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与创业的高校转型研究

2020-06-04张沙沙李淑敏王素英

关键词:创业创新高等教育研究

张沙沙 李淑敏 王素英

摘 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刻不容缓,高校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实战能力缺乏等问题,因此,顺应“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协同创新与创业的高校转型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业创新;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创新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而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本质都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而科技创新及驱动发展需要依靠人才,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根本[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预示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创新教育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是由创造教育逐步演化而来的。2008年日本对于创业教育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32%的学生认为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增加自己的创业兴趣,近30%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扩大了职业规划视野和提高了创业精神,超过26%的学生认为他们会寻找机会准备创业,近16%的学生将创业教育作为契机开始创业。进入21 世纪,丹麦、挪威、芬兰等国教育部先后提出“創业先锋计划”、“提升学校创业教育行动计划”和“创业教育战略计划”,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3]。

在国内,1943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开创了中国创造教育先河。在1997-2001之间,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我国创业教育逐步开始发展与兴起,如清华大学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与实践活动,以创业计划竞赛的形式在学生中推广创业教育。第二阶段则是在教育部的部署下,设置创业教育试点时期,教育部先后共确定了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创业教育开始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所有的试点院校分别以各自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创造了许多值得总结推广的教育经验与人才培养模式。

2 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旨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实战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起步晚,局限于创业培养或创新培养层面,没有真正的作为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培养[4]。因此,大学生在科技创业创新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第一,社会上创业氛围不浓厚,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力、影响力还不高。一些学校尚未建立校级组织管理体系,仅用以前的实践和成果与创新创业理念对接。没有注意到形成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鼓励及外联不积极。

第二,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与实践活动和与市场结合的活动较少。缺乏对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培养。大学生对毕业后要就业和择业的“思维定势”严重,没有认同并形成创业的意识。

第三,关于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的研究系统的还不成熟,已有的研究和成果都是从不同层面罗列其开展的方式,没有将各种方式与方法有机相连,比较分散和零乱,因此不能形成合力,发挥人才培养工程的最大育人优势。

3 创新创业型高校内部机制

3.1 建立学科融合的研发机构

随着学科融合趋势的不断增强,传统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时代社会需求,因此,创新创业型大学是高校转型的首选。普通高校是由广泛分支的各系组成,创新创业的缺点主要是各专业学科分布不平衡、具有创业优势的学科大多集中在科学和技术等这些的学术活动比较活跃的学科领域。社会科学各系具有较弱的创新创业优势,这就需要大学内部进行学科合作和融合。

3.2 实施创业教育的“一体化”

以基本知识、专业技术为基础,培养创业积极性的创业精神教育为导引,结合专业领域知识的传授、学习专业领域内的创业管理与企业化运作等实务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3 立足新起点,制定新战略

定位传统优质和特色,转型不要丧失优质特色。注重科学研究特别是产业发展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引领社会、助力企业发展。深化改革、调整治理结构,行政权力优化。在专业层次上建立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和专业发展机制,从专业层面办出特色,让每个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开拓生源市场和校企合作空间。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配置机制,探索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努力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创新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品牌意识,全方位引入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升。

4 总结

向创新创业型大学转型是我国高校发展的主要途径。面对创业资金来源匮乏、创业动力机制不足、缺乏创业组织结构、创新技术不足等劣势,高校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战略,以谋求新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发挥学术活力的自身优势,并利用国家创新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高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与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荆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外部环境研究[J].江苏高教,2013(06):96-97.

[2]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3]Donald F.K 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Trends,and Challeng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09):577-597.

[4]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张沙沙(1987-),女,河南商丘人,硕士,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系统动力学。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高等教育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