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步捷如风稳若松(上)

2020-05-29刘国新

少林与太极 2020年10期
关键词:莆田丹田练功

刘国新

“南拳北腿”是说南派功夫重视拳法,以手上功夫见长,北派功夫注重腿法,擅长腿上功夫。这个说法只是世俗的偏见、外行人的说辞。事实上,南少林武术作为南派拳法祖庭,在日常习武练功中不但注重手上功夫的锤炼,更重视腿上功夫的磨炼与运用。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一般人对这句拳谚的解释是:人的双手就像两扇门、是专门用来防守的,攻击敌方还得用腿来踢踹;理论依据是:人之四肢,腿较手臂粗壮有力且长,可以放长击远,且能拒敌“千里之外”。这样的解释可谓合情合理,事实也确实如此。不过南少林所处的南方,南方人相对北方人有个子稍瘦小、力量略逊之劣势,为了扬长避短,南派武术多用贴身短打,手上技法丰富,以此发扬自身优势,并抑制对方身高臂长的长处。

“脚者,身体之基也,脚站稳则身稳。”福建地处南方,古代多山区崎岖,或凹凸不平坑洼地,或密林嶙石群立,且南方水系发达,交通多赖水路,但船舟狭窄,且稍大动作发劲运力船舟即晃荡摇摆不定,此时双腿支撑已属不易,何况“起腿半边空”,故临阵对搏时双腿须稳扎,落地生根,以保持重心平衡,而上肢负责防御反击。所以南少林武术动作幅度不大,少上下跳跃或左右腾挪招式,一旦有出腿良机,也多以低腿、暗腿攻敌措手不及。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南少林武术以手法丰富且多变著称是有主观与客观的原因的。“不练腿力者,则出势不疾,进退不灵,运用筋骨不易”“步不到功难到家,步不成型难成雄”……南少林先师经过自身长期的操练与在抗击倭寇等的战场实战认识到“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快”,要练就高超的手上功夫,首先要练好腿上功夫,如果腿部缺乏必须的功力,进退转换变化就无法自如,那么再强悍的手上功夫也只是“空中楼阁”,难以极致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南少林武术对“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的理解是:“腿打人”不应片面地认为仅是指具体的腿法,而更应首先理解为腿部的稳定性与步法移动的灵活性,即莆田南少林武术所讲的“下盘功夫”。

“力,根在腿,主宰于腰,发于梢末。”武术讲究发劲,要求“发人要有千斤力,力量要在力当中;软时如同水穿石,硬时能拉万斤弓”,有“有力压十会”之说,因为就是“四两拨千斤”也须有“四两力”为前提,否则所谓的“拨千斤”也只能是一句笑谈。所以“一胆、二力、三功夫”“无力不能伤人,无势定被人伤”,劲力在武术中的重要位置不言而喻,而要发出令敌人毛骨悚然的劲力之先决条件是要具备稳固扎实的下盘功夫,莆田南少林武术称之为“桩步”。“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之南少林古训,形象地指出“桩步”即下盘功夫在南少林武术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所以,莆田南少林武术入门讲究“练拳先站桩”,以求下盘的稳固性。

桩功在莆田南少林武术体系中是作为提高腿部实力,发展稳固素质、锻炼意志和训练各种步型、步法等下盘功夫的必要手段,也是调整身体生理机能,提高抗病能力的健身方法。在进行桩功练习时,要求以意行气,并称之为“功中之功”。

南少林桩功的桩式颇多,就其外在表现形式来分,有“定桩”与“活桩”两种。

所谓“定桩”,即“立桩站马”,外在以静态为形,内在摒弃一切杂念,气沉丹田,以意行气,锻炼周身气血的活畅,是“静中求动”。“立桩站马”的“马”不是仅指步型中的“马步”,而是泛指下肢的动作状态。

南少林武术“定桩”练习一般从马步的石柱桩开始,稍具功力后则练习半马步(四六步、不七不八步)、吊馬(虚步)、独立步等下肢动作的桩功。上肢的动作则根据练功需求的差异,或前举、或侧举、或下推、或攻守等,以自然舒适为准。

无论采用哪种外形的“定桩”姿势,立桩站马的一般要求讲究一个“正”字,有“三正”之要求,即头正、身正、步正。要做到“头正”,须下颏微内收,舌舐上腭,目光内敛,使头部端正而上顶,即虚领顶颈,意识头顶百会穴有一条线,竖直上引于天空,使头颈与天空垂直,使“头顶项稳”,以保持身体正直,不失重心;“身正”则要求沉肩坠肘、实腹舒胸、松腰沉气;“步正”则要求提肛敛臀、踩脚坐胯。所谓“踩脚”即要求“不掀脚掌、不拔脚跟”,两脚底紧紧黏贴于地面,有“步赛黏”之喻;而“坐胯”即沉胯,沉胯有利于牢固胯关节及骨盆,胯的松沉则为腰部的松沉创造了条件,松腰沉胯则有助于气沉丹田,如此可做到“落地生根”。“定桩”的“三正”要求也喑喻了南少林武术传人无论于习武练功,还是为人处世都不要离开一个“正”字,“要想功夫好,三正里面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是南少林武术文化的一种体现,对培养完整的人格也是有教育意义的。

莆田南少林下盘功夫的“活桩”即动桩,是在不断移动过程中做前后、左右或上下、高低起伏的步型变化的一种练功方法。由于是在不断运动中,极易造成气息浮躁而内气不易下沉于丹田,此时要求练习者在紧张而激烈的运动中仍能保持气息有度、气沉丹田、步不漂浮、劲不发飘,还要保持重心的平稳且能快速变换,做到身步的协调一致,难度大于“定桩”。这种外形运动而内在求静的“活桩”是“动中求静”“动中求稳”。南少林武术的活桩传统练法有梅花桩、三角桩、猫虎桩等练法。

前面所述的“定桩”是采用下蹲的动作而利用下肢的弯曲来增加关节与肌肉的承重能力和耐久能力,并用增加下肢力量的方法来稳固下盘,稳固下盘,用现代体育术语来讲就是提高平衡能力。平衡能力在对抗中尤为重要,对搏过程要求敌我双方都在不停地移动中不断地变换重心,来掌握平衡,有时还要在不平衡中求平衡,“定桩”的练习所获得的下盘稳固的平衡只是暂时的,只要稍有外力干扰,这种平衡就有可能被打破;而一旦重心失衡,要想调整就没那么容易,而且对你虎视眈眈的对手也不会给你调整平衡的机会。“活桩”的练习就是培养在不平衡中求平衡的下盘稳固的功夫。

(未完待续)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莆田丹田练功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莆田人有话说
“莆田系”与百度的鱼水情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
练功
寒假魔力卡
莆田工艺美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