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及趁鲜加工工艺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

2020-06-04梁伟龙林钦贤郭长达郝建新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浸出物桔梗饮片

王 斌,梁伟龙,林钦贤*,郭长达,郝建新

(1.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2.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安徽 亳州 236800;3.宁夏隆德县六盘山中药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宁夏 固原 756300)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列为下品。桔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安徽、河南、湖北、云南、吉林、四川等地[3],其味苦、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4-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为主要的镇咳成分[6]。

目前桔梗饮片仍沿用传统加工方式,即鲜品干燥成药材后,再软化切制成饮片。该加工模式耗时耗力,且在软化过程中容易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影响饮片的质量。2019年7月26日,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允许企业采购趁鲜切制的中药材”[7],但关于桔梗趁鲜切制加工工艺的研究较少,难以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安全稳定,本文就桔梗趁鲜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以桔梗皂苷D、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传统加工工艺及趁鲜加工工艺,探讨桔梗趁鲜切片的可行性。

1 仪器、试药及材料

1.1 仪器

QWZL-150D型直线往复式切药机(台州博大制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RHP-10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浙江永康市荣浩工贸有限公司),DHG-9245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W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S204型电子天平(d=0.1 mg,Mettler Toledo),MS603S型电子天平(d=1 mg,Mettler Toledo),KQ-500DA型数控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IONEX 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ELSD检测器)。

1.2 试药

桔梗皂苷D(111851-201607,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纯度94.0%),乙腈(色谱纯,merck),甲醇、正丁醇、乙醇等均为分析纯,超纯水。

1.3 材料

桔梗药材于2019年7月30日采于云南省德钦县,经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康志英高级工程师鉴定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干燥根。

2 方法与结果

2.1 传统加工工艺制备饮片

将采集的桔梗鲜品洗净,除去须根,60 ℃干燥处理加工成药材,再按《中国药典》方法处理:洗净,润透,切厚片(4 mm),60 ℃烘至水分合适。

2.2 趁鲜加工工艺制备饮片

将采集的桔梗鲜药材除去须根及泥土等杂质,平均分成2份,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切厚片(4 mm),60 ℃烘至水分合适。

2.3 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取各桔梗样品粗粉约2 g,精密称定,置150 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乙醇50 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 h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 h。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 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 ℃干燥3 h,置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样品中浸出物的含量(%)。

2.4 桔梗皂苷D含量的测定

2.4.1 色谱条件 依利特SinoChrom ODS-BP(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检测器:ELSD检测器,流速:1 mL/min,柱温:30 ℃,进样量:5 μL、10 μL。在此条件下,桔梗皂苷D分离较好,HPLC色谱见图1。

A:对照品;B:供试品;C:空白对照;1:桔梗皂苷D

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桔梗皂苷D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即得。

2.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50%甲醇50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 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0 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 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50 mL洗涤,弃去氨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50 mL洗涤,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3 mL使溶解,加硅胶0.5 g拌匀,置水浴上蒸干,加于硅胶柱100~120目,10 g,内径为2 cm,用三氯甲烷-甲醇(9∶1)混合溶液湿法装柱上,以三氯甲烷-甲醇(9∶1)混合溶液50 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三氯甲烷-甲醇-水(60∶20∶3)混合溶液100 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三氯甲烷-甲醇-水(60∶29∶6)混合溶液100 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2.4.4 线性关系考察 将标准溶液分别进样1、3、5、7、10、15 μL检测,以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回归分析,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1.547X+1.3419,r=0.999 3,说明桔梗皂苷D在0.022 1~2.535 μg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2.4.5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结果:桔梗皂苷D的峰面积RSD为0.7%,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12、24 h进样检测,测定桔梗皂苷D峰面积,结果:峰面积RSD为1.4%,说明样品在24 h内稳定。

2.4.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药材,制备供试品溶液6份,按色谱条件项进样分析,测定峰面积,结果:峰面积的RSD为1.0%,说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4.8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次已知含量的样品1 g,共6份,按1∶1加入桔梗皂苷D对照品适量,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10 μL,记录峰面积,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桔梗皂苷D回收率试验

2.5 样品测定

按照上述实验方法,测定两种加工工艺所得的桔梗饮片中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见表2。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趁鲜与传统加工工艺所得的桔梗饮片中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趁鲜加工工艺所制得的饮片中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含量均明显高于传统加工工艺所得的饮片,且趁鲜加工工艺省时省力。结果提示,趁鲜加工工艺优于传统加工工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桔梗趁鲜切片的可行性。

表2 含量测定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说明,趁鲜加工工艺制得的饮片中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加工工艺所得的饮片,且两种工艺所制得的饮片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此外,趁鲜加工工艺省去了桔梗由鲜品加工成药材及药材再软化的步骤,省时省力且降低了有效成分的损失,因此,趁鲜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同时,桔梗是否刮皮是规范炮制工艺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研究中发现,去皮桔梗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均高于带皮桔梗,这与石俊英、许传莲等人[8-9]研究的结论一致,因此建议桔梗趁新鲜除去栓皮,除去栓皮后不但有效成分较高,且易于干燥,药材及饮片色泽洁白、美观。

猜你喜欢

浸出物桔梗饮片
骨疏宁片浸出物测定方法研究*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千家妙方·我来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