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井同步回转增压技术在苏里格南区块的应用

2020-06-03乔炜顿昊龙蔡思敏刘琳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年3期
关键词:气井油压气量

乔炜,顿昊龙,蔡思敏,刘琳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随着气井开采时间的延长,地层能量逐渐下降,气井携液能力降低,气井出现井筒积液现象[1]。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采气措施将井筒积液带至地面,从而达到排水增气的目的[2]。通过单井同步回转增压装置实现单井压力降低,与地层压差增大提高气井携液能力达到排水及增产的目的[3]。

1 单井同步回转增压技术原理

1.1 技术原理

单井同步回转增压设备核心装置为同步回转多相混输泵[4],通过外部发电机提供电能,其零部件主要为转子、滑板和气缸,采取径向吸入、轴向排出的布置方式,转子与气缸偏心布置,分别绕自身轴心旋转,转子外圆与气缸内圆始终相切;滑板一端通过圆头与转缸连接,另一端嵌入转子滑板槽内。转子与转缸之间形成的月牙形工作腔,通过滑板分割成周期性变化的吸入腔与排出腔,从而实现工作介质的吸入与增压排出。混输泵在运转时,主轴驱动转子旋转,转子通过滑板带动气缸旋转,实现了转子与气缸之间“同步回转”的运动方式(图1)。

1.2 工艺流程

装置外部进出口通过硬管连接,气井产气装置经过滤器(滤1)、进气缓冲流程(罐1)进入主机(机1),通过主机增压经排气缓冲流程(罐2),罐2顶部出口气相外输,底部出口润滑油经冷却器(机3)回注至进气管线,进入主机,循环使用(图2)。

1.3 设备参数

图1 单井同步回转增压装置基本结构与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2 同步回转排水增压装置工艺流程示意图

吸气压力0~4.0 MPa;排气压力≤6.4 MPa;吸气温度5~65 ℃;排气温度30~70 ℃;处理量720~29 000 m3/d;驱动方式为变频电机皮带轮;润滑方式为润滑油自润滑;主电机YB3-315M-10,75 kW、740 r/min;转速100~330 r/min。

2 试验气井选择

2.1 气井选择

同步回转增压措施气井的选择优先考虑地层压力较低、单井产量低、携液能力不足[5]、已出现了井筒积液特征的气井。

根据以上原则选出9 口气井作为措施备选井。经过进一步筛选,最终选定A、B两口气井进行试验。

2.2 试验气井基本情况

A 井投产于2012 年11 月29 日,现已累计产气837×104m3,初期配产8×104m3/d,2016 年12 月下入速度管柱后配产1.4×104m3/d。

B 井投产于2012 年11 月29 日,现已累计产气1 199×104m3,初期配产6×104m3/d,2016 年12 月下入速度管柱后配产0.6×104m3/d。

3 应用效果

3.1 A井应用效果

A 井增压装置于2018 年8 月8 日开机运行,装置累计运行491 h,装置运行期间采用“油管抽吸-外输输气”流程,开机前油压为2.21 MPa,套压为6.17 MPa。从生产曲线可以看出装置开机运行后,经抽吸作用,油套压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油套压最低降至0.90 MPa,该井井筒内积液得到有效的排出。运行期间瞬时气量保持在200 m3/h 至400 m3/h 之间,油压稳定至1.2 MPa 左右生产302 h,达到了模拟气井低压生产状态的目的。2018 年8 月31 日装置停机自产,从曲线可以看出套压迅速上升,瞬时气量逐步下降,说明该井重新积液。

该气井自试验以来,共计进行过2次关井压恢,1 次提高设备转速(更改皮带轮尺寸)。因此,可将整个试验划分为4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1 阶段:8 月7 日12:00 开井,油压12 MPa,套压11.8 MPa。8月8日7:50开机试验,油压2.1 MPa、套压4.44 MPa,瞬时气量367 m3/h。开井后油压降低并维持在1.8 MPa 左右波动,套压降低并维持在3.3 MPa左右波动,瞬时气量降低至280 m3/h左右波动,平均油套压差1.5 MPa。气井在该压力、气量状态下维持超过24 h,为进一步验证试验效果,在8月10日17:00关井压恢。

第2 阶段:8 月11 日13:00 开井,油压9 MPa,套压9 MPa。开井后油压降低并维持在1.5 MPa 左右波动,套压降低并维持在3.0 MPa左右波动,瞬时气量由300 m3/h 左右降低至260 m3/h 左右波动,平均油套压差1.55 MPa。运行压力较第1 阶段降低了0.3 MPa。为进一步验证试验效果,在8月14日10:00关井压恢。

第3 阶段:8 月15 日16:00 开井,油压9.00 MPa,套压8.79 MPa。开井生产至8月19日12:30,油压最低降低至1.22 MPa,平均1.31 MPa;套压最低降至2.36 MPa,平均2.42 MPa;油套压差平均1.11 MPa;瞬时气量平均维持在248 m3/h左右波动。

第4 阶段:8 月19 日12:30 设备停机,走旁通生产,对设备皮带轮及皮带进行更换。更换前电机皮带轮直径200 mm,皮带尺寸3 000 mm;变更后电机皮带轮直径230 mm,皮带尺寸3 150 mm;压缩机皮带轮尺寸630 mm 不变,电机转速720 r/min 维持不变。变更前压缩机变速比为630/200=3.15,压缩机转速为720/3.15=228.57 r/min;变更后压缩机变速比为630/230=2.74,压缩机转速为720/2.74=262.77 r/min;变更后压缩机转速提升约15%,设备处理量整体提升15%。16:00启动设备恢复试验,油压由2.47 MPa用时1 h抽低至1.20 MPa。瞬时气量保持在260 m3/h运行,与前期保持一致。至8月21日,油压降低至1.09 MPa左右;套压降低至2.02 MPa左右;油套压差在0.95 MPa 左右波动,瞬时气量在242 m3/h 左右波动。8月21日至8月22日,油压升高约0.13 MPa,套压升高约0.30 MPa,井筒形成小幅积液现象。8 月22日12:00,同步回转设备进气罐积液已满,设备停机走旁通进行生产,对设备进行排液。13:40启动设备恢复生产,至8月22日晚,油压已抽低至1.10 MPa;套压由3.34 MPa 降至2.38 MPa,并呈现出持续降低趋势;油套压差由1.41 MPa降至1.28 MPa左右。

该井试验中累计总产量14.284 5×104m3,日均产气量0.571 4×104m3,措施前平均日产气量0.198 2×104m3,措施后平均日增产气量0.373 2×104m3,累计总增产9.680 8×104m3。试验过程中共出现4次停机排液过程,总排液量约6 m3(进气缓冲灌容积约1.5 m3),每次停机时间约1.5 h,8 月31 日1:00 停机,该井试验结束。结合图3可看出同步回转增压措施实施后除了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外,还将该井连续生产时间由16 d左右延长至45 d。

3.2 B井应用效果

B 井装置于2018 年10 月23 日开机运行,装置累计运行327 h,装置运行期间采用“油管抽吸-外输输气”流程,开机前油压为3.0 MPa,套压为15.1 MPa。从图4 生产曲线中可以看出装置开机运行后,经抽吸作用,油套压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油套压最低降至0.90 MPa,有效排出井筒内积液。运行期间瞬时气量保持在200 m3至400 m3之间,油压稳定至2.3 MPa 左右生产244 h,达到了模拟气井低压生产状态的目的。

2018 年10 月23 日15:00 开井,油压3.00 MPa,套压15.10 MPa。10 月27 日5:00 外输管线冻堵停机,11 月2 日19:00 启机油压2.40 MPa,套压3.15 MPa,瞬时气量372 m3/h,至11月3日19:00油压稳定至2.30MPa,套压3.15 MPa 左右,油套压差0.85 MPa波动,瞬时气量在325 m3/h 左右波动,11 月4 日20:00 套压开始升高,11 月7 日14:00 上升至6.39 MPa,说明井筒内有大量积液产生。11月8日8:00油压稳定至1.10 MPa,套压稳定至2.55 MPa左右,11月9日套压有小幅上涨,说明井筒内有积液产生,11 月11日10:00 设备停机排液。13:00 启机至11 月12 日4:00 油压降低至1.1 MPa,套压降低至2.25 MPa。至11 月12 日16:00 油压上涨1.50 MPa,套压上涨0.85 MPa,再次停机排液。考虑到冬季环境温度低造成排液困难,终止试验。

图3 A井生产曲线

图4 B井生产曲线

该井试验中累计总产量13.570 2×104m3,日均产气量0.646 2×104m3。该井措施前平均日产气量0.305 3×104m3,措施后平均日增产气量0.340 9×104m3,累计增产8.685 4×104m3。试验过程中共出现5次停机排液过程,总排液量约7.5 m3(进气缓冲灌容积约1.5 m3),每次停机时间约1.5 h,11 月13 日8:00停机,该井试验结束。结合图4 看出同步回转增压措施实施后除了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外,还将该井连续生产时间由15 d左右延长至31 d。

4 结论

1)同步回转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达到了降低油套压的效果,通过抽吸作用,使压降能力与瞬时气量变化趋势负相关,达到气井增产与排水采气的目的。

2)同步回转设备在抽吸过程中,通过缓慢降低油压,使瞬时气量维持相对稳定,可以达到延长气井连续生产时间的效果。

3)该设备处理能力有限,仅在一定气量范围内可以起到排水采气的作用,当气井产能超出范围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开展同步回转增压措施选井时应考虑气井产量与增压设备处理量的匹配问题。

4)单井增压生产有效达到了排水采气的目的,可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已生产时间较长的气井,在配备大排量增压设备的情况下实现整个井丛增压生产。

猜你喜欢

气井油压气量
便携式发动机燃油油压管外检测装置设计
2015款Jeep牧马人车无法升至4挡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做人要有气量,交友要有雅量
气量可以学习吗
自动变速器阀体的液压控制
——次级调压阀
王旦的气量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