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常态下的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2020-06-01陈希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4期

陈希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形势发生了变化,各个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而金融行业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在实际发展中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区域性金融风险不断增加,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进行防范,不断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一系列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区域性金融;金融行业;风险防范;策略

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运行,同时关系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水平等,所以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进行防范意义重大。那么要想科学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就应当对区域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总结,并制定应对策略,才可以使风险得以规范管理。

一、金融新常态与金融风险来源

1.金融新常态的特征

第一,金融发展速度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到新常态中,带动了我国金融行业的新常态化发展,金融行业与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低速增长相适应,其也从高速增长开始逐渐向中低速增长回归,不管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规模、货币供应量还是商业银行的整体利润增幅,增长水平都将会回归到适度。第二,金融创新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是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具体来看,金融创新主要指的是通过科技创新的运用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对金融组织结构进行创新,不断提升差异化竞争;推动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对金融市场层次进行提升,推动金融产品的丰富。第三,金融风险防控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风险控制和积累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诸多隐性风险开始凸显,虽然从总体上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但是要想对高泡沫化和高杠杆化为特征的风险进行化解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金融风险的管控则需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构建科学的风范体系。

2.金融风险来源

第一,从国际大环境角度来看,世界经济依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过程中,国际金融市场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波动,加之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推动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如何顺势而为、趋利避害对各种类型的金融风险进行防范成了我们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第二,从国内方面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不断呈现,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生产经营困难,部分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已经凸显。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进行管控和防范,将会成为新常态下我国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整体来看,区域性金融风险通常指的是由部分或者个别机构的金融风险在该区域内扩散和传播引起的,或者是由其他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区域金融风险向本区域中扩散或者传播而引起的关联性金融风险。就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区域性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产能过剩风险以及房地产金融风险等区域中,对这些区域中的风险进行预防十分关键。

二、新常态下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体现形式

1.产能过剩风险

近年来,我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尤其是平板玻璃、电解铝、钢铁以及水泥等行业存在更为显著的产能过剩现象。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矛盾,也是重要的金融风险策源地。产能过剩不仅对金融体系运行产生的重要不利影响,而且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也带来了诸多影响:第一,导致社会投资效率降低,对于经济活力产生了影响。第二,银行业对产能过剩行业提供贷款,成了不良贷款的重要影响区域。第三,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风险不断增加、盈利能力下降、经营环境被恶化,并且加剧了企业债务违约以及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为金融系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虽然我国政府为了对产能过剩风险进行化解,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了综合治理,比如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淘汰、采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企业实现升级或者转型,但仍然不能彻底解除产能过剩风险。

2。地方债务风险

首先,过分对融资平台进行依赖。融资平台以项目收费权、土地抵押等形式来对资金进行筹措,很多资金都是向金融机构的借款,多数地方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债权利的关系不明确,且他们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完善,这会导致债务信息没有透明性。其次,过分依赖“土地财政”。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形成了直接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地方债的局面,如果房地產市场产生较大的波动,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减少,那么对应的税费收入也会出现减少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地方债不能兑现。最后,过分对金融机构贷款进行依赖。地方债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与银行等金融体系风险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而兑付危机和债务违约会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增加。而且影子银行的存在也导致地方债构成更为复杂,很难对其进行系统化、准确化地监管。

3.房地产市场风险

我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得到了深度调整,楼市告别了快速增长期,逐步开始回归理性。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三个方面的新常态特征,即有涨有跌、区域分化和增速放缓。消费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以及城镇化发展,将会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低迷不会对经济崩盘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主要房地产指标下滑、处于持续负增长区间以及国内很多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价滞量缩的现象,也将会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较大影响,这一问题应当得到重视。

三、新常态下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策略

1.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产能过剩风险是我国新常态下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要想对这一风险进行化解,就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和产能过剩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效性,并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对经济转轨期的低迷态势进行科学改善。要坚持采用梳堵相结合的治理方式,不仅要对过剩产能进行淘汰,而且还要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引导,使其实现转型与升级。比如可以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差别化的政策,针对那些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企业要提升支持力度。并对民生改善的项目进行支持,有效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以及科技金融等,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另外,还要对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提升资金支持力度。

2.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做好总量风险控制和管理

坚持采用长效机制和短期应对措施相结合,根据国家政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进行缓释,并对信贷总量进行科学控制,对到期风险进行化解,对贷款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不断提升有效资产的抵押。同时还要依据实际情况提升贷款清收力度,构建科学化的预警体系,合理设定风险预警线,及时对风险进行感知和预防。另外,还要对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尽量规避出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名义对基础设施开展建设的现象。且各个地区政府还要提升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的力度,有效开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工作。

3.做好宏观审慎监管,不断提升地方风险检测预警能力

首先,评估、监测和识别区域性金融风险,围绕监管体系建设、机构稳健发展两条线,推动监管效能提升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全面融合,不断提升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进行化解和防范。其次,合理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工作,找出外生性和内生性金融风险隐患,并合理制定风险化解和防范措施。最后,提升金融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应急预案的设定,不断提升金融体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政府还要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不断提升“一行三会”金融法规的修订和补充工作。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是较广的,涉及证券、保险以及银行等多个领域,对传统金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且其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风险,我国政府应当对这方面的法律规范进行健全,并加强监管,推动各个金融业务的稳定有序开展,并构建科学的协调和沟通机制。

结语

新常态下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更为鲜明,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其预防和监管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总结,提出几个典型的风险形式,如产能过剩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并提出了一系列风险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带来有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