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论

2020-06-01叶紫欣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王小波血性心怀

叶紫欣

“比国王更伟大的是什么?”

“是英雄。”

——《海王》

我们生活在一个廉价的“英雄”时代。太多舆论的喧哗,使得这个原本象征伟大的词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温度。一些被现代舆论吹捧出的“英雄”,不但没有引导积极的价值取向,反而带动了上行下效之风的猖獗,不可不说是社会的悲哀。

私以为非常时期的英雄不可信——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提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个知青跳下河去追被水冲走的电线杆,结果淹死在河里。他后来被追认为英雄——通过这件事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即使有一根稻草掉进河里,也要不顾一切捞上来。我和王小波一样,对这种英雄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如此英雄,是盲从和迷信的雜糅,只不过置于狂热的个人崇拜时代背景下,便被粉饰成了所谓的英雄。细究其实质,除了被鼓吹成崇高的人所共知的虚伪,又还剩什么?

再者,十全十美的英雄也不可信——试问人生于世,如何能一尘不染,白璧无瑕?那些有如神祇的英雄,是高于现实的美好幻想,只能令人仰望和惊叹,而不具现实的借鉴意义。他们本不作为真实的人类形象来塑造,又如何能对“英雄”这一名号安然受之?——须知英雄的前提,也是实实在在的人,也生长在坚实的土地上,而非翱翔于万里长空。

故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其具有自身的情感弱点,但却能经受磨砺,从此坚硬如铁。即使心怀恐惧,但仍坚持毅力与信念上路,战胜内心的怯懦。正是弱点,才能闪现英雄的人性,衬托英雄的可贵。袁崇焕做出独守宁远的选择前,也曾一度畏惧过后金军的铁蹄和马刀,但踯躅和彷徨之后,是更加孤注一掷的决绝。冰冷的城墙前,一场宁远之战,他孤身一人,心怀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决心,一战成就不朽。如此即是英雄,即使身处绝境,内心痛苦万分,也坚持做他认为对的事,绝不放弃。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如是说。故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亦是因其敢于冲破万马齐喑的社会黑暗,自铸伟词,卓绝千古。晚明文人之风骨,尽集于李贽一人。他是思想的大叛徒、真豪杰,与当时的大谬正显其天赋的独特血性。他有力地冲击了儒学经程朱之后愈益沉重、古板、教条、反人性的思想,为沉闷的文化空气注入了新的视界和价值观。如此即是英雄,是燃烧着斗志的圣贤,自为作品集题名《焚书》,但天不灭斯文,其作“行于人间”“至今未免”,仍为吾民族葆有着不竭的血性之气。

所有的英雄都曾是凡人,但他们都能够在心底保留一丝绝勇,支撑着他们去做逆境中的奋起者、长夜里的指引者。柔软结成了名为坚强的茧,从此立志向前,历经千锤百炼,矢志不渝。

姑且再引一句电影台词作为英雄的注脚吧:

“国王只会为自己的国家而战,

而英雄,会为每个人而战。”

[简评]英雄是向死而生的“真的猛士”,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殉道者,是在不可逃脱的命运之中依然奋然前行的人。

猜你喜欢

王小波血性心怀
脚踏实地,心怀高远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心怀感恩,快乐成长
心怀
血性中国兵
心怀乾坤 明晶似锦
浪漫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