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外来务工子女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2020-06-01胡秀容

师道·教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图书室子女课外阅读

胡秀容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调查外来务工子女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探究原因,提出对策,我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小学阶段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有:1.从内容来看,都以漫画书为主,儿童文学类书籍和科普知识类的不多。2.课外阅读习惯不好,大部分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课外阅读的硬件条件差。4.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方法单一。5.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虽比较重视,但缺乏实际的行动。

一、确保书源供应

1.学校图书室。学校图书室是学生阅读图书的主要来源,在开展外来务工子女课外阅读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我校有专用图书室1个,专职图书管理员1人,现有图书10000册。学校毎年投入资金用于购书,年增书200种左右。图书室每周一至周五午间及下午放学后按年级轮流向学生开放。

2.班级图书柜。各班级的书源,一是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在班级间的流动,二是发动学生家长积极为孩子购书,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图书存到班级图书柜,供同学们借阅。我校各班级都配备有专用图书柜或图书架,是各班家长委员会帮助解决的。据统计,目前我校学生人均个人藏书10册,班级藏书最多的有200多本,全校班级图书柜累计藏书2000多本。

3.同级段班级之间图书资源共享。学期初,各班按照读书方案确定班级共读书目,分别购买不同的图书。看完后,班级与班级之间轮换。既让学生减轻了购书的经济负担,又读到了更多的书。因为书要在各个班级中“漂流”,学生们会更自觉地爱惜书本,会更自觉地按时把书看完。在换书的时候还能认识许多新的朋友,一起交流讀书的心得。

4.成立书友队,共同读一本书。我们按班级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书友队,每队5-6位成员。各个书友队根据小队成员的喜好共同读一本书,读完后与其他书友队交换着阅读。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只需买一本书,就可以阅读至少4- 5本书,有效保证了阅读量。

二、确保课外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要有时间的保证。保证阅读的时间才能有效提高阅读量。

1.午间半小时阅读。我校大部分学生属于外来务工子女,他们一般吃过午饭就来学校,我们利用这一特点,每天抽出半小时的午休时间让到校学生自由阅读。全校统一将2:00—2:30规定为午间阅读时间,设置专门铃声,每班派一名学生管理午间阅读纪律,每层楼均安排值日老师巡逻。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其中,我们指导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午间阅读书目推荐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完成《阅读推荐卡》并可以推荐给其他的同学。

2.阅读情况登记表。这是活动开展初期的硬性规定,便于检查学生日常的阅读量。这张表格每名学生一月一张,月初由班主任统一发放,张贴在语文课本的封底处,由家长负责监督孩子的阅读情况并签字作证。

三、研究启示

1.教师应做读书人。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阅读者,用自己的阅读激情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健康成长而读书,为火热的青春和精彩的人生而读书。教师要经常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与学生无碍交流。

2.兴趣应当放首位。开展阅读活动,必须首先考虑学生的兴趣。读后感或者读书摘记的制作不应太繁琐,太频繁,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写读后感或读书摘记对阅读有帮助时,这项作业才变得有意义。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喜欢的人物的特点,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都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适当照顾学困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应充分照顾学困生。在独立阅读阶段,要尊重他们的阅读速度,指导他们学会阅读的方法,适当减轻阅读的难度;在讨论阶段要给予他们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増加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同时应设法保证他们充分的阅读资源,增强进步的动力。

4.多管齐下助成功。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程是需要学校行政部门配合的,学校应给予老师自主权。值得高兴的是学校正在开展“书香校园”“校园文化”活动,每学期都要举行“读书漂流活动”,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收获的成果颇丰,阅读兴趣更浓了。

总之,外来务工子女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研究给了我们一方实践的晴空,一块力行的实地,一种坚持的力量,一份持久的感动。我们将继续前行,追寻心中的那只“青鸟”。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图书室子女课外阅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图书室里故事多:桦南县福庆社区家庭图书室创办者刘德生关爱青少年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