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腋窝淋巴结Castleman病超声表现1例

2020-06-01李宏波赵苏苏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滤泡腋窝淋巴

李宏波 赵苏苏 可 飞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李宏波),病理科(赵苏苏、可飞)

患者女,47岁,因发现左腋下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自述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乳房痛。体格检查:左腋窝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直径3 cm,质地中等,边界尚清楚,触痛明显,活动度不佳。超声检查:于左侧腋窝探查见数个卵圆形及类圆形低回声区,最大者2.5 cm×1.7 c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淋巴门结构消失,其内可探及点状、条索状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左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瘤可能,建议粗针穿刺活检。于超声引导下行左侧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提示:淋巴滤泡萎缩,滤泡间区淋巴组织增生,灶性区纤维化及浆细胞浸润;血管增生,部分血管壁透明变性。免疫组化:CD20 B细胞(+),CD79a B细胞(+),Pax-5 B细胞(+),CD3 T细胞(+),CD43 T细胞(+),CD5 T细胞(+),CD10(+),CD21滤泡网(+),CD30(-),Ckpan(-),Ki-67滤泡间区约15%(+),Kappa及Lambda(散在+,比例正常范围),CD38浆细胞(+),CD34血管(+)。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考虑为反应性淋巴结病,可能为淋巴组织炎性反应性增生、Castleman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左侧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术中见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直径3 cm,呈串珠样,边界清,质地脆,周边脂肪结缔组织増厚水肿。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提示:淋巴组织增生伴出血坏死及纤维化,局部血管増生,管壁透明变性(图2),诊断为淋巴结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

讨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常发生在纵隔、腹部和颈部。本病因免疫调节异常和病毒感染引起,临床可表现为单一肿块,也可表现为具有严重全身症状的全身性淋巴结病。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肿块,钙化少见,透明血管型(局限型)患者增强CT扫描有一定的特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平衡期持续强化;弥漫型表现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术前诊断困难。本病极易误诊,常规超声表现无特征性,需与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肿大鉴别,本例患者即误诊为淋巴瘤。淋巴瘤更多于年轻人,晚期常伴全身症状,表现为双侧多发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成团;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血流模式多样,常为高阻力动脉血流,且多能找到原发病灶。本例患者腋窝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低回声肿块,周围血流丰富,呈低阻力血流,这有利于其诊断为良性病变。总之,凡淋巴结明显肿大,伴或不伴全身症状者,需综合分析考虑本病可能,最终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图1 左侧腋窝超声图像

图2 腋窝淋巴结病理图(HE染 色,×100)

猜你喜欢

滤泡腋窝淋巴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滤泡树突状细胞表达模式变化在淋巴瘤病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