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导向的河北省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20-06-02霍月红

关键词:河北省人才语言

霍月红, 高 敏

(1.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2.北京多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在“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2020冬奥会、中国(河北)自贸区获批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引领下,河北省对外开放迎来崭新篇章,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石家庄国际数博会、廊坊国际经洽会、崇礼论坛、冀商大会等大型对外合作平台蓬勃发展,这必将从需求端为河北省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和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北省语言服务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学历教育体系架构基本健全。但对比河北省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端,当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理念相对滞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与实际需求对接不够紧密,造成实际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的严重失衡。因此,必须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与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效联系起来,探索具有河北特色的高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策略,提升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一、 河北省语言服务人才需求现状调查

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语言服务产业进入繁荣发展期,2019年6月底,我国营业范围含有语言服务的在营企业369 935家,比2018年上半年末增加了近5万家;2018年底,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在营企业9 734家,比2018年上半年末增加了82家,语言服务总产值为372.2亿元,单个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382.3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加了12.9亿元和10万元。这说明语言服务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亟需大量高水准、全方位、应用型的语言服务人才。根据欧洲语言服务行业认证标准(Translation Services-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语言服务人才至少应具备六种职业能力,即翻译能力、语言能力、研究能力、文化能力、技术能力以及专业领域能力。[1]由此可见,语言服务人才与传统的翻译人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翻译+”或“+翻译”人才,即具有语言转换能力、翻译技术能力以及翻译项目管理能力的复合型翻译人才。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语言服务人才市场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河北省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供真实、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培养策略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翻译服务单位、大中型涉外贸易企业以及专业翻译公司的管理人员和翻译从业人员,采用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访谈调查即通过面对面交流、电话咨询、新媒体互动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35份,其中有效问卷123份,重点考察语言服务行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总体需求以及素质能力要求。

(一)需求语言服务人才的产业领域

通过新媒体以及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调查和访谈,考察目前河北省急需语言服务人才的产业领域分布,并制定成为10级评价量表,纵轴以10为最高,横轴表示翻译专业领域(如图1所示)。调查显示,医药化工、工程机械、能源电力等优势产业仍然为河北省主要的语言服务人才需求领域,访谈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一致。调查还反映出,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和北京、张家口携手承办2022年冬奥会,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未来几年的河北省语言服务市场整体仍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国际会展、国际商务谈判、旅游等领域需求旺盛,市场需求结构向小语种、新媒体、在线语言服务平台方向调整,对具备管理、人文、理工、农林、医药等专业背景的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成为主流。

图1 急需语言服务人才的产业领域分布

(二)语言服务人才职业岗位需求

调查发现,各类语言服务单位对岗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专业化的趋势,而高级译审、翻译项目经理等是目前需求最高的语言服务人才岗位(如图2所示)。高级译审指的是在某领域中具有丰富翻译经验的人员,其需求量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除此之外,文档排版员和技术协作员等岗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图2 语言服务人才岗位需求分布图

(三)语言服务人才专业要求

问卷结果显示,语言服务行业对本地化语言服务人员需求占28%,对有工作经验的翻译人员和语言类专业人员需求分别占22%和20%(如图3所示)。除了语言类专业人才之外,该行业还需要大量的非语言专业人才,例如行政管理类、计算机类、文秘类等。而根据语言服务单位所擅长领域的不同,可能还需要某些具体领域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高校培养的专职翻译人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图3 语言服务人才专业需求分布图

(四)语言服务人才的能力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政府的翻译部门、涉外贸易企业还是翻译公司,在人才能力素质方面关注度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本地化服务、翻译实践经验以及专业领域背景知识,同时,受访单位还对语言能力资质、职业素养以及心理素质呈现出递增的关注度(如图4所示)。除了强调本地化服务和翻译实践经验等能力之外,语言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编辑和审校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力、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等也越来越关注。

图4 语言服务人才应具备能力

二、河北省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主要依托省内拥有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权的高校。目前河北省拥有MTI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共10所,开设翻译本科专业的高校共4所,对比省内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培养单位和人才培养的数量并不少,但各培养单位的特色和优势不突出,定位不清晰,专业内涵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一)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自2007年我国第一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以来,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翻译专业培养模式,以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如上外、广外注重口译人才培养,南京大学则强调笔译人才培养,同济大学重在培养科技翻译人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要培养高级军事翻译人才。[2]就河北省而言,各培养单位都在寻求与本校办学理念和优势学科的结合点,突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特色,但通过查看河北省拥有MTI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发现实际办学情况与官方网站宣传的办学定位有一定差距,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并没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专业导向,这使得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多元需求缺乏衔接,也使得语言服务单位新入职人员上手慢,二次培训成本高。

(二)过度重视专职翻译人才培养

纵观国内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整个学历教育体系构架已经健全,但大部分高校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通病都是过度重视专职翻译人才培养。就高校的课程设置而言,大部分省内高校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集中在双语能力、翻译技能、翻译理论等理论方面的课程,翻译专业或MTI授权点实践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内作业、课外自主实习阶段,特别是高级语言服务人才所需的本地化服务能力、职业服务意识、交际能力等职业素养的课程相对较少,这不利于提升语言服务人才的综合素养,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然而河北省10 所高校 MTI 师资力量总体而言都还有待加强。首先,MTI导师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失衡严重,教授职称教师人数比例偏低,博士学历教师人数严重缺乏。其次,MTI师资队伍翻译素质有待提高。河北省高校职称晋升主要以科研立项、科研成果为评审标准,没有翻译实践能力的相关要求,导致 MTI 师资队伍过于关注科研活动,忽视翻译实践活动,很多讲授翻译相关课程的教师只具备翻译理论知识而缺失翻译实践能力。据了解,省内10所高校MTI师资队伍中拥有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高级翻译资格证书者寥寥无几,比如河北某省属理工院校MTI师资队伍中无一人拥有国家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最后,教师翻译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很多教师的翻译教学活动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照本宣科式进行理论灌输,教学形式、方法单一,没有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未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政产学研”合作规模不大、力度不够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服务人才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一部分,单靠高校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就要探索“政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河北省高校近年来开始重视校企协同育人,建立MTI实习基地,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与企事业部门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共同指导MTI研究生。但很多高校因“双导师”制执行难度大、考核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很多学生未能进入实习基地和校企协同平台进行实践,没有积累足够的翻译实战经验,毕业后难以尽快适应翻译工作,使得校企协同育人成为一句空话。

三、创新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一)统筹规划,突出校本特色

由于MTI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可以以省、行业或者产业为基础统筹协调发展,适当分工,从而防止“一窝蜂”,克服同质化。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结合区位经济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量力而行,着重培养适应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2]河北省现有的翻译硕士培养单位,要充分发挥高校的自身优势,结合校本特色与优势专业,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之路。具体来说,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学院教师的能力分配或者整个学校的优势学科确定一到两个优势专业。对于根据教师能力分配的专业方向,可以采取邀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进校开设课程的方式提高MTI学生的专业知识;对于以学校层次确定专业方向的,应由该优势专业的教师为语言专业学生开设相应难度的专业课程或者派翻译专业学生到优势专业进行学习培训,以直接高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河北省设立翻译专业和MTI专业的高校应围绕电力、纺织、化工、轻工、医药等支柱产业逐步建立有特色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如河北经贸大学应着力培养商务翻译人才、华北电力大学重点关注电力翻译人才培养、河北科技大学偏重科技翻译人才培养、华北理工大学则聚焦工程类翻译人才培养等,从而为河北省语言服务行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河北科技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学校一直以“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办学宗旨。MTI教学在服务于学校办学宗旨的前提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逐步凝练出了“技能为体、方向为用、复合培养、实践育人”的办学方针,具体体现在“专业+方向”、“方向+外语”的“双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上,即针对本科是英语专业的MTI学生,主要加强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的培养及拓展;对于本科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其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双平台”建设的实施,使学生逐步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并加以引导和训练,真正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增加其就业的竞争力和职业的适应力。

(二)需求导向,优化教学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翻译势不可挡地走进语言服务产业,语言服务人才将要在效率、效益上与机器竞争。因此,语言服务人才的综合素养成为制胜法宝。“与欧洲翻译硕士相比,我国的MTI项目仅侧重于语言转换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没有放到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中进行系统考量。”[3]“职业素养是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译者除了要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文化及翻译技巧知识的掌握之外,尤其要注重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创造性处理语言的能力。”[4]因此,应当积极增设如“本地化服务能力、文字排版技术、职业服务意识、交际能力、技术写作、多语种翻译、术语学、文献学”等有关职业素养的课程,有效提高语言服务类学生除“智力因素”能力之外的“非智力因素”能力(如图5所示)。

图5 高校语言服务类专业应重点关注的课程

此外,实践教学也是专业学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当强化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将翻译实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河北科技大学MTI教育中心以真实的项目为依托,结合学院和学生实际,采用校内翻译工作坊探究式翻译实训的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由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和学生组成的翻译共同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方向定位,由校内导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有实战经验的校外导师给予行业指导,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共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将全班同学分成4到5人不等的学习小组,每周给每个组分别指定一些真实或虚拟的翻译任务,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小组每个成员每周变换一种角色和身份,轮流承担翻译项目经理、译员、审校员等任务。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处理各类翻译文本,熟练操作相应的机辅翻译软件,拓展相关的知识结构,在模拟的翻译工作环境中应用、检验所学的相关翻译知识与技能,提高翻译水平,培养学生的协同翻译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翻译项目管理能力。

(三)多措并举,加快“政产学研”合作步伐

高校“政产学研”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整合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政策资源、教育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5]目前关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一般为校企合作,形式主要为师资合作、实习基地、课程设置等。[6]例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建实习基地;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共建翻译实验室。基于已有的合作案例,河北省高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单位在确定了一到两个特色翻译方向之后,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与区域市场中相应的语言服务机构对接,整合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资源,将 “政产学研”合作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专业与职业共建、知识与技能并重、成果与效益共享的目的。

河北科技大学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企业合作建立翻译实训实习基地,完善学校企业“双导师”制,严格考核学生在企业中的翻译工作,重视对翻译实践过程的考核评价。目前,已经与河北国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辛集)、中国翻译协会(LSCAT)河北分公司等7家企事业机构建立了工作站,为 MTI 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这7家基地均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双方有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都会派学生到各个工作站进行嵌入式实习实践,联合培养单位为实习生配备企业导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这些基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职业理念和职业素养,满足了高水平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需求。此外,我校还积极与政府部门外事单位合作,为在河北省举办的各级各类外事活动、国际性博览会、论坛、赛事提供语言服务,为学生创造国际级别的实践机会,如2015年的“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2019年的“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都有我校学生作为志愿者提供语言服务。2017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河北之夜’主题活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我校9名翻译硕士导师和6名翻译硕士研究生为大会提供语言服务,也是河北省惟一受邀参会的高校语言服务团队。

当然,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是一个长远系统工程,仅靠高校培养单位多开设几门特色课程、多建立几个实习实践基地是远远不够的,要创建一个立体化、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仍然任重道远。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才是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专业语言服务人才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河北省人才语言
人才云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语言是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