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乡规划工作新思路

2020-06-03黎莉

广告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绿色发展新思路

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必须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来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非常关键,是科学之举。如何把绿水青山变身“幸福靠山”?笔者对所在的三明市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城乡规划;新思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重要批示,为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早在2000年,福建省就提出“生态省”建设构想。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的设区市,三明市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个宜居宜业的“三明样板”。地处福建中部的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达76.8%,被譽为中国最绿省份的“绿海明珠”。俯瞰三明市,莽莽林海,一望无际;清溪如带,蜿蜒其间。从城市中心到基层乡、镇、村,从新理念下的城市绿道到原生态的自然保护区,从现代化的智能电子商业到原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林下种植,无处不能感受到发展中的绿色生态,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绿色发展更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要求。

三明市是福建海西生态工贸区和福建省最“绿”的城市,因此,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具体工作的全过程,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让老百姓从中分享更多“绿色福利”。如何把绿水青山变身“幸福靠山”?笔者认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城乡规划工作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绿色规划引领行动

1.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省域空间管制,协调跨省际、市际的山体、水体等重要生态廊道,划定省域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区域生态空间保护和监管机制,构建以沙县—三明—永安为核心的“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以淘金山、瑞云山为主体的北生态保育核,以及以格氏栲、桃源洞为主体的南生态保育核。统筹协调生态保护红线、永久性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等主要控制线,全面完成市区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建立健全城市开发边界管理体制机制。

2.完善绿色城乡规划体系。在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突出绿色发展导向,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适度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总量,逐步增加生态用地比例。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明确绿地率、绿容率、绿色建筑比例、可透水地面比例等绿色发展指标要求。

3.提升绿色空间品质。尊重自然格局,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以及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三区四线”。构建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城关、东牙溪水源保护区——文笔山森林公园——台江、仙人谷、虎头山森林公园——麒麟山公园——三钢、瑞云山景区——碧溪水源保护区——列东的四条景观廊道,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加强城市周边以及城市内部山体和水系的保护,构建城市视廊体系,使城市显山露水,将三明打造成“现代化的山水名城”。

二、围绕绿色城市建设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一是排水方面,加大城镇供水管网和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二是道路交通方面,道路断面优化,增设护栏、绿化隔离带;完善慢性交通系统,增设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立体过街设施;重点交通节点交通改善和景观提升。三是教育设施方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加快学前教育资源存量,重点实施一批校园扩容、校舍改造项目。四是基础医疗方面,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服务。

2.完善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在中心城区内设置防护绿地、公园绿地、街头绿地与周边山体生态绿地相融,内外联动、共同交织渗透形成以“一带、四廊、多斑块”为主的点线面结合的网络状绿地系统结构框架。

3.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开展以垃圾清理以及空中管线、建筑立面、户外广告、交通、经营环境秩序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整治行动,加大建筑工地、城市道路扬尘治理力度。强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三、围绕绿色修补城市

近期,三明市启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百日攻坚行动,根据《三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五个专题成果,在十个方面(水安全与大气环境治理、山前生态修复、山河多廊联通、城区增绿提色、公共空间优化、风貌品质提升、民生设施补短板、交通与停车设施改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棚改与社区再生)共生成107个项目,总投资约95.5亿元(延续提升项目34个,投资42.2亿元;新增项目73个,投资53.3亿元)。此次,三明市以“城市双修”为抓手,促进绿色发展,治理“城市病”,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加快推动生态山水城市、现代宜居城市建设。

四、围绕绿色村镇建设美丽乡村

1.传承村镇风貌特色。完善村镇规划编制标准,提高乡村地区规划编制管理水平;推进宜居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创建;注重村庄风貌管控,保护村庄肌理,体现乡村自然人文特色,记得住“乡愁”。

2.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开展传统村落认定,建立完善传统村落名录、档案,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强化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工作。经组织专家评价筛选,公布命名了第一批98个历史文化和传统村落名录,并印发《三明市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动保护利用工作。

3.开展环境卫生治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进行农村环境“五清楚”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健全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保洁服务长效机制。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系统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城镇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聚集地,因此,绿色规划、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城市修补和绿色村镇建设至关重要,唯有坚定不移走绿色建设之路,天才更蓝、山才更绿、水才更净,人们才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作者简介:黎莉,女,1962年生,福建省三明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

(作者单位:三明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绿色发展新思路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
整合催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