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中小型航站楼改造探究
——以圭亚那切迪贾根国际机场改造为例

2020-06-03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航站楼大厅旅客

曾 鹏

(中交机场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51023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趋向一体化。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国家在大基建领域的成绩更是独树一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工程技术也日渐纯熟、精湛。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不断向海外,特别是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拓展多元化的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建造”不断涌现,其中机场工程也包含其中。本文通过对圭亚那切迪贾根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的设计过程进行剖析、总结,对海外机场航站楼工程的建筑设计全过程进行探讨,以求为更多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相关的参考,分享经验。

1 项目工程概况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东邻苏里南,南临巴西,西邻委内瑞拉,北邻大西洋。首都乔治敦是圭亚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切迪贾根国际机场,距市区约40 km。每周有飞往美国、加拿大、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苏里南等国家的国际航班。在此运行的航空公司主要有:加勒比航空、LIAT、苏里南航空等。

原有机场航站楼为主体1 层、局部2 层的钢混建筑。根据业主提供的旧图纸判断,之前应是经过几次的改扩建,分几期建设而成,现状设施陈旧,建筑物保养状况一般。按照前期的可研报告,升级改造后的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将达到70万人次,航站楼高峰客流人数约700 人。本次航站楼改扩建包括新建到达大厅、旅客登机长廊、增设4 条登机桥以及对原有航站楼功能布局进行升级改造。

2 探寻航站楼改造设计本源——功能主义

机场航站楼是旅客乘坐飞机前或者乘机抵达后办理各种手续以及短暂休憩、等候出发的场所,是一座功能性极强的建筑。[1]航站楼一般包括值机大厅、安检区、边检(海外一般称移民局)区、卫检区、海关检验区、候机大厅、行李提取厅等功能明晰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也是旅客必经的路线。对航站楼进行设计时,建筑师必须对上述空间进行有机的排列与组合,各分区之间的串联必须合理,兼顾机场日常运作的可实施性以及旅客出行的便捷性。[2]

海外大部分国家,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建设都比较滞后,乘坐飞机往往是他们远途旅行的最主要出行方式。以圭亚那为例,公路、铁路布局及设施都相对比较落后,他们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基本上就靠飞机,他们国与国之间的航线一般都比较发达,受到的限制不多。作为南美地区唯一一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圭亚那与欧美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切迪贾根机场作为国家首都的国际机场,每周都有不少的国际航班往返。因此,不停航施工也自然成为了本次改造设计的重点。

2.1 功能优先的设计取舍

根据机场现有的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的空间布局,结合总承包方与业主的合同,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的情况下,对航站楼进行了空间重组设计。原有航站楼的左侧为市政路,不存在拓展空间,设计方案是在航站楼的右侧新建一座全新的建筑,作为旅客到达区,处理旅客到港流程,主要包括移民局大厅、行李提取大厅、海关检查大厅以及迎客大厅;原有建筑则分区分布进行更新改造,处理旅客出港的流程,此部分的主要功能包括旅客值机大厅、移民局大厅、安检大厅、免税店以及候机大厅(见图1a);最后在航站楼的空侧增加一条宽5 m 的登机长廊,衔接4 条新增的登机桥,作为旅客登机和下机的主要通道(见图1b)。这条廊桥与新旧航站楼分别通过电梯、扶梯以及楼梯进行连接。[3]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结合现有的条件,设计采用功能优先的布局方式,以求旅客行进路线的最优化,有序、直接,同时让机场的安全区与非安全区有着明显的物理界限,提高机场运营的效率及安全性。[4]

在优先满足航站楼特有的需求的同时,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无法避免原有建筑物对改造后的空间的原生性影响。因此设计被迫在功能与构造细节中进行取舍,在原有建筑主体不能改动的情况下,原有的结构柱、地面高差等现状掣肘了空间的最优化设计。例如:①在改造后的移民局大厅就被几根主结构柱切分了空间,设计通过增加柱身广告的措施,丰富空间的多样性,同时增添附属的商业价值;②安检区设置于原候机厅处(见图2a),此处底部原有一处设备用房,位于地下室,故安检厅与相邻的空间有将近750 mm 的高差,因处在旅客行进的主要路线上,所以设计通过增加坡道的方式,对高差进行处理(见图2b);③旅客候机大厅空间同样被结构柱切割,而且此处层高较矮,设计则通过将外墙改造成玻璃幕墙的方式,增加空间的通透感,即便如此,候机厅区域受层高制约还是略显压抑。

图1 平面功能分区示意Fig.1 Schematic of Plane Function Division

图2 航站楼候机厅Fig.2 Terminal Departure Lounge

改造设计与全新的建筑设计相比,确实在不同程度上需要作出取舍。在航站楼的改造设计过程中,功能应该处于优先级别,业主的使用需求与旅客的通行体验同样需要兼顾,所以要求建筑师考虑更多的细节,处理和弱化旧有建筑构造对新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5]

2.2 建筑形式的选择

在设计前期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切迪贾根机场航站楼虽然年代久远,但建筑整体外观保养还算不错,而且建筑形式呈现出来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如大坡屋面,室外开敞的檐廊(见图3a),这些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设计,非常具有生命力及实用性。

在切迪贾根机场改造设计中,原有部分建筑的外部形式只做小部分的改动,整个工程的形态主要通过新建部分的到达大厅建筑以及空侧部分的连廊主体来呈现。我们在建筑主体设计中的原则是尊重原有建筑,让有机的设计元素继续延伸本身的生命力。[6]因此,新建到达大厅的主体外形,我们通过坡屋顶,正门设置大雨棚,形成开敞式的通廊作为到达区车道边,以适应当地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在建筑外墙的处理上,设计偏向于实体砖墙开竖条形窗,在满足内部采光的前提下,减少热传导,做到绿色节能(见图3b)。在空侧的行李分拣区,同样设计半开敞的空间满足行李分拣工作的需求,让地处热带的机场工作人员减少封闭空间的工作时间,同样让建筑展现良好的适应性。而对于登机长廊的立面处理,使用了通透的玻璃幕墙。这样的方式首先减少了长廊建筑的闭塞感,减少旅客通行的局促感;其次钢结构配上玻璃幕墙可以展现出建筑的现代感,可以更新旅客对圭亚那的第一印象。[7]

图3 切迪贾根机场航站楼外观Fig.3 Appearance of Chedi Jagan Airport Terminal

在新建到达大厅的主体建成后,我们了解了一下业主及当地民众的看法,他们认为新建建筑的现代感不够强。设计师尝试追求的新旧建筑统一性,结果并未得到他们的认可。在海外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形式应充分考虑当地民众的审美观点,而审美观往往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建议设计考虑的维度应更为宽广一些。

3 中外工程建设设计规范体系差异

切迪贾根机场改扩建工程中,业主要求按美标进行建设,也就是说设计、施工等过程都遵循美国规范。使用美标,应该是目前海外工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作为中国的设计师,应如何应对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美国规范体系以及中美工程、设计规范体系之间的差异性。

先简述一下我国的设计规范体系。我国现行的建筑业规范体系,主要是以前苏联的建设规范体系为基础,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规范不断更新完善,同时适当引用了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有效措施及经验,但整个体系与国情是高度吻合的。建筑行业的规范、规定多由政府相关部分提出、颁布,多数具有法律效力,具有极高的约束力。以国内建设一个中小型机场为例,前期的立项就必须有各级发改委部门的审批,之后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规划局、住建局、安监局、质检站等政府部门都有层层的把控。简而言之,我们的设计及建造过程,无论在任何阶段都有据可依,有规可循。然而国内的建筑师对建材、工艺有建议权,却没有决定权。

目前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都实行建筑师总负责制,建筑师对一个项目有高度的话语权。美国的政治、法律体制决定了他们的建筑规范体系。美国的规范、标准多由各行业协会、各公司等非政府机构进行编制,其规范体系文件分资源文件(Re⁃source Document)、公认标准(Consensus Standard)、样板法规(Model Code)3 个递进的层级,即便文件经过论证、检验、实践、被认可后成为样板法规,也得由各州进行听证及投票后才决定是否能纳入该地区成为强制性法律法规。[8]要完全了解美国的规范体系并非易事,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尽量去繁就简,抓住美标体系里最重点的规范,以此作为开展设计工作的基础与依据。

首先,了解美国的几个重要的组织,他们都是规范的编写方。IATA(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国际航空运输协会(NFPA,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美国消费协会(ASTM,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美国材料实验协会(ICC,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以及国际规范委员会。其次,在以美标为设计标准的航站楼建筑设计中,以下的规范是必须使用的:①航空行业航站楼设计标准《Airport Development Reference Manual》(IATA);②建筑类规范《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International Existing Building Code》(ICC)、《2010 ADA Standard for Accessible Design》;③防火及生命安全规范NFPA 1、NFPA 70、NFPA 101、NFPA 200、NFPA 914、NFPA 5000;④建材类规范标准ASTM 36、ASTM 325、ASTM 490、ASTM 502 等。[9-11]这些规范作为本工程设计的依据及准则,得到了业主及咨工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有完善的保险制度,因此他们的建筑建设及运营过程,业主方一般会给建筑购买保险,保险公司会对工程设计及质量进行监督,查验以保障己方的经济利益。这一点与我国对建设工程的行政监管制度差异比较明显,美国更多地将工程建设视为商业活动。现在我国也在探求建筑师总负责制,未来建筑师会有更多的决定权,也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与风险。参考美国经验,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应该有完善的保险制度作为支撑。

而圭亚那当地的建筑规范体系相当不完整,工程建设也没有专门管理的部门。这一点,估计在海外的建设过程也是普遍存在。因此,业主都会要求按美标、英标或者欧标来进行设计及施工。对海外的各种规范我们也有必要进行学习,然后通过实际工程,在与咨工的沟通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知识体系,以解决更多的问题,规避不必要的麻烦与风险。事实上,规范的套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就拿消防规范举例,在规范中,一些措施和手段是居于自身消防能力来设定,其他国家的体制,消防应急救助机制与能力并不一定匹配,因此不一定所有的条文都是合理适用。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外工程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个矛盾。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在规范方面找准了方向并做了深入的研究,但因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以及认知、理解上的不同,让设计成果在报批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设计也因此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调整。

4 海外建筑工程改造设计与建造

建筑设计是一项很科学很严谨的工作,设计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循序渐进,需要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设计成果。因此,这项工作除了设计人员的努力外,还有一个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时间。而设计需要的时间往往与工程经济效益间是存在矛盾的。近些年来,国内的工程建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三边”工程或“四边”工程,边立项,边报建,边设计,边施工。[12]这种不科学的工作方法也被带到了海外工程建设当中。在争取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设计的周期往往被压缩得很紧,在外国咨工看来,这是难以理解的。

在这个工程里面,我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改造设计中,因机场的不停航需求,原有的建筑正在运行,我们无法在设计初期对建筑做一个完整的调研,特别是天花以上、地面以下的构造,管线情况等,我们无法得知。所以只能边设计边施工,在翻新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作出修改,而修改又影响材料的购置,工期拖延等问题。如是循环,在整个改造过程中,设计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个是改造工程从设计到建造过程中的重点难题之一。前期调研工作往往决定着改造设计的合理性。在调研工作确实无法完善的时候,最好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来控制风险,保障各方的利益。

在航站楼改造的过程中,代表业主管控工程的咨询工程师对各种细节的设计往往会严格要求,甚至吹毛求疵。在海外,设计团队一般会把图纸做到detail design阶段,就是细节设计,即国内的施工图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师解决的问题是建筑物的典型节点的处理,解决的应该是“want”和“can”的问题,而“how”则是需要施工方进行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shop drawing”,类似国内工程的施工图深化。这个步骤是在正式施工前的必要程序,深化图是实际用于指导工人施工的。在本次改造工程中,施工方进行施工深化的能力较弱,他们认为设计院的图纸就是他们的指导书,在这一点上,施工方与咨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咨工认为EPC 工程中,设计与施工方是一个整体,施工单位提不出深化图,那么他们就对设计的图纸不进行批复,结果,设计团队不得不承担了更多的工作,比如施工图深化,建筑材料报验等工作。这些工作对设计人员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外的工程设计多数有一个“D to C”的过程,就是由De⁃sign 到Construct 的阶段,在海外EPC 工程中,建议总包方能理解这个阶段的必要性,在招标时能明确此技术工作由哪家单位承担,并对技术能力作出审核及要求,以保证工程的有效推进。

国外的业主一般都有较强的契约精神。因此,建设合同可以作为我们保护权益的重要依据。在重、难点工程中,合同越细致越完善,对双方来说都很有必要,可以大大减少设计施工中的分歧。本次改造工程的合同明确航站楼将按照美标进行设计及施工。在初步设计中,咨工要求我们对所有的产品出具技术规格书(Specification)。在此份文件编写的同时,设计人员查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最终的成果中明确要求产品质量需满足ASTM的要求。这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施工方采购的建材大多无法满足技术规格书上的要求。因此我们重新编写,并要求所有产品必须与ASTM 认可的产品有同等的质量,这一步变更一直不被咨工认可,因此文件也迟迟不予批复,之后为了材料报验,设计人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对材料进行中美要求的对比工作。这其中原因有多种,想解决类似的问题,还是需要在前期的各方合同约束中进行明确,细节决定成败,适用于建筑设计中,同样适用于合同编写工作中。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在圭亚那切迪贾根国际机场改造设计项目的几个不同阶段中,建筑设计团队所遇到的不同难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简要描述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目前,全球经济下滑,海外工程也在萎缩,设计师只有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与服务意识,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希望通过分享实际工程的设计经验,让更多的同行在遇到类似的项目时,可以避免一些矛盾与难题,保障好工程建设的质量,也保障好各方的利益,真正实现“共赢”。

猜你喜欢

航站楼大厅旅客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非常旅客意见簿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我是人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四)4
网上办事大厅解决方案
给小旅客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