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三月三”节庆创新研究

2020-06-01任旭彬

桂海论丛 2020年1期

任旭彬

摘要:“壮族三月三”时空格局的拓展,实现了传统民俗节庆向现代旅游节庆的转型。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西应深挖“壮族三月三”节庆与部分东盟国家节庆的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联动、共建共享节庆文化品牌是“壮族三月三”的创新路径之一。把“壮族三月三”打造为国际化、多样化、系列化、集群化的旅游节庆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推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必将推动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壮族三月三”;节庆共办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1-0059-05

节庆与文化旅游具有先天的共生性。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西应深挖“壮族三月三”节庆与部分东盟国家节庆的特色,以中外联动、互促共赢的理念,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化旅游节庆品牌,不仅可以推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必将推动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一、“壮族三月三”时空格局拓展与节庆文化创新的耦合共进

2014年,“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广西地方性法定节假日,迅速走向全国。“壮族三月三”与清明节节期接近,两节合并举办,节庆持续时间长,形成了两节假日累加的法定“长假”,假期贯串整个农历三月,为两节同庆及其传统节庆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壮族三月三”空间上覆盖广西14个地级市。近年来,广西陆续组织和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2018年广西各地组织了1000多项精品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开展了“三月三”文化旅游品牌系列推广活动,举办“乡味广西暨壮族三月三走进广东”旅游推介、2017中华一家亲——桂台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旅游业界推介、“百名广东媒体和旅游达人体验乡味广西和壮族三月三”等活动。旖旎的自然风光、精美的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民俗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奇绝秀美的边地山川、诗情画意的乡土田园、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充满传奇性的少数民族形象构成了广西的文化形象,民族文化魅力与日俱增。

“壮族三月三”时空格局的拓展,使广西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形成了持续不断的休闲活动高潮,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广西旅游节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旅游节庆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进步、地方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进程,成为塑造良好旅游形象、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假期里,广西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吸引了周边省份以及区内游客前来旅游。广西“壮族三月三”已经由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转型为民族旅游节庆,形成了以“壮族三月三”为核心的旅游节庆经济,带动了观光、餐饮、购物、住宿、交通、广告、通讯及娱乐等各行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循环以及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繁荣。2019年“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假期里,广西重点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均大幅增加,广西共接待游客约1912.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49.80亿元[1]。狭义的旅游节庆是指周期性举办的(一般1年1次)节日活动,不包括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文化体育等一次性结束的特殊事件[2]。节庆活动作为人类旅游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逐步改革和完善节假日制度,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内需,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升级,节庆经济必然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月三”作为传统民族民俗节庆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民俗文化活动,已发展成为由众多旅游者参与,并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壮族三月三”。传统民俗节庆向现代旅游节庆的转型,实现了民间节庆文化与民族旅游的整合,衍生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民族节庆文化旅游。所谓民族节庆文化旅游,是指以民族节庆为载体而开展的系列民族文化旅游活动。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选择。旅游节庆更注重旅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代表了现代旅游的发展方向。“壮族三月三”推动了节庆文化创新,发展潜力巨大,可以发展成为振兴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重要方式。旅游节庆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争取最广泛的群众参与是节庆活动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节庆活动的魅力在于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节日气氛。节庆狂欢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审美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全新的节日或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把审美(体验)需求渗透到节事活动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

民族旅游节庆是依托区域内特有的民族民俗资源而自发举行的周期性大型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较强的体验性和文化整合功能,可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地方性法定节假日,以“三月三”传统歌圩的节庆文化为基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歌节、歌圩、歌堂、歌会以及歌仙刘三姐传说等构成的山歌文化,注入新时代的内容,进行文化组合、重构,歌圩节俗活动进一步拓展,内容更为丰富多彩,除了唱山歌,增添了舞龙舞狮、划龙船、斗鸡、抛绣球、打陀螺等传统民族文化体育活动,融入了现代节日内容,这些都展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节日文化有了新的演变和发展,为了适应新的自然、人文环境而进行了新的文化重构。

传统节庆文化与现代旅游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节庆活动与文化旅游创意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与阶段融汇了诗意、审美、艺术的内容。与此同时,节庆活动与文化创新的耦合共进,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存在丰富和具体的联系,发展为人类—自然—社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同共进的動态耦合关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多种环节聚合了不同的生态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整个文化旅游节庆的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和谐有序的发展状态,节庆旅游文化活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一种自然、自由、和谐的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共同发展需求,形成自然人文生态平衡、社会和谐安定、民族团结和睦的基本格局。

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壮族三月三”走出国门,打造中国—东盟共享文化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每年农历三月三,广西与东盟国家联合举办“壮族三月三”活动,并形成了制度化的交流机制。近年来,“壮族三月三”假日期间,广西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都有2万多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来访。柳州“鱼峰歌圩”从2014年起,每年都举办全国山歌邀请赛,邀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歌手参加比赛,以歌会友,歌唱“中国梦”、歌颂劳动与爱情,成为巩固和促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融合交流的一次文化盛会。“鱼峰歌圩”山歌邀请赛邀请了俄罗斯、波兰、捷克、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的艺术家参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邀请了泰国文化交流团参与活动,拓展了中泰民间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崇左市每年的三月三都邀请越南等东盟国家山歌队参加中国(崇左)—东盟跨境贝侬大联欢活动和骆越风情文艺晚会等活动。“壮族三月三”是广西的,也是世界的。“壮族三月三”节庆的国际化更是表现为走向世界讲述广西故事。“壮族三月三”已成功走出了国门。2017年“壮族三月三”期间,“三月三文化丝路行”首次在泰国曼谷举办,广西传统节庆实现了与国际节庆的有效对接。此次活动内容主要是广西原生态民族歌舞、器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门类民族文化精品展示以及民俗风情展演。广西民间艺术团体与泰国当地艺术团体的“欢乐牵手”活动也体现了泰国的本土特色。2018年4月,广西卫视在海上丝路重要节点的新加坡和陆上丝绸之路国家阿联酋分别设立两个海外分会场,展示壮乡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举办“三姐文化狮城行”“广西故事迪拜电视展播周”活动。广西电视台主办的“壮族三月三·广西故事迪拜电视展播周”在阿联酋的迪拜举行,精选7集中阿双语的《广西故事》展播广西独特人文历史、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其中《花山岩画》《刘三姐》《侗族大歌》《七彩壮锦》讲述了广西历史和民族文化,《白头叶猴的家园》介绍了广西独特珍稀动物白头叶猴,《醇香六堡千年茶韵》描绘了广西茶文化,通过迪拜向世界讲述广西故事。2018年4月16日至20日,第二届“三月三文化丝路行”活动在广西崇左市及越南河内市、谅山省同步举办,两国人民共度“壮族三月三”传统民族节日。活动内容包括中越青少年读书交流会、民族歌舞展演、新媒体从业人员交流、民间美食长桌宴、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促进了中越双方民心相通,深化了“好同志、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四好”情谊与交融。“壮族三月三”的国际化创新发展,巩固与深化了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广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中国与东盟10国密切交往的前沿。在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中将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聚集区。

广西与东盟部分国家山水相连,许多少数民族沿边或跨境而居,具有跨国民族独特的人文环境。以文化“走出去”为抓手,深度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广西具有明显的天时地利优势。立足本土特色,走不断创新之路,共办共建节庆文化品牌是广西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华人华侨在推动东盟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文化元素已深深扎根于一些东盟国家,许多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已经成为一些东南亚国家各个族群的共享节日。加强中国—东盟的文化共生和包容性发展,努力扩大各国的利益共识和共享话语,让中国与东盟各国彼此间领略到对方灿烂的民族艺术精华,建设增进理解、消除差异、平等对话与互惠共生的中国—东盟共享文化,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处于中国—东盟合作最前沿的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发挥悠久的历史积淀优势,加强对东盟的文化传播,促使双方民众产生越来越多的共同习俗而在文化心理方面进一步接近,将成为维系区域发展与穩定的纽带,形成中国文化与东盟文化同构相融的态势。

在文化合作交流中,坚持建设中国—东盟共享文化的发展方向,就要拓宽举办“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的思路,把“壮族三月三”打造为国际性文化品牌,弘扬中华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广西发挥地缘优势,秉承立足周边、面向全球的合作理念,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以中外共建共享“壮族三月三”品牌为抓手,使广西民族文化要素尽快与东南亚各国实现对接,促进中外节庆文化的交融,为中国文化深入东盟国家的主流社会创造条件。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商业化运作将使“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更有成效,也更可持续发展。“壮族三月三”要围绕“欢乐”“祥和”“和谐”“共享”的主题,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与世界共享“壮族三月三”这一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南宁、桂林、柳州等资源禀赋好,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可达性较好,可以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努力建设成为带动广西、影响东盟的区域文化中心和文化名城。广西的东兴、上思、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八县市与越南接壤,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汇聚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与东盟国家联合举办“壮族三月三”活动,在双方的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壮族三月三”节庆文化活动走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尝试和创新。所谓的国际现代文化,就是能够在全世界传播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全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

三、创建以“壮族三月三”为核心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广西节庆文化品牌

广西少数民族节庆繁多,各种类型的节日一应俱全。梁庭望认为:“壮族节日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密度大、频率高,尤以春夏为最……经过历史的淘洗,即使本世纪以来,各地节日加起来,平均每个月不下5个,其中四月不下10个。有的同一天还有不同的节日内涵。”[3]如此密集而古老的民俗节庆集中分布在广西,为广西开展旅游节庆提供了充足的旅游资源。“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广西瑶族、侗族、苗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在历史上早已超越了单一民族地域,形成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多民族共享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各族人民在三月三期间祭祀祈福、走亲访友、以歌传情、娱乐竞技、互贸互利,在展示广西各族人民多姿多彩文化的同时,也强化了中华文化认同,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壮族三月三成为广西重要的文化符号。”[4]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现代“壮族三月三”可以依托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带动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庆文化走向世界,开拓未来,打造广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节庆文化品牌。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201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深化跨国跨境合作。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率先开展旅游演艺交流合作,组织开展跨境节庆共办、品牌共建、文化援助等活动,优先推动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边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打造跨境旅游演艺节目。”[5]这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设共享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让文化交往超越国境线,在物质、制度以及精神、心理等层面上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共同体,中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人文交流、国民情感将为双方互利合作打好基础。

在成功走进东盟基础上,“壮族三月三”如何参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的海外传播,实现“跨境节庆共办、品牌共建”,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壮族三月三”国际节庆文化品牌的构建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问题,提炼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元素,从世界历史文化渊源中寻找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共同创新发展的契合点,共建中外文化旅游市场的合作机制,不仅包括政府间的合作机制,也包括企业间的合作机制,把“壮族三月三”打造为国际化的集对外宣传、经贸、文化、旅游、科技、体育为一体的大型活动。

“民心相通”要在目标、理念、情感和文明方面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认同。通过比较“壮族三月三”与东盟各国节庆的异同点,总结国内外经验,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生存经验和精神体验,寻找中国节庆文化与东盟国家节慶文化的融合点,推动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真正走进东道国主流社会,增进文化认同。节庆活动是否具有吸引力,关键在特色。只有抓住自己最具优势、最富特色的东西,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来。由于节庆活动的内容多源自举办地特有的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所以其本身具有许多个性化的魅力。“壮族三月三”与中南半岛的泼水节(宋干节)时间上基本同期,广西“壮族三月三”期间,一些地方也有泼水狂欢的传统内容,可以策划“壮族三月三”与泼水节中外联合共同举行。“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的成功已经表明,“壮族三月三”节庆文化与东盟国家本土节庆是可以融合发展的。提升“三月三文化丝路行”中外跨境节庆共办的档次与水平,从官方合作到民间交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推进双方民众的往来,寻找民族节庆文化“走出去”与商业运作的结合点,与东道国主流社会全面对接,创造文化旅游新业态,构建中国与中南半岛部分东盟国家共建共享节庆文化。

怎样使广西节庆文化走进当地的主流社会?文化“走出去”应该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合作,而不是单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各自鲜明的不同特征。中国文化走进他国主流社会,必须找准切入点,要研究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应用他国民众能够理解的文化内容、形式与传播媒介,尽量与当地主流文化相互融合。文化“走出去”的基础是尊重他国文化、尊重当地市场的规则。要有符合人类共性的情感和伦理道德标准,用国际市场能够接受的语言范式和叙事结构,从本土化与国际化两方面讲好故事,传播文化。“壮族三月三”走出去要以融入东道国主流社会为目标,强调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文化产品“走出去”,没有本土化,就意味着“走出去”的文化产品落不了地,扎不了根。广西民族节庆文化应以中外共办节庆文化品牌为切入点,要有效地融入当地社会大众,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首先应坚持以参与性为核心的创新发展,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努力扩大节庆活动的影响,在节庆举办期间要有大量的当地居民的热情参与。民间文化交流与政府文化外交相比,比较容易规避文化差异的偏见,并打开国外民众的心扉,满足海外公众对中华文化深度体验的需求。比如,在国外许多地方,代表国家形象欢迎各国游客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不同职业的普通民众,而不是高官显贵,也不是明星大腕等所谓“社会精英”。“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传统民间节庆走进东盟国家,活动主体是普通民众,这种突出平民化的文化表达契合了国外的表达方式,广西节庆文化走出去以人文交流为支撑更容易吸引国外普通民众的参与。

“壮族三月三”节庆创新应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市场规律,必须坚持“文贸”结合的原则,把文化活动与商业贸易有机地统一起来,逐渐推进民族节庆旅游的市场化进程。广西应积极推进节庆文化的制度创新,建立现代节庆企业运作机制,以专业化加市场化促进广西特色节庆文化的发展,与当地文化、经济紧密结合,要突出规模大、规格高、国际性等特点,把旅游、文化和商贸与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节庆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节庆文化国际化。

文化交流和传播从来都是双向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中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旅游市场的对接。由于广西是中国文化与东南亚各国民族文化的交汇区,而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具有超地域性、超时代性和超民族性的特征,契合各国文化语境,比较容易打通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与宗教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可持续性开展中外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突出国际特色,以经济为基础、以文化为纽带,广西与东盟国家共办共建节庆文化品牌,可以加强地域文化的合作与交流,高质量地提升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的水平。广西节庆与东盟国家节庆共办还要根据文化资源的不同地域分布和海外不同地区文化需求的差异,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根据文化资源的不同地域分布和海外不同地区文化需求的差异,挖掘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把民族特色、传统元素同时代特征、世界潮流结合起来,通过对文化传统的挖掘、展示和再创新,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中国全域旅游的推进,体验异域风土民情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已经成为许多东盟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游客来源国,出入境游客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主体。我们应对中国与东盟节庆活动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整合,推进节庆文化经济发展。盘活“壮族三月三”潜在的文化内涵,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把旅游节庆活动由总量扩张转向结构效益与规模扩大并重,建立以政府引导和民间交流为主、市场机制为杠杆、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将文化、经贸、旅游、农业、体育等融合在中外共办旅游节庆活动格局中,促进中外共办节庆活动向多样化、系列化、集群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金玲.5天“小长假”广西纳客超1912万人次进账约150亿元[EB/OL].http://www.gxnews.com.cn/ staticpages/20190409/newgx5cabd44e-18202160.shtml.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65.

[3]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475.

[4]许晓明.从族群标识到文化共享——20世纪80年代以来壮族三月三的变迁[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6):8.

[5]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http://zwgk.mct.gov. cn/auto255/201904/t20190401_841268.html?keywords.

责任编辑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