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保障作用研究

2020-06-04王楚鑫丁立江姜健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乡村振兴

王楚鑫 丁立江 姜健伟

摘 要:文明乡风是我国广大乡村内在的灵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风文明兴,则乡村兴。我们必须始终遵循乡村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根本上纠正过去乡村重经济发展而轻文化建设的传统发展模式,要着眼长远,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历史任务,紧紧围绕当下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发挥好乡风文明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重要引领作用,有效克服乡村普遍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德孝文化削弱、诚信缺失、邻里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等严重动摇乡村社会稳定基石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促进以乡村文明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深度融合。

关键词:乡风文明;乡村振兴;重要保障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①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议公报中指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广大乡村着力营造乡风文明是破解“没依据、没抓手、没人听”的治理难点,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增量。乡风文明是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我国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正可谓“乡风文明兴则乡村兴”。

一、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从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我们党围绕着如何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进行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科学探索与实践,在坚持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基础上,用12年的扎实有效工作,走出了一条由追求“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生活宽裕”再到“生活富裕”、“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管理民主”再到“治理有效”的科学发展道路,为我国新入新时代以后的乡村建设与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对比党的十九大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我们不难看出,新的方针在有效丰富乡村振兴实践内涵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乡村振兴的理论层次。此间唯一未变的就是我们党对乡风文明重视程度,这无疑也更加雄辩地印证了乡风文明在实践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系统梳理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事情国情社情新变化,进一步提出了在新时做好三农工作的新任务、新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实施好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会議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这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会议还结合我国乡村振兴三步走的发展规划,明确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关键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并从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设入手,提出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为抓手,逐步实现乡村产业强、生态美、村民富的终极奋斗目标。

(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随着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要科学遵循乡村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纠正过去重经济发展而轻文化建设的传统发展模式。要着眼长远,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紧紧围绕当下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攻坚克难,久久为功,进一步有效克服乡村普遍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德孝文化削弱、诚信缺失、邻里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等严重干扰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做好乡村振兴发展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通过乡风文明建设,使我国广大乡村继续保有和发扬好传统乡村社会乡邻之间守望相助、干群之间和谐相处的良性局面,将道德滑坡等可能影响到整个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降到最低,为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发展奠定深厚有力的乡风文明基础。

(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安全阀

从国内外乡村建设发展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来看,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绝不可追求短期效益、搞急功近利的大干快上。进入新时代以来,乡风文明建设在三农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的重要战略支撑,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乡风文明建设应有的题中之意,是一个需要我国全体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系统性工程。乡风文明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是乡村振兴各个关键要素中的核心因素。我国需要在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取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大乡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切实转变,从而对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广大乡村干部群众起到知行合一的教育作用,为乡风文明在推进广大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培育强大内生性发展动力。

(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创意源

我国在大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广大乡村地区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积极发展农业优质化品牌化、产业融合化多功能化和布局集聚化特色化的乡村文化创新产业。

我国要依托乡村生态优势,深入开展好乡村创意农业、特色加工业及特色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工作。要始终注重充分挖掘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立足文化立乡兴乡,积极整合广大乡村本土文化,创造性地实现乡村本土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赋值,真正将乡风文明为内核的乡村文化创新力高质量地转化为推动乡村文旅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动力源。要始终注重选择符合不同乡村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构建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大力拓展乡村文化创新力,努力形成具备高度文化认同、生态文明永续发展、文化经济共荣、生活富裕及产业兴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模式,构建出具有新时代中国乡村特色的美好生活新模式,以乡风文明建设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源。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伟业需要乡风文明建设引领下的乡村传统文化全面活化与复兴为保障。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这既要求我们不断全面活化与复兴广大乡村地区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积极探索出一条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不断反哺乡村的新时代发展道路,积极促进城乡资源互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实现城乡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发展,有效推进形成家风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健康、生产现代化、生活生态宜居的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局面,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城乡融合发展基础。

(三)新时代的文明乡风建设助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深度融合

千百年来,历经朝代兴衰更迭,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历久弥新,虽经历无数重大挫折却始终未曾中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国的乡村一次次将中华文明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承载体。广大乡村地区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乡村振兴领域的乡村建设工作,要运用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手段,科学有效地复兴与活化根植于广大乡村地区的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激发出广大乡村群众更加强大的乡村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乡村文化软实力,从而为广大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发展培育强大文明支撑。

进入新时代以来,依托对传统优秀乡村本土文化的挖掘与活化复兴,并积极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乡村文明交流互鉴,逐步形成了以本土乡风文明为根本、外来乡村文明为参考的乡风文明建设新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正逐步在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实践基础上进行强起来的新时代探索,其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便是乡村是否可以成为令人向往、有前途有奔头的理想热土。新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政治优势,全面发挥以优秀乡村文化为引领的乡风文明建设作用,助推我国广大乡村的全面系统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其有益经验必将对我国乃至世界乡村文明建设产生十分有益的时代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丁立江.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新思维[J].学习论坛,2019,(7):31-36.

[3]  张孝德,丁立江.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六个新思维[J].行政管理改革,2018,(7):40-45.

[4]  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EB/OL].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03/09/c_137025846.htm

[5]  丁立江.乡村振兴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N].学习时报,2019-05-22(07).

[6]  丁立江.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动力源[N].学习时报,2019-04-24(007).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www.moa.gov.cn/ztzl/yhwj2018/zxgz/201802/t20180205_6136444.htm.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析教育对凉山彝区新农村乡风文明道德建设的影响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浅析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