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眼”入手 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2020-06-02李启科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眼伯牙詹天佑

李启科

诗有诗眼,画有画眼,文章也有它的“眼”。一篇文章,一旦有了修辞艺术的眼,就会鲜活起来。传神写照,妙即在“眼”,犹如高手下棋,一子领先,而满盘生风。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引领学生精于捕捉“文眼”,善于发现“文眼”,从“文眼”入手,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一、紧扣“文眼”,精读课文

“文眼”,并非指行文中某个字用得传神、巧妙,或是某句话显得精辟、蕴含哲理,它是行文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精心写就的“慧眼”,更简单地说就是主题思想的聚焦点。一篇文章,总有一个主旨,即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是通过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在组成文章的众多词句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词、句在文中起统领全文的作用。那么,这个词或这个句子,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文章来说,“文眼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窗户”。阅读时,只要抓住“文眼”,紧扣“文眼”,就可以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詹天佑》一文开篇就直抒主题:“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就是这篇课文的“文眼”。教学时,教师就应该紧扣这一“文眼”,抓住“杰出”和“爱国”这两个关键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就会发现:“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些句子充分表现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詹天佑是一个十分杰出的工程师。同学们经过合作交流后,很快就能找出课文中讲述詹天佑是一个十分杰出的工程师的句子,如:“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種‘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样教学,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在紧扣“文眼”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巧用“文眼”, 梳理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结合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善于以“文眼”为“轴”,充分利用所捕捉到的“文眼”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感悟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与作者及文章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在自主读文探究中领悟到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这两个情境。在教学中,学生对老人喂海鸥这个情境较易把握,但对海鸥送老人这个情境较难理解。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抓住“意想不到”这一“文眼”,引导学生习文悟情,理解课文内容。首先,笔者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意想不到”,然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有关句子,如:“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在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之后,笔者组织学生通过感情阅读、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等方式来理解“意想不到”这一“文眼”(连声鸣叫的情境——意想不到;瞻仰遗容的情境——意想不到;落地肃立的情境——意想不到;扑成旋涡的情境——意想不到),在学生的头脑中深刻地留下了四幅海鸥送老人的难以抹去的画面,有效地整合了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又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文眼”是“神机妙算”。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回归课文,梳理课文内容,通过交流互动谈谈诸葛亮算到了什么。让学生在集思广益中达成共识,知道诸葛亮一是算到“人”——周瑜心胸狭窄,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二是算到“天”——三天后必有大雾锁江;三是算到“地”——北高南低,顺风顺水,曹军无法追赶。从而抓住了“神机妙算”这一“文眼”统领教学,对课文的句段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知人、知天、知地,的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三、善用“文眼”,揭示主题

“文眼”是文本的情感密码,是文本解读的关键和核心,能找出“文眼”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有“文眼”,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文眼”是“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桂林山水》一文的“文眼”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落花生》一文的“文眼”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些“文眼”,是课文聚精传神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聚集,是文章的“闪光点”,具有揭示文章的主题,确立文章的结构、奠定语言的风格及升华作者的情感等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文章中的“文眼”,紧紧围绕“文眼”,寓“文眼”于具体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放在文本具体的语境中细细品悟。只有抓住“文眼”,紧扣课文内容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文眼”在具体语境中所蕴含着的更为深层的含义。如《伯牙绝弦》一文的“文眼”是“知音”。对于“知音”的本义,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即“好朋友”“知心好友”。当学生围绕“知音”展开学习探究时,也会很容易找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等语句进行品读、体会。但是,这样的理解还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也只是“知音”还是“难觅”。因此,教师要紧扣“文眼”,联系上下文来深入语境,让学生品读课文中“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现的不同之处,再结合课文细细感悟,想象“伯牙鼓琴,志向何在”的丰富的琴弦之音;想象“钟子期必得之”的通晓琴音之外的鼓琴者之心境。这样,就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伯牙一块儿低吟——“良朋皆有,但知音难求”;与伯牙一起哀痛——“世再无知音”;进而进入伯牙之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通过这样的教学,在全面把握“知音”意思的同时,让“知音”在具体化、形象化与情感化的过程中裹着浓浓的情感,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使文章的中心得到升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眼”,以“文眼”为“轴”,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文眼”,巧用“文眼”,理清课文的脉络,学习课文、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基调与内在律动,进而使整篇文章的精神风貌得以映射,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猜你喜欢

文眼伯牙詹天佑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高山流水
散文阅读有方法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
巧用“文眼”,为阅读教学增效
伯牙学琴
火车自动挂钩不是詹天佑发明的
散文贵有“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