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为要

2020-06-04张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题学习内力中学语文

张敏

摘要: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学改革浪潮中, 在语文教学备受诟病的困惑中,各种教学理念推陈出新,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那条最古老的途径——“阅读”!读书为要,说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语文老师。读书为要,语文老师要练就自身的“内力”;读书为要,学生语文素养要从阅读中得来。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读书为要 “内力”修炼 “核心素养” 主题学习

引言

2005年,霍山文峰学校成立;2005年,本人毕业初为人师。

2008年,文峰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2008年,本人应聘喜成功加入文峰……

莫名的缘分,年轻的我追随年轻的文峰,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学改革浪潮中,摸索、探求、困惑、反思、砥砺前行……怀揣教育理想,不忘教育初心,求索在“路漫漫其修远”的教学路上……十年教学探索路,不敢说悟得教学“真经”,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经验,于我,已是弥足珍贵,姑且唤作“语文教学经”![BP)]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易受争议,备受诟病。责任心强烈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无畏艰难,不停地尝试改革,谋求发展,一时之间各种教学理念推陈出新,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笔者作为改革浪潮中的一叶小舟,随着浪潮浮沉,向着理想的彼岸奋力划行。十年实践,在课上课下倾心打造,追求高效;十年实践,在学生课本间来回穿梭, 勤勉以待。然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在浩渺博大的汉语面前,在广袤深邃的文学面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会流于形式化、模式化,甚至显得苍白无力、毫无魅力。且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本身就具有延迟性、缓慢性等特点,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在热切追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时,往往忽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那条最古老的途径——“阅读”!读书为要,说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语文老师。

一、读书为要,语文老师要练就自身的“内力”

2015年,天津市教育研究院陈玉亭博士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中,提到了教师的“内力”一说。她把教者的“成熟”比作武侠小说中的“内力”:“当‘内力达到一定厚度,任何招式都可以从容使出来,并能随环境改变而自创招法,妙手天成,变化无穷。真正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你看得懂却模仿不了——原因就是,你只学了他的招法,却没有他的内力。”

的确,我们虽可以借鉴他人之法,但他人深厚的知识底蕴、智慧的教学艺术能借鉴来吗?答案是不能!

“内力”何来?除了教学经验的日积月累,除了课前的精心准备,除了对学生的观察关爱,除了同事之间的互相学习,除了叩问内心的叙事反思,最重要的,应该是永不停止的读书学习,以及潜心钻研的学科探索。

读书,开阔眼界;探索,铸造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我们教学艺术的不竭源泉和无尽动力。清浅时光,岁月静好;本本好书,伴君成长。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除了学习他人经验,读书便是开阔眼界、积淀智慧、提升自我的最佳途径了。

一个学富五车、专业知识过硬的老师定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与生有益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绽放生命活力,焕发青春风采。教学的方法、技巧固然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可学可借鉴的,然而教者的个人魅力、知识底蕴、教学艺术是学不来也借鉴不来的。这是一种智慧之花,开在“时间”之茎上,长在“内力”的土壤里。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显著特征,它是我们选择教学方式的燈塔。数学课,就该讲逻辑、论严密,智慧相撞;思品课就该知廉耻、懂荣辱,升华生命;历史课就该看成败、知兴替,明鉴得失……而语文课,就该情飞扬、志高昂,灵秀生动!

语文老师自身不能如此,又如何能引导学生如此?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就是给学生的素养之花提供最肥沃的土壤和最滋养的雨露!

一张报纸的精神慰藉,一个教育家的故事,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读《中国教师报》让我们顿感做一个纯粹的教育人的欣喜;一本《高效课堂技术解码》淡淡墨香,字字珠玑,似一把钥匙解码课堂,打开了“高效课堂”的神秘之门;一本《苏东坡传》让我们了然苏轼的“外儒内道”,真正读懂了他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课堂上带给学生的启迪与引领自然也会独树一帜……

二、读书为要,学生语文素养要从阅读中得来

我们常常会问: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学?语文,是语言文字的修养;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带领学生享受中华文明的浸润。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喜欢读书的老师,并且带着学生爱上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的首任、重任。这才应该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而不该仅仅是应试!那么,如何做呢?

(一)教师的熏陶感染

教者自身的文学底蕴,即“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感染;出口成章、口吐莲花的语言艺术的自然熏陶。

(二)学科思维的培养

课堂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诱惑”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的中心舞台。语文课堂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科思维的培养。

例如笔者在执教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时,便注重学科精神的体现、个性思维的发展。小说的学习不外乎抓住它的三要素,但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才能营造氛围引人入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生命、提升生命,这并不容易!

首先是个性的整体感知。学生众说纷纭,讲述孔乙己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迂腐”“善良”“用手走路”等等都是学生新鲜出“颅”的第一想法。

接着是教者示范解读。从词义、表达效果、前后文对比、课内外对比四个方面解读教师自己对印象深刻的“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的个性理解,要求学生从“手”“脸”“语言”“嘲笑”中选择任意一个 “原点”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样既抓住了要领,深入文本,细化文字,又做到了全文联系,前后贯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总结主旨和拓展延伸方面,利用一个又一个的巧妙设问引生入胜,给其“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感。巧妙的板书更是让学生从课本中看到“历史—今天—未来”的车轮滚滚向前,让学生的认识得以拓展,价值观得以引领。

同时,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用一句名言警句自然过渡,诸如“开卷有益,小说发表近百年,给不同人不同的记忆”“边读边思的神情是最美的神情”“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的共鸣”“读一篇好文章,就是在滋润自己内心的心灵”……这些话语让课堂环节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也能体现教学语言的灵动。

《孔乙己》的学习让学生对孔乙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对鲁迅先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阅读的主題学习

语文,即语言和文学,本就浩如烟海,本就灿如星辰。读书需要时间,而如今的学生学科种类多、任务重,无暇阅读成了拒绝阅读的最正当理由。故而,海量阅读成为空谈。

“主题学习”让我们看见了曙光。阅读课的“主题学习”,就是在课本单元目标的指引下,拟定一个主题,教师精心选取一组(3至5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围绕一个目标设计一两个学生活动,学生当堂阅读,读完思,思罢分享。这既巩固了单元学习要点,又大大拓展积累了课外阅读。这种群文阅读法,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学得“略读”“速读”“跳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还提高了阅读能力,拓展了阅读思维,同时大大增加阅读量。学生在量的积累中寻求质的突破,真正向着“博览群书”的目标进发。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时,笔者在 “主题学习阅读课”上就确定了“聆听花开,感悟生命”这个主题,然后找来《好一朵木槿花》《残荷》《牛蒡花》《牵牛花》这四篇文章供学生阅读。先让学生速读15分钟(按照每分钟500字的速读要求),然后围绕这四篇文章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一是“寻芳踪——读自然如画”,让学生速读文章,找出文中描写花木的句子。接着按照“这是……(特点)的木槿花/荷花/牛蒡花/牵牛花”的格式分享读书所得。二是“觅倩影——赏花木有情”,跳读课文,思考作者借由这些花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人生感悟。最后“拨云见日明方法”。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如何面对万物,感悟生命。

(四)活动的催化激趣

学校的诗歌节、读书会是学生才华展示的舞台;书法兴趣班、诗词兴趣班、主持人兴趣班等校本课程是语文素养的延伸天地;高端大气的现代化图书馆是学生静心阅读的优美场地;写字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等是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的展示平台;“晨曦”校报、“源流”诗刊记录着学生的阅读写作结晶……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本就是语文该有的样子,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本就是语文该有的色彩。这些是催化剂,是助推器,让学生在阅读道路上的动力永不枯竭……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学改革浪潮中,摸索、探求、困惑、反思、砥砺前行……我们终将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语文教学,读书为要!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主题学习内力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内力觉醒大学”需要监管觉醒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薄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水平边缘构件受力分析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探究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模式和结构组织与管理策略的研究
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体装配式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
以教师科研与学习实践为案例的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