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应用普伐他汀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学观察

2020-06-05梁红锁李林梁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骨组织小梁造模

梁红锁 李林 梁辉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是一种常见的骨科难治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如未进行有效干预则难以自愈,而且随着病情进展,患髋疼痛进一步加剧,逐渐出现髋关节功能障碍,最终股骨头塌陷、变扁,引发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早期发现并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是SONFH 诊治的基本原则。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早期SONFH 以抗凝、扩张血管、二磷酸盐、降脂类药物为主[1,2]。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具有传统的降脂作用外,其他作用如抗骨质疏松、促骨形成等使其成为近年来骨科新的研究方向[3,4]。现已有口服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治疗SONFH 的实验研究[5~7],但尚未见其局部应用干预SONFH 的相关报道。本实验通过在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局部应用普伐他汀,以观察其促进骨坏死修复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45 只成年健康SPF 级新西兰白兔,体重(2.5±0.5)kg,雌雄不限,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有动物均处一室,分笼标准饲料喂养,自由摄食饮水,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22℃~ 26℃,湿度50%左右,适应性喂养2 周后造模。

1.2 造模方法所有动物于造模前再次称重,参照秦岭等[8]造模方法,经兔耳缘静脉注射10μg/kg 的内毒素(lippolysaccharide,LPS,美国Sigma 公司),并于24h 后进行甲强龙(methylprednisolone,MPS,美国辉瑞制药公司)臀部肌肉注射,剂量为20mg/kg。MPS 每次间隔24h 臀部肌肉注射,共3 次。造模6周后,将动物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组,每组15 只。A 组(模型组):自由进食,未实施其他干预措施。B组(髓芯减压组):双侧股骨头予以髓芯减压,并于减压通道内植入无菌明胶海绵。C 组(普伐他汀局部用药组):双侧股骨头髓芯减压后,于减压通道内植入含10mg 普伐他汀的无菌明胶海绵(其中普伐他汀予以钴60 辐照灭菌)。兔髓芯减压方法参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9]。分别于股骨头髓芯减压术后第4、8、12 周,每组各处死5 只白兔,取其左侧股骨头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右侧行相关分子生物学检测(另文发表)。

1.3 病理学观察

1.3.1 大体观察 将兔股骨头从冠状面正中剖开,主要观察股骨头的颜色、外形、软骨厚度、骨髓腔各组织成分的改变、骨小梁密度等。

1.3.2 HE 染色 股骨头以10%甲醛溶液固定24h后,5%硝酸脱钙,系列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后进行切片,厚度为5μm。HE 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软骨、软骨下骨、骨髓腔内骨细胞、脂肪细胞及骨小梁等结构。光镜下任选5 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30 个骨细胞,计算空骨陷窝率,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股骨头的空骨陷窝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ANOVA 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A 组:术后第4 周,股骨头外形正常,软骨面为暗红色,股骨头切面内骨皮质变薄,髓腔内可见无定形坏死骨组织,有较多脂肪组织沉积。术后第8 周,股骨头骨质较松脆,易于剖切,髓腔内坏死面积增大,脂肪组织较前增多。术后第12 周,股骨头外形正常,股骨头内坏死面积较前稍减小,坏死组织周围有少量新骨形成。B 组:术后第4 周,股骨头外形正常,软骨面颜色稍暗,略呈灰白色,股骨头骨皮质变薄,髓腔内可见坏死骨组织,伴少量脂肪组织增生。术后第8 周,股骨头内坏死面积稍增大,脂肪组织较前增多。术后第12 周,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坏死面积较前减小,坏死骨组织周围有较多新骨形成。C 组:术后第4 周,股骨头外形正常,软骨面颜色略暗,稍呈灰白色。股骨头骨皮质变薄,髓腔内可见骨坏死,伴少量脂肪组织增生。术后第8 周,软骨面呈淡红色,股骨头内坏死面积较前减小,有少量新生骨组织形成。术后第12 周,股骨头外形正常,股骨头内坏死面积较前明显减少,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新骨形成。

2.2 光镜观察A 组:术后第4 周,股骨头内有大量脂肪细胞增生,骨小梁变细、排列稀疏,骨细胞核边聚,空骨陷窝数较多。术后第8 周,股骨头骨髓腔内坏死区结构紊乱,部分纤维肉芽组织形成,骨小梁断裂、稀疏,骨细胞核边聚明显,空骨陷窝进一步增多。术后第12 周,坏死股骨头内骨小梁周围可见少量新生骨组织,空骨陷窝数稍减少(见图1A)。B 组:术后第4 周,股骨头内有较多坏死组织,大量脂肪细胞增生,骨小梁排列稀疏,骨细胞核边聚较明显,有较多空骨陷窝。术后第8 周,股骨头骨髓腔内坏死区结构紊乱,部分骨小梁断裂,空骨陷窝增多。术后第12 周,断裂骨小梁周围可见少量新生骨组织形成,空骨陷窝数较前减少(见图1B)。C组:术后第4 周,股骨头内有中等量脂肪细胞增生,骨小梁稍稀疏,部分骨小梁断裂,可见较多空骨陷窝。术后第8 周,股骨头内有少量脂肪细胞,骨小梁周围有较多新生骨组织及血管形成,空骨陷窝减少。术后第12 周,骨小梁密度基本正常,偶见空骨陷窝(见图1C)。

图1 各组术后第12 周光镜观察(HE,200×)

2.3 各组造模后空骨陷窝率比较B、C 两组空骨陷窝率均较A 组低(P<0.05)。C 组空骨陷窝率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术后第4、8、12 周空骨陷窝率比较(%,±s,n=5)

表1 各组术后第4、8、12 周空骨陷窝率比较(%,±s,n=5)

注:与A 组比较,*P<0.05;与B 组比较,△P<0.05

分组 第4 周 第8 周 第12 周A 组 30.29±3.83 32.85±2.32 26.71±2.43 B 组 23.14±2.65* 27.09±1.93* 19.87±1.99*C 组 16.23±1.94*△ 13.83±1.17*△ 10.58±1.87*△

3 讨论

研究表明激素可促使骨细胞凋亡,导致股骨头单位体积内骨细胞数量下降[10]。长期应用激素导致股骨头内骨小梁数目减少,引起骨质疏松,骨组织机械应力随之减弱,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小梁微细骨折[11]。与此同时,由于激素可引起骨内微循环障碍、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等多种因素,应力引发的软骨下微骨折得不到及时修复,最终出现股骨头骨坏死、塌陷。核心结合因子(core binding factor a1,Cbfa1)是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特异性转录因子,BMP-2 可促进BMSCs 向成骨细胞分化[12]。有研究表明,普伐他汀灌胃能上调兔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Cbfa1 及BMP-2 mRNA 的表达,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二者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13]。胡敏等[14]研究发现,与兔SONFH 模型组的股骨头髓腔内大量脂肪细胞增生及坏死骨组织相比,普伐他汀灌胃治疗组内骨细胞受损程度较轻,空骨陷窝数较少,脂肪细胞数量减少及骨坏死面积均明显减小,表明普伐他汀口服可有效促进激素性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目前在他汀类药物促骨形成的动物实验中,多采用口服给药。他汀类药物口服后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浓度不足5%,进入骨组织的药物浓度则更低[15]。由于口服给药往往疗程较长,患者的依从性会受到较大影响。通过改变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值得探究。刘屹嵩等[16]将兔下颌骨骨折区覆盖含辛伐他汀的明胶海绵作为实验组,与单纯覆盖明胶海绵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后第2、4 周的BMP-2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痂形成与改建速度优于对照组。李杨等[17]将辛伐他汀局部注入去势大鼠的股骨髓腔,给药1 个月后,辛伐他汀治疗组的骨皮质厚度、骨小梁密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辛伐他汀局部应用可促进骨小梁改建、强化局部骨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普伐他汀局部应用可上调兔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BMP-2 mRNA 的表达[18]。

本实验结果表明,坏死股骨头内局部应用普伐他汀后有明显新生骨组织形成,骨小梁密度基本恢复正常,单位面积内空骨陷窝率降低,与同期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普伐他汀局部用药可促进激素性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有望为SONFH 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猜你喜欢

骨组织小梁造模
高乳糖饮食叠加水平台法脾虚证模型研究与评价
PPAR-γ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肠纤维化模型小鼠结肠中的动态表达特点
基台角度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一种小鼠骨组织中RNA的提取方法
中药(赶黄草+波棱瓜子)提取物对小鼠维生素A急性中毒早期的治疗效果
兔急性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分期确定
Weighted Boundedness of Commutators of Generalized Calderón-Zygmund Operators
补 缺
补缺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