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技与经济融合特征的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型构建

2020-06-02孔慧珍陈振鹭薛景梅

关键词:子系统河北省创新能力

孔慧珍, 陈振鹭, 薛景梅

(1.河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京张联合承办2022冬奥会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创新体系持续改善,但创新能力与经济大省地位不协调,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能力“三偏低”问题突出。因此,探讨建设既遵循科技创新特征又突出科技与经济融合特征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十分必要。本论文在分析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和建设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型,为完善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一、河北省创新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经济综合实力基本情况

1.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2013到2017年,河北省生产总值从28 387.44亿元增加到34 016.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 295.62亿元增加到3 233.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3 194.2亿元增加到33 40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 227元增加到30 54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 188元增加到12 881元。(见表1)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11.9∶52.2∶36调整到2017年的9.2∶46.6∶44.2;服务业比重和贡献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8.4%,增速为11.4%,高于规上工业增速8个百分点。①新能源、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技术制造领域增加值分别增长17.2%、15.3%、14.9%和13.9%[1],钢铁、石化等传统工业增加值占比下降。

表1 2013~2017年河北省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指标数据

注:数据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4~2018)。

(二)创新体系建设绩效情况

1.创新主体实力不断壮大。2015年以来,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17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 1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5.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推动河北省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石家庄和保定两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石家庄高新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15强;2017年,30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 425亿元,增速高于河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20个百分点。①

2.创新绩效水平不断提升。2013~2017年,河北省R&D经费投入由282.5亿元增加到452.0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由1.00%增加到1.33%,R&D人员全时当量由89 988人年增加到113 191人年,有研发活动企业数从853个增长到2 218个,所占比重由6.11%增加到15.00%;财政科技支出由49.8亿元增加到69.1亿元,增加了38.8%;2013~2017年,河北省专利申请量实现了翻番,专利授权量增加了9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1.01件增加到2.88件。(见表2)

表2 2013~2017年河北省创新投入及创新产出主要指标数据

注: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4~2018)、《河北经济年鉴》(2014~2018)。

3.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河北省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数量达到897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54家。(见表3)各类孵化器总数超40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6家,在全国排第14位;国家级众创空间86家,在全国排第6位。打造了“一南一北一环”三大战略性标志性平台,京津冀合作共建科技园区数量达到55个,创新基地62个,吸引1 350多家京津高科技企业落户河北。[2]河北省国际合作基地数量达到102家,其中,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家。河北省各类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总数达94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3家。2017年,河北省共签订技术合同12 520项,技术成交额396.51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吸纳京津技术交易额164亿元,增长55.7%,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的功能不断增强。①

表3 2017年河北省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和类型

注:数据来源:依据河北省科技厅资料、网上收集数据整理。

4.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2017年,河北省基础设施投资8232.7亿元,增长15.3%。深入推进“双创双服”活动,全社会“崇尚创新、容忍失败、敢于冒险”的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效果明显的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方案、法规,以创新驱动河北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支持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二、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求

(一)河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

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2014)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2018),河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13年的39.07%提高到 2018年的48.78%(见表4),提高了9.71 个百分点,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5位提高到 22 位,增速位居全国第4位。[3]

表4 2013~2018年河北省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及全国排名

注: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2014)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2018)整理。

(二)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总体特征

1.创新能力与经济大省地位不协调。依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8》数据,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值21.97分,排名为第19位,与排名第一位的广东省相差338.58分,与排名第二的北京市相差32.33分,与排名第七的天津市相差10.17分。比较2013~2018年河北省国民生产总值与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见表5)可以看出,多年来,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大省地位并不匹配,GDP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0,而创新能力排在20名以后(除2018年)。可见,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河北省GDP排名呈现出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增长潜力不足,亟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表5 2013~2018年河北省GDP排名与创新能力排名对比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2019)、《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2014)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2018)。

2.创新投入偏低。2013~2017年,河北省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R&D经费投入强度、财政科技支出占比、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河北省创新投入水平偏低,见表6。

2017年,河北省R&D经费投入强度为1.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0个百分点,低于排名第一位的北京市4.31个百分点,低于天津市1.14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在2013~2017年间没有较大变化,基本保持在1%左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说明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作为核心创新主体的企业,科技投入水平明显偏低。

表6 2013~2017年河北省创新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数据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2018)、《河北经济年鉴》(2014~2018)。

图1 2017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R&D经费投入强度②

3.创新绩效偏低。依据相关数据分析,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创新能力较高的省市相比,河北省创新绩效水平依然偏低。选择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两个相对指标,比较河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发现,河北省指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如图2所示)。以2017年为例,河北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88件,仅为全国平均水平(9.8件)的29.4%,河北省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为11.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

图2 2013~2017年河北省创新产出与全国水平对比③

4.企业创新能力低。企业是区域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主体。近年来,在河北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高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快速增加,但存在起步晚、基础差等诸多因素,总体规模依然不足,创新投入依然偏低,创新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重量级、旗舰型创新领军企业。2017年,企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0.84%,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6.4%。

综上所述,近年来河北省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创新能力与经济地位不协调,创新能力的全国排名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国排名;特别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兄弟省市相比,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企业创新能力“三偏低”问题尤其突出。基于上述分析,河北省迫切需要构建基于科技与经济融合特征的区域创新体系,以改善区域创新体系 “三偏低”问题,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助推经济持续发展。

三、基于科技与经济融合特征的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型

(一)区域创新体系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尚无统一定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应具备以下基本内涵:一是在特定开放区域或一定空间范围内,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组成一个网络系统;二是以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为创新主体;三是各创新主体通过互动形成联系密切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四是各创新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进新知识、新技术的孕育、生产、流动和转化;五是不仅强调行为主体的创新绩效,而且更重视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六是以促进区域内创新活动为目的,通过一定机制维持自身运行,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4]~[12]

(二)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类型分析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涉及经济和科技两个方面。基于区域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两个维度,可以将区域创新体系分成四类,即科技经济融合型、科技能力提升型、科技能力转化型、科技经济提升型。(如图3所示)

图3 区域创新体系与科技经济关系图

以2017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实力与综合科技创新指数排位数据,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DP中位数为横坐标原点,以综合科技创新指数50为纵坐标原点绘制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体系类型散点图(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河北省位于综合科技创新实力弱(低于50)、经济实力强(高于平均水平)的象限,属于科技能力提升型。

图4 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创新体系分类

(三)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型构建

根据河北省科技和经济融合特征,采用“理念—结构—运行—绩效”组织系统模型构建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型(如图5所示),该模型包括四大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理念子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结构子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运行子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绩效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又包含众多要素,同时各子系统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

1.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理念子系统

理念子系统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定位系统,统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全局,决定结构、运行子系统,对绩效子系统具有导向作用。

根据河北省在全国各省市创新体系分类中所处区域位置,属于经济强、科技弱的科技能力提升型,科技尚未形成支撑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定位为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区域内具有科技与经济融合特色,并与地区资源相关联,推进创新输入输出的复杂系统,具有输出技术知识、物质产品和创新效益的功能,在整个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系统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对其他子系统具有理念上的指导意义。

图5 河北省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型

2.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结构子系统

系统结构的本质是承担系统的功能,从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出发,针对区域创新体系需求,河北省应构建以创新决策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创新环境为保障,以创新服务为基础,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因此,该体系结构由四部分组成。

(1)创新决策体系。该体系主要是创新主体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外部环境影响、创新活动的预期收益等多种因素进行持续决策,并通过政策制定、制度创新,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政策引领。

(2)技术创新体系。该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主要是通过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和提升创新主体质量,深化协同创新,持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3)创新服务体系。该体系主要是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服务,通过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在创新主体之间建立起联系紧密的“管道”,有效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4)创新环境体系。该体系主要通过人财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文化建设,为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保障,引导创新资源聚集和流动,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区域创新体系结构子系统构成及关系

3.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运行子系统

运行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必要环节。根据河北省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运行子系统包括创新政策协调机制、创新管理改革机制、创新主体壮大机制、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关键技术突破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平台建设机制、人财资源强化机制、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创新文化建设机制。[13]十大机制各有自己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理,同时又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图7所示。

图7 区域创新体系运行子系统构成与结构子系统关系

(1)创新政策协调机制。创新政策协调机制是通过协调区域为实现创新发展而推出的相关政策组合,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激发区域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保护区域创新成果和创新市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区域创新政策包括政府制定的财政、科技、教育、人才、税收、金融、产业等领域鼓励创新的政策,可以用政府制定的鼓励创新政策以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来衡量。

(2)创新管理改革机制。创新管理改革机制的核心是以改善创新环境为基础,通过对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的管理改革,加强创新政策宣传,促进创新政策落实,优化创新服务机构和创新项目设置,加强创新管理人才、智库建设,最终提高区域创新效果。因此,可以用创新政策宣传情况,创新政策落实效果,创新服务机构设置、职能与运行,创新项目设置情况,创新管理人才、智库建设等绩效指标来衡量。

(3)创新主体壮大机制。创新主体是具有创新能力并实际从事创新活动的人或社会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重要的创新主体,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也是创新主体的重要因素。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增强创新主体实力,壮大创新主体力量,使创新主体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弱变强,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用区域内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独立科研机构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进行衡量。

(4)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是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作用下,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协同创新合作主体为实现创新系统协同倍增效应,提升科技创新协同能力,彼此之间在自发形成的协调一致、沟通协作、有序互动的协同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和规范,其目标是改进区域协同创新机构建设,完善区域协同创新机构职能,优化区域协同创新机构运行,增进区域各创新主体之间在科技论文、专利、科研项目等领域的合作。可以用区域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情况,区域协同创新机构设置、职能与运行,科技论文、专利、项目合作情况以及产学研联盟建设情况等指标进行绩效评价。

(5)关键技术突破机制。关键技术突破通常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发起,在一定的市场需求(突破性产品)、技术需求(共性关键技术)和知识需求的驱动下进行关键技术开发,通过突破性产品的商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理论知识创新实现创新绩效提升,达到关键技术突破的目标。可以采用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数、发明专利数量、科技成果数量和科技获奖数量进行衡量。

(6)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14],涉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政府、金融机构、技术市场等多元主体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用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技术合同转让金额,技术开发/服务合同金额和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产值等指标衡量科技成果转化效果。

(7)创新平台建设机制。科技创新平台是在一定区域内,整合、集聚科技资源,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知识流动和扩散为目标,支撑和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具有开放共享特征的科技机构或组织,主要包括各类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可以采用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数量,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数量进行评价。

(8)人财资源强化机制。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创新活动投入的核心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也是决定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人力和财力资源投入的数量、质量、结构,直接影响创新绩效水平,决定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及科技综合实力。可以用科技活动人员数、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例、R&D经费占GDP比重和风险投资规模等指标进行评价。

(9)新兴产业发展机制。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成长性等特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均将新兴产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重点,通过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和科技服务业比重,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可以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进行评价。

(10)创新文化建设机制。创新文化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石与灵魂,是唤起社会成员创新意识、激发社会成员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一种特有文化,通常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可以采用创新科普会展、媒体创新宣传、创新教育培训、双创中心建设等手段促进创新文化建设。[15][16]因此,可以采用创新科普会展、媒体创新宣传、创新教育培训和双创中心建设数量和效果进行评价。

4.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绩效子系统

河北省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运行子系统的运转效率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绩效,也就是说系统绩效需要通过十大机制的有效运行得以实现。因此,本研究采用创新体系建设水平指数评价系统绩效。通过对创新体系建设水平指数进行评价,确定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转效率,对理念子系统、结构子系统、运行子系统进行反馈调节,为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指明方向。因此,河北省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绩效子系统由四级指标评价组成:一级指标为河北省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水平;二级指标为创新决策、技术创新、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四大创新体系;三级指标为十大机制,即: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平台、人财资源、产业发展、创新文化;结合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以及专家建议和文献研究[17]~[20],确定四级指标为36个具体评价值,见表7。

表7 河北省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7)

四、总结

通过对河北省创新体系建设情况和建设需求深入分析,发现河北省创新能力与经济地位不相称,特别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兄弟省市相比,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企业创新能力等“三偏低”问题尤其突出。因此,本论文提出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并从理念、结构、运行和绩效四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强化型区域创新体系模型,希望对解决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 “三低”问题和提高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于网上资料搜集、计算和整理。

②数据来源: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③数据来源:依据《河北经济年鉴》(2014—2017)和国家统计局相关年度数据整理。

猜你喜欢

子系统河北省创新能力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子系统脆弱性比较分析
——以大别山区9县(市)为例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