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韩国经验对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思考和建议

2020-06-01竺喜凤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改革

竺喜凤

摘要:在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描绘了“新三农”的灿烂蓝图,于讲话中首次指出的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重强调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产权制度改革,以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标志着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也随之进入下一个深化阶段。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转变,即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落后、僵化、科技含量低的状况,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落实。在这一方面,韩国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间所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为我国接下来的发展计划提供相似经验和重要启示。

关键词:农业生产结构;韩国经验;改革;调整建议

一、引言

在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描绘了“新三农”的灿烂蓝图,于讲话中首次指出的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重强调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产权制度改革,以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标志着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也随之进入下一个深化阶段。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转变,即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落后、僵化、科技含量低的状况,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落实。在这一方面,韩国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间所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为我国接下来的发展计划提供相似经验和重要启示。

二、韩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与结果

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短短30年间,韩国农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农业产业价值显著上升,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同样促进了本国工业和服务业数量、质量的快速提高,从而使得韩国整体经济在该时期得以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得以于2005年成为继日本、新加坡后的第三位亚洲发达国家。

韩国农业结构调整采用的是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方法策略。市场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对于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实行市场淘汰制,实现土地、原料、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政府不直接对农业生产和发展施加强制力,而是在其产业调整过程中提供制度和技术保障。在这种模式下发展的韩国农业产业得到了显著发展,农业总产值快速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下降。农业总产值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刺激了消费倾向更高的农民阶层的消费需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面向的需求得以扩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律,韩国的三次产业实现了向前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其次,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推进和发展,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涌向非农业部门,促进了韩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率快速提高,其背后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势必发生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农村对于劳动力外流的推力不断加大;加之城乡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和工业化初期对于劳动力的大量需求,非农业部门的拉力作用也在逐渐加强。两种作用相结合,使得農业就业人口实现快速转移,韩国仅用了14年的时间就将其农业就业人口比例从40%降低到了16%,速度之快让其他老牌工业化国家难以企及。第三,韩国的农业产品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在市场力量为导向的发展框架下,越来越向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倾斜,如肉、蛋、奶等高需求农产品。

以上便是韩国前几十年的农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要素得以自由流动,资源也得到了有效配置。透过其取得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韩国农业改革如此成功快速的背后,其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与政府力量相结合,即以市场力量为主导,以政府力量为支持的作用机制。

三、中国当今农业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

1_大部分地区农业发展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在国内偏远地区,由于交通受阻、技术水平发展有限,大部分农户种植农作物的方式甚至和几百年前如出一辙,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模式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至今仍未发生质的变化。即使是在普通的农村地区,现代科学技术有了些许普及,但是农业生产仍然以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极低;由于当前的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生产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2.农业种植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合理现象。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存在个体规模小、区域分布散的问题,远未实现集体规模化大生产和区域统筹发展。农作物种植中仍以粮食作物为主体,其他高效的经济农作物占比不高。此外,还存在农作物种类与地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不匹配,与当地市场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不吻合的情况,即农业生产不遵守区域资源禀赋规律和市场导向规律。

3.尚未形成系统的农业生产引导政策,政府支持力度和政策落实力度欠缺。政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值增加而制定的一系列意见措施即为农业生产引导政策,但目前从我国农业发展来看,这些政府引导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并不十分显著,原因在于这些政策未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正反馈系统,往往是当地农业生产出了哪些问题,有关部门再出台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得各项政策之间缺乏联系和延续性。

4.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过程中占弱势地位。为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国家部门对于工业发展和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使得各项资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倾斜,导致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部门发展乏力,资本、人力、技术等各项资源投入不足。

5.农业生态污染现象严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生物化学产品,严重损害了土地的营养状况和自我修复能力;污染超标的工业废水和生活用水未经处理便排放至农业用地同样对土地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伤害。我国目前的农业污染现况不仅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食用的农产品也造成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韩国经验对中国农业结构改革的建议与启示

目前,我国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非常充分,但是对于中外之间、各国之间的农业发展研究缺乏对比借鉴,即国别间的比较研究还不够,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国际化具有互动机制,东亚地区部分国家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既有许多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因此,研究韩国的农业发展过程和特点,对于我国自身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起到深刻的启发與借鉴作用。结合我国目前农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在吸取韩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第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总产值。利用当下的“互联网+”热潮,为农业生产和运输注入技术活力。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部门为农业部门提供先进原材料和生产技术,用现代经济管理办法为农业提供高效的组织管理手段,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实现产业链条延伸,通过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

第二,对农业实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在2015年召开的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调整农业供给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结构和规模,从而实现农业发展。首先,明确要素供给是指那些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具有领导力的供给,必须要先保证这些供给能够发挥出带头性作用,并对市场的配置资源带来正向的帮助作用。其次,需要对供给关系进行创新发展。

第三,加速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加速土地流转制度落实,将土地经营权从一家一户的农民手中转移到大公司和企业手中,实现土地的大规模生产。企业以营利为目标,会自动根据市场导向选择最适宜的生产作物,加之使用大型机械和应用专业化的生产和管理措施,农业产业的结构便得以优化和改进。

第四,坚持发展以市场力量为主导,政府力量为支持的发展模式。强化市场作用机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使农业发展处于自由开放的竞争环境下。同时,政府为农业的各项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技术支持和政策优待,解决市场力量达不到或者做不好的问题,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

第五,发展绿色农业,注重对于农业生态的保护。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着重强调了污染防治问题,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树立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农业产值提高的同时保证广大民众的“菜篮子”质量。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