进行检查,观察宫颈形态是否完整,有无活动性出血,Ⅱ型子宫肌瘤术后应予以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切开腹壁,探查子宫肌瘤,显露肌瘤,剥除肌瘤,缝合瘤腔及浆膜肌层,确认肌瘤剥除干净后冲洗腹腔,逐层关闭腹腔,常规缝合手术切口,予以无菌敷料包扎固定。两组术后均进行常规补液、抗感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②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尿潴留、阴道出血、盆腔粘连、下腹胀痛等并发症发生率。③术前及术后1、4、7d,晨起空腹抽取两组静脉血3ml,经3 000r/min 离心10min,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 表达含量,操作过程遵循试剂盒(北京恩济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 106.45±16.47 132.05±23.14 31.64±10.36 10.36±2.65研究组 72.64±12.56 78.98±20.65 17.47±9.41 4.65±2.14 t 12.644 13.255 7.842 12.985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血清CRP 表达含量比较术后1、4、7d,两组血清CRP 表达含量均先升高后下降,但研究组血清CRP 表达含量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CRP 表达含量比较(mg/L,±s)

表2 两组血清CRP 表达含量比较(mg/L,±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1d 术后4d 术后7d对照组 10.50±0.97 19.23±2.17* 17.30±1.51* 14.05±1.30*研究组 10.63±0.99 14.57±1.34* 11.29±1.08* 7.96±0.84*t 0.727 14.1532 25.0762 30.4780 P 0.469 <0.05 <0.05 <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5.525,P=0.019),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只能缩小或抑制肌瘤生长,无法彻底根治肌瘤。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为现阶段常见的手术方法,其中,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临床症状表现明显、肌瘤有恶变可能、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4]。肌瘤切除术是指切除患者子宫肌瘤,但保留子宫的一种手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5]。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虽能根据患者子宫肌瘤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方式的灵活调整,可有效保障治疗效果以及适应证的广泛性,但该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若患者肌瘤数量较多或直径较大时需要更大的剥离创面,术后易并发盆腔粘连,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有不良影响,且该手术对患者内环境影响较大,术后恢复较为缓慢[6]。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宫腔镜下可直观、准确地判断出子宫肌瘤大小、位置与数量,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内环境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无需开腹,无需行子宫切口,不仅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还可保留子宫完整性,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者,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该结果基本与既往报道相吻合[7]。

CRP 属于一种炎性因子,当机体发生组织损伤时,血清中的CRP 表达含量显著上调,因而临床上常将其作为机体内炎症应激程度的有效反映指标。研究证实,手术应激反应可引起CRP 高表达[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4、7d 两组患者血清CRP 表达含量均先升高后下降,但研究组血清CRP 表达含量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而言,宫腔镜手术仅需对患者行穿刺、宫腔镜探查等即可实施瘤体剔除,故而不会对腹壁、盆腔、子宫等造成较大创伤,可明显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刺激,其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而这可能为宫腔镜手术更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机制。

综上所述,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炎性应激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恢复。

猜你喜欢

宫腔镜肌瘤宫颈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