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皖北乡村住宅设计研究

2020-06-04颜红影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住宅设计新农村

颜红影

摘 要:文章以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建筑改造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分析,对建造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提出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在改造设计时应遵循古为今用、因地制宜、继承传统、生态低耗的原则,进而在综合考虑本地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基础上,从空间组织、建筑形态和景观设计三个层面探求新农宅优化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设计;皖北地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历史性战略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主要由农村“新房舍、新环境、新风尚”等多方面构成,首先,改善和提升农村住宅及乡村人居环境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内容;其次,作为构成乡村肌理的基本元素和乡村风貌的载体,住宅建筑与景观应体现其相应的自然、文化和风俗的地域特色;最后,融合了地域特色且设计合理的农村住宅和人居环境既是一种新风尚,也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风貌体现。因此,梳理皖北地区地域特色,根据新时代农民居住生活的需求,提出适宜的新农村住宅设计对策,应成为当前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一、皖北新农村住宅建设发展现状

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区域,为中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自然村数量多,农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村庄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和提升。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皖北地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皖北地区的各县市都在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以安徽省宿州市某区为例,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该区2017年规划了1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的建设改造。建设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住宅更新、道路硬化、公共厕所建设、垃圾处理及道路照明设施的配置等,通过美丽乡村中心村的建设,这些村庄的基础设施、卫生条件和乡村景观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建设尚在起步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村环境,但与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水平相差甚远。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問题:

(一)住宅模式城市化

新建或迁建的新农村住宅小区,通常位于城乡结合部,这部分新农村住宅按照城市小区住宅楼进行设计和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以及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缺乏实用性和便利性,不利于存储和管理农业生产工具及生产资料。例如农村普遍使用的小型拖拉机、抽水泵等需要进行存放及适当维护,家禽的饲养需要一定的开放空间,庭院式的农村住宅由于开放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而城市小区住宅型的新农村,往往设计时未考虑这些需求,对农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小区式的居住模式也对原有的远亲近邻式的乡邻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保持乡村传统文化与习俗。

(二)改造工作流于表面

住宅改造是新农村改造的核心,目前皖北既有的农村住宅多采用砖混结构,平屋顶,外墙用水泥涂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某些新农村仅统一粉刷建筑外墙,或者施以墙绘,更有甚者仅粉刷住宅临街外墙,其他墙面保留原状(图1)。大部分地区新农村住宅改建未能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没能根据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特点,切实解决农民生活生产的问题。改造工作仅限于刷墙彩绘等,勉强做到村落环境整洁,在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层面却极少涉及。

(三)对新内涵和新风貌认知偏差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内涵、新风貌”被曲解,表现为农村住宅的城市化,或者模仿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筑样式,最常见的是将皖南地区白墙黑瓦的建筑风貌直接照搬过来。虽然同属安徽,但安徽南北文化差异巨大,起源于皖南的民居风格在皖北区域是无法扎根的。此种做法导致本地区原有村落的建筑形态和肌理消失不见,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地域特征和乡土文化无法得到传承。

二、皖北新农村住宅

优化设计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新农村住宅的设计宗旨在为农村居民打造一个既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又符合传统审美,并能将村落原有的空间肌理和地域习俗文化延续传承的住所[1]。乡村屋舍不应一味模仿城市住宅的样式和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或者采用脱离区域特征的外来风格,欧式、徽式、现代简约等形式的住宅并不适用于皖北乡村。规划者应充分调研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传统农舍的建造理念,深入了解农民实际诉求,建造实用、美观、节能且具有田园意趣的乡村住宅。

(一)尊重传统

传统建筑文化是一个地区历经千百年发展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建筑特色的文化沉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应尊重和继承传统,赋予建筑地方特色,并使其能以新的形式继续焕发生命力。

对于皖北民居传统的继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组织建筑空间时对于传统民居空间形式进行借鉴,比如,延续以院落为中心的空间组合方式,保留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二是注重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元素的应用,选择地方材料,引用传统建筑色彩和装饰手法,使建筑形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三是在规划庭院景观时,宜选用本地特产的以及农民习惯栽种的花木树种,保留原有村落景观风貌。

(二)古为今用

在各地新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挖掘和传承地方传统特色成为共识,却因此出现了大量仿古建筑。传统建筑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和村民需求的变化而发展演变,对于传统的继承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因此,在保留住宅传统地域特色的同时,更应注重设计的现代性,寻求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富有传统地域特色的农宅建筑,不是对古人居住环境的简单重现,而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创作,打造兼有传统风貌和现代完备功能的新农宅。

(三)因地制宜

每个地区原有的乡村住宅都是村民根据该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来建造的,是该地区的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对建筑材料、构造形式、外观造型等的选择定式,这种定式是最适宜于本区域的住宅形式。在皖北新农村住宅建筑规划时,应借鉴传统民居的建造理念,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充分利用所处环境的有利条件,设计适宜的住宅形式[2]。其次,要结合地方环境特点,保留地域特色,充分使用当地材料。地方材料通常具有朴实、自然的特质,结合传统构造技术,可以很好地体现该地区特有的乡土气息。

(四)生态低耗

生态建筑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被提出,它强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建筑理念也被运用到当前的新农村住宅改造中。但目前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筑在节能低耗方面较为落后,仅限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沼气等新能源并未得到应用推广。有些家庭甚至还在使用煤炭作为燃料,能源消耗较大且给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打造生态农宅,应结合村民家庭实际情况和需求,首先考虑的就是节约能源,在建造农宅时,适当利用自然资源,如沼气、太阳能等,在减少农民开支的同时,形成农宅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皖北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对策探索

皖北新农村住宅改造设计缺乏科学完整的指导性策略,导致现阶段改造工作既不能满足农民实际需求,也缺乏应有的地域特色。针对上述状况,本文拟从空间结构、外观形态和景观设计三方面探索优化设计的对策。

(一)院落式空间设计

梁思成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房屋都是四面围绕着一个院子部署起来的,形成之后,就影响到生活习惯,成为一个传统”。可见,院落是传统建筑群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皖北农村传统民宅中,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庭院,它是整个住宅建筑群的核心。皖北地处北方,住宅正屋通常坐北朝南,面向庭院,以便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照。围绕庭院,各家根据所需可以在东西两侧建造厢房、储物室等,北面则是围墙和大门,以此形成一个外部封闭、内部开敞的围合空间。庭院是家人生活的中心,家务、养殖、晾晒等活动都是在庭院进行的;庭院也是村民休息娱乐以及与亲友社交的重要空间;庭院种植的花卉树木形成了每户住宅特有的景观,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3]。

当前皖北地区的农宅,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庭院的功能被削弱,在新建的新农村社区则引入了城市高层住宅的形式,导致庭院的消失,农民围绕庭院展开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庭院是农民生活和心理寄托的中心,在新农村社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对庭院空间予以保留,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图2)。对于多层或者高层的新农村社区住宅,应采用多种创新手法弥補庭院缺失的不足。可以借鉴吴良镛设计改造菊儿胡同的做法,将传统的合院体系与现代公寓住宅相融合,每一栋或几栋住宅建筑作为一个单元,以合院的布局方式组织建筑,使其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这种新合院式住宅,可以使居住者找到一种被围合的安全感,而院落作为一个单元住宅居民的公共活动区域,也能够继承传统的邻里关系。

(二)住宅建筑形态设计

皖北新农村住宅建筑的形态设计应注重现代与传统的融合,采用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和结构技术,将传统民居形态元素以创新的手法重现,打造既符合农民现代生活需要,又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新型农宅[4]。

皖北地区地处北部内陆,气候四季分明,民风淳朴,传统农宅也多体现出淳朴自然的特质。新农村住宅应延续这一特征,以朴素明快的乡土建筑为风格基调,建筑外观要与村落整体风貌相协调。坡屋顶是本地区传统民居主要屋顶形式,也是最适合本地自然气候特点的屋顶类型,具有迅速排水和便于设置隔热层的优点,因此新农村住宅可以继续沿用坡屋顶,使建筑具备传统美感,在局部设置平屋顶,满足村民晾晒粮食的需求。建筑材料应以本地的地方材料为主,恰当地使用本地材料,这样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塑造地方特色。皖北地区传统民居多以青砖、石材、木材为建筑材料,新农宅可以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砖混或框架结构,在外墙使用砖石和木材质,在保障坚固实用的基础上体现质朴自然的传统风格;避免大量使用玻璃、瓷砖、大理石等材料,与周围村落环境相适宜。在住宅建筑的装饰方面,可以从本地传统民居上找灵感,将传统门窗样式、装饰纹样提取出来,用于新农宅建筑装饰。建筑色彩宜选用淡雅清新的色调,如灰、白、米色等,搭配青色砖瓦和原木色彩,极具自然的乡土气息(图3)。

(三)住宅景观设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陶渊明笔下的乡村田园景象。皖北地区悠久的农业文明孕育出独特的田园文化,在新农村住宅景观设计中融入传统乡村生活理念和田园文化,既能传承传统美学精神,也可以使村民对居住环境有更好的心理认同感[5]。

新农村住宅的景观设计主要涉及庭院、屋顶花园等区域。理想的新农宅每户都应拥有一个独立的庭院,除了满足农民生活生产需求外,还可以为家人提供休闲、观赏的室外空间。庭院的面积根据住宅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可以分为种植区、晾晒区、休闲区、观赏区等多个区域。在庭院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应多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一方面符合农民传统习惯,另一方面本地树种易成活,好种植,例如桃树、石榴、桂花等树种,既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庭院设置水池,水池内叠石、养鱼,结合本地特产的灵璧石,打造特色的景观小品。凉棚也是皖北农民在庭院里最喜爱搭建的装置,在其下种植葡萄、紫藤等攀爬类植物,放置一套桌椅,可以给家人打造一个赏心悦目的休息之所。总之,住宅景观设计要尊重农民原有生活习惯,并注重传统和地方元素的引入,改变当前庭院不被重视、丧失审美属性的现状,为村民提供一个具有乡村田园美的生活空间。

四、结语

皖北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农村人口数量多,新农村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部分新农村建设缺乏较为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建设理念也有待提高。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从农民实际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出发,结合现代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借鉴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打造属于本地农村居民的新住宅。

参考文献:

[1]王兴军.豫西北地区新农村规划与住宅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

[2]仝晓晓,熊兴耀.新农村庭院式建筑景观设计发展研究:以苏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J].南通大学学报,2015(6):13-18.

[3]汪勃.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5):184-185.

[4]杨春锁.地域文化与乡村住宅特色景观的打造思路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6(7):180-181.

[5]许英英.新农村“微田园式”居住区景观营建[J].美与时代,2018(9):87-88.

作者单位: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住宅设计新农村
残疾群体住宅设计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关于多层轻型钢结构住宅设计的分析
浅论住宅设计中“不同人群”的设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