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实效性策略

2020-06-01吴艳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生写作能力

吴艳华

摘 要:当前,作文教学依然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短板。作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交差”现象严重;二是作文教学比较随意,写作指导不能循序渐进;三是读写与生活脱轨,课内与课外不能有机结合。面对作文教学的困境,教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寻求对策。作文教学策略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并采用的作文教学的有效教法和学法。教师在对初中生的写作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在继承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有效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语文部编教材的推广应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例的写法研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关键词:初中生 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 序列训练 自评互改 写作成就感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2.027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短板。初中生生活范围狭窄,缺乏对人和事认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阅读量较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而写出的文章平淡干涩,缺少对实际生活的真情实感。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为: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紧扣教材,序列训练,读写有机结合,探索范文写作技巧;采用自评互改方式,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一、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以教材选文为蓝本,课堂听说读写为手段,循着文本探技巧学写作,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训练,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以达到与人交流的最佳目的。例如:让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成为常态,鼓励初中生读佳作、创作口头作文、说顺口溜、演课本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让他们自得其乐。而作为教师只需适时指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点拨即可,让学生徜徉在劳有所获的快乐当中。教师也可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分期装订成册,在班内、校内传阅。这样做会让学生在别人的赞誉中获得满足感。教师还可将作文中优秀段、句供全班学生分享鉴赏,被教师选中的学生会对自己未来写作产生十足的信心,愿意更加努力地去写作,而那些没有被选到的学生会努力地学习去追赶别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向相关的报纸、杂志等媒体投稿。笔者曾经教过一名写作困难的初一学生,他的习作在《新作文》期刊中发表后,他有事没事总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看法,还会主动找教师帮他修改作文。鼓励学生投稿能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催发学生自我写作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紧扣教材,序列训练,读写有机结合,探索范文写作技巧

在部编教材的推广应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采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课本就是例子,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编者精选的名篇和范文,无论是语言还是思维都堪称典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本为范,引导学生多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推敲作者的谋篇布局,获取作者写作灵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要求,结合国内外前沿教学理论实践,参阅相关文献资源,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范例,依据学校学生当前的实际写作水平,以及自己历年来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掌控情况,深挖细研单元文本中可借鉴的写作技巧,再与单元作文习作要求相结合,总结归纳研究出一套完整有效、操作性强的作文教学策略。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作文提供技巧性指导,唤起学生写作自信,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强化语言积累和运用,加深对课文构思和立意的体会和学习,深切感悟和运用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选取文本精彩语段进行仿写,使文本精华内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使学生语言更富表现力。

最后,教师还可根据教材编排,有序列、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教学与训练,一课一得或者一单元一得。教材文本是指选入语文教材作为范文来供师生阅读学习的课文,具有积极的思想、健康向上的主题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提倡学生每学一课务必学会一个写作技巧或收获写作心得,学完一单元总结整理写作心得。

通过对课例的写法研讨,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中学,并能联系生活实践,多思考,举一反三,还要让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写出佳作,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范文的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可以运用风格多样的语言,或深情回忆,或怀景仰之情,或字斟句酌,学习这类范文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适时仿写名篇,从喜欢的作品入手,把抽象的东西转变为具体的语言。这些名篇中写人记事渲染力强、用词准确规范,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名篇中有价值的内容与文笔,对学生快捷地进入写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激励学生精读课内、课外作品,丰富写作素材,将写作训练与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更大的提升。教师要努力进行“教材整合、单元整合、类文整合”,让学生从“知”到“悟”到“行”,從而稳步提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借书活动,从向别人借书读开始,敦促每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优美语句,分享书中亮点。教师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读得广、学得多,愿意仿写,下笔如有神,自然可以写出好文章。

三、采用自评互改方式,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从写作心理的角度看,学生视写作为负担,没有投入感、成就感,加上每次都是同一个教师修改评价,对学生的熟悉程度高,给分定性,所以,需要增加学生作文的“点赞者”来帮助学生克服“厌写”心理。从学生作文评价方法来看,教师可尝试将多种作文批改方式相结合。除了面批作文外,尝试让学生互批互改、相互学习,教师的“下水”作文也可与学生多角度展开交流。文水县开栅中学开展了“培养初中学生自评互改作文能力”的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初见成效。

具体作文自评互改做法如下:一是自我批改。学生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并修改,可以是字词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二是小组讨论后批改、生生互改。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学功底、鉴赏能力有差异,集长处、补不足,在批改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三是教师批改。教师检查互批互改结果,对作品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及时补充、面批,保证批改质量。四是再次批改。学生仔细阅读经过师生一步步批阅过的自己写的作文,结合批语再次修改。学生自评互改这一作文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自主学到了作文的写作方法,提高了作文鉴赏和习作修改能力。学生和批阅教师都是评卷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评价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文章初始批改时应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提纲进行拟写。若要较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就要对文章结构和材料进行恰当的安排和运用。片段作文修改练习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先不考虑整篇文章的结构、主题等诸多因素,可单就文中的人、事、景、物等局部内容做单一性的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写作中基本的方式、方法。比如描写人的外貌,或写对某件事情片段的记忆,或写某一季节特定的景和物等,写作的方式、字数都不做统一要求。同时,进行完整的作文批改练习时一定要做好主题思想的提炼,要求每位学生做到平时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中激发灵感。

总之,教师应该注意强化作文训练,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把时间精力花费在作文前材料的积累和收集上,在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所下功夫甚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的文章更出彩,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在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因材施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带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 潘洁《培养初中生“自觉写作”的教学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雷士超《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29期。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初中生写作能力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