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元素在乡村文化中的应用探讨

2020-06-03谢晓雪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

谢晓雪

摘要:本文以凤翔县为例,分析当地民间工艺美术在六营村乡村建设中的体现,研究其美术元素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乡村文化  美术元素  六营村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181-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乡村的发展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慢慢转变、社会急剧变革的情况下,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化发展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这种密切的捆绑使乡村与外部环境联系,加快了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村原来的山水、树林、小巷、鸡舍、庭院等都剩的寥寥无几;原来各式各样的建筑房屋也改成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化房屋。

伴随着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思想观念和消费水平上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交往的范围逐步扩大,在城镇打工的年轻人给乡村注入了一些新思想、新潮流。虽然我国乡村经济在蓬勃发展,但乡村传统文化却在慢慢的衰落。因此,我国在重视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乡村文化也需更加关注。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不仅美化乡村环境,而且使乡村传统的文化得到宣传,同时也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凤翔民间美术形式

凤翔素以“东湖柳,西凤酒,女人手”名扬九州[1],在工艺美术方面主要有泥塑,木版年画,马勺等美术形式,被称为“工艺美术之乡”。

凤翔的木版年画是一种地域性的民间艺术,类别主要分为:门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神码画[2]。以描绘任务为主,花鸟鱼虫为辅,所绘制的图案受先秦青铜器,唐宋绘画艺术以及民间戏曲艺术表演的脸谱和服饰的影响,形成了画面饱满丰富,颜色饱和度高,对比强烈的特点。时至今日,凤翔民间木版年画的集中产地在于县城西南方向和东边的城村镇与肖里村。木版年画中人物形象的描绘与当地人的性情有很大的关系。木版年画在造型设定上风格古朴、夸张,人物眉目传神,富有生命力,人物设定的比例上,头部占整体身高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并主要以线描为主,线条刚劲有力,富有弹性,部分线条粗细相兼,形成疏密变化。画面内容非常充实饱满,制作造型上讲究对称形式,无论是人物形象,动物形象,花卉形象等几乎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在色彩运用方面大胆、颜色绚丽,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独特的渲染技巧使得整体画面生动有趣,真实还原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充分显示出西北地区人们豪放直爽的性格特点。

凤翔的马勺文化作为“秦艺六绝之一”是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上面的脸谱与民间传统活动“社火”有着密切的关系,社火最开始起源于远古石器时代,这种活动最初是人们为了祭祀天神地神所举办的,为的就是祈求上苍能够风调雨顺,保佑地上的人们平安安康。由于社火着重进行服装和脸部的展示,因此,在面部设计上面就没有遵循人的五官规律,运用强劲有力的线条来绘制,用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的手法来填色,充分显示出人物个人的性格特点,彰显出正义、驱邪、镇宅的风格。在马勺脸谱的传承发展中,受到远古时期的巫术,图腾崇拜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根据各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的结合与发展,体现出当地的特有风格,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重要艺术品。

凤翔泥塑在当地被称为“泥货”,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泥塑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传统的制作手法有十多道工序,至今仍有保留即:采土、砸泥、造型、翻模、捏坯、合坯、修模、粉洗、勾线、上彩。最初人们开始用泥土塑造形象,用来表达和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久而久之泥塑就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最初六营村是将彩绘泥塑用来换米换面,养家糊口,每逢过年过节过庙会,人们都会拿着它给予美好的寓意,祝愿家庭美满幸福。

三、凤翔美术元素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体现

(一)广场中的雕塑艺术

六营广场由中国泥塑园、文化博览馆、民间工艺研究中心、新产品展厅和停车场组成,是整个景区的门户,位于村口西南方向。

广场中心的雕塑为凤翔泥塑代表传统作品“坐虎”,由我国著名凤翔泥塑国家级传承人胡新明设计制作,该造型流传民间两千多年之久,是我国彩绘泥塑发展最早的原始代表作品之一,寓意镇守护佑和祈福,坐虎高11米79,寓意凤翔县11.79万平方公里,左右长9.5米,寓意九五至尊,兽中之王,提现大秦之王道文化,前后宽5.2米,寓意凤翔52万人口,护佑全县父老平安健康。

“坐虎”周围是凤翔泥塑的经典代表作品“十二生肖”,寓意轮回長转、生生不息。“坐虎”前面,呈半圆围着传统凤翔泥塑作品八仙人物,寓意八方来财,万事亨通。左右两边是2002和2003年马年和羊年登上国家名片——生肖邮票主图的,名噪一时的凤翔泥塑创新作品“平安马”和“富贵羊”。后边的雕塑是凤翔泥塑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代表作品“秦川牛”,这个作品是胡新明大师八三年创作的,寓意在前面“坐虎八仙”的守护下,父老乡亲勤耕作,敢拼搏,知进取,爱创造的吃苦耐劳、不惧艰险的老秦人精神。

在牛后边两侧的景观墙上,展示的是宝鸡地区著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勺社火脸谱,社火脸谱是民间艺人结合古代罗面舞,和戏剧人物脸形成的一种人脸绘制技艺,脸谱多以镇宅辟邪、求福纳祥、驱鬼护院等神话主题为创作内容,用颜色区分不同性格的人物,如“红色忠勇白为奸,绿色草莽英雄蓝,黑灰精怪金神佛”。

六营村将凤翔当地的马勺脸谱、泥塑及木版年画等工艺美术应用到村落广场建设之中,不仅使当地广场外观上更加美观,具有丰厚的文化韵味,同时也使得马勺脸谱、泥塑等主要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大力宣传,振兴了六营村传统文化。

(二)街巷中的景观艺术

作为特色民俗乡村发展的对象,六营村不仅修建了泥塑一条街,在村子街道的墙壁上也绘制了主题不一的小景画,展现着六营村的独特的艺术文化魅力。六营村墙壁绘画主题主要分为三大类,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介绍六营历史图景;展现凤翔传统文化。第一类以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墙面小景主要表现为“热爱劳动、邻里友好、尊老爱幼”等生活场景;第二类主题是将凤翔六营的历史文化以绘画的形式进行呈现,主要的墙面小景是泥塑街道的“六营泥塑群景图”,在当地博物馆墙面上也绘制了历史延至的一些场景。第三类主要描绘的是关中地区十种奇特的民俗习惯。在六营村的建设中,墙面小景的艺术形式代替了文字论述,不仅在乡村整体的外观上有了一定的美感,也表现出了凤翔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用艺术的表现方式来起到引导、教育、记录和弘扬的作用,充满了趣味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街边雕塑及浅浮雕

作为文化乡村的代表,六营村对街景采用浅浮雕的形式进行装饰,充分展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美丽凤翔的魅力。在六营广场的墙面浮雕图为“凤翔泥塑脉络图”,从左到右提现女娲用泥土造人,创造人类,至原始人类用泥土捏制器具到仰韶文化,创造早期人类文明,再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捏制塑造,至秦先秦的秦献公废除活人殉葬制度,用捏彩绘泥人和动物代替活人陪葬,再到后边的兵马俑汉俑唐三彩制作等提現中国人类文明的飞跃发展和进步,直到元明清至现在的凤翔泥塑制作,提现了人们自古到今对泥土的深厚感情和寄托,演示了凤翔泥塑的神秘由来。在六营村整体的建设中采用长浮雕的艺术形式介绍凤翔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相比于文字的叙述更能让人们接受和喜欢,从侧面也突显了文化乡村独特的魅力。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乡村文化建设同样迫切,要振兴乡村文化艺术,就要立足于乡村民间艺术文化,围绕乡村文明建设的要求,实现艺术文化与乡村建设的交融互补。把民间美术元素与乡村文化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从乡村外观上起到了美化的作用,还可以用艺术的形式丰富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起到引导、教化的作用,实现美丽乡村和魅力乡村。

参考文献:

[1]段胜美.从凤翔木版年画看民间美术美学特征与价值[J].艺术空间,2016,(02).

[2]成银丝.浅析凤翔木版年画的研究与发展[J].文物世界,2017,(02).

[3]王建平.浅谈凤翔木版年画的发展与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鲁珂.凤翔木版年画艺术特色及美学意蕴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年.

[5]梁宇.凤翔木版年画对造型艺术的影响与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代倩.民间木版年画的传承、开发与保护[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7]修剑桥.沃土之香——凤翔木版年画浅议[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建设切勿浮于表面
城镇化背景下陕西乡村文化发展路径探究
美丽乡村文化传承的研究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中国传统乡村建筑的复兴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乡村书屋的服务需求、建设难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