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力论视域下如何构建高校水上定向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2020-06-03王锋孔庆涛戚明韩立刚孙健

科技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

王锋 孔庆涛 戚明 韩立刚 孙健

摘  要:该文从学力论角度出发,本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指导纲要》五大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从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阐述了如何构建高校水上定向课程评价体系。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评价构建可采用行为量化;水上定向知识、运动技能目标和体质健康目标的量化通过掌握程度以及达到程度给予评价;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则可以通过主观量表转化为客观行为指标来进行评价。

关键词:学力论  水上定向课程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82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c)-0103-02

水上定向是徒步定向與水上运动相结合的新型定向运动形式,其既有定向运动的魅力,有兼有水上运动的特色,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水上定向目前在国内少数高校开展,课程标准有待于统一,课程评价体系有待于构建。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水上定向客场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新的《纲要》提出的大学生基本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分为5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因此,水上定向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本着《纲要》的五大目标制定。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比较成熟的评价主要有运动技能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而运动参与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尚处于研究阶段,各高校的评价体系不尽相同。

体育学力的构成经过体育领域专家多年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体育知识技能、态度、意志、运动习惯等方面。目前,从我国大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来看,注重专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意志等没有建立评价体系,部分高校有奖运动习惯(行为)纳入到考核中。

因此,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应从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和行为全方位进行评价。该文就是从体育学力论角度出发,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完善水上定向知识、技能的评价,探讨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评价,并整合为水上定向课程的评价体系。

1  以高校体育教学五大目标为出发点构建水上定向课程评价体系

1.1 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评价构建——行为量化

水上定向课程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水上定向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定向运动欣赏能力。在所有的体育活动中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体现。因此,我们要用比较客观的、量化的方法加以评价。通过对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各种行为发生频率的核查,并把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作为量化评价的指标。这些量化指标的选择或者权重可以用多种方法确定。如层次法ANP、熵值法等。指标选取后可以用百分比来量化各种行为目标水平,以相应的等级统一地评价学生对行为类目标的达成(或具有)程度,如总是、经常、一般、有时、偶尔、从无等,从而给予最后的课程评价。

1.2 水上定向知识、运动技能目标和体质健康目标的量化——掌握程度以及达到程度

水上定向的知识技能目标主要内容为地图的知识、比赛规则和水上划船技术动作为主,力量、有氧锻炼原理和方法为辅助;体质健康目标则是国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该文认为对水上定向知识和技能学习目标和体质健康目标的量化,可以依据学生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体质健康所达到的程度,用百分比或等级,来确定知识和技能类学习目标和体质健康的水平,并通过考核和表现性评价方法来测量。知识的评价主要采用试卷、试题、问卷等形式进行评价;技术指标则通过专家法或者建立标准化运动生物力学技术模型,通过达成度给予评价。运动能力评价则要结合体质健康指标,通过教学实验,采用多种干预方法,包括不同运动强度、运动量方法进行遴选,选取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质健康指标则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执行。

1.3 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主观量表转化为客观行为指标

水上定向课程心理健康目标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水上定向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恐惧等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能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水上定向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而社会适应目标则是大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特别是水上运动非常讲究同舟共济,相互合作。两者都是关于大学生心理方面的。而学力论就是解决知识和技能之外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对于大学生在水上定向运动课程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指标的选取,则可以通过情感(Affect Scale,As;美国布赖德·本等)、意志力量表(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修订量表)、学习兴趣量表(汪晓赞等编制)、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学习兴趣、合作等领域进行测量和选取,并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对与心理测量高度相关的行为指标,通过观察行为指标来反映心理活动。

2  结语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具有十分明确的导向作用,能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以学力论为依据,构建一个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水上定向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高校体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童丽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27(2):93-96.

[2] 龚洪波,王惠.基于体育学力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07,109.

[3] 郑建民.中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个案的比较分析[J].体育学刊,2008(2):49-52.

[4] 邵洪范.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1):71-72,80.

[5] 于健.高校体育构建心理健康目标实现机制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176-178.

[6] 陈建峰.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学习中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5):35-38.

[7] 答英娟.学力论视角下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220.

[8] 裴松渭.体育教学中有效达成[6]运动参与目标的方法与依据[J].运动,2014(2):115-116.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课证岗赛”相融合下的教学方式探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