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基于党报评论政治定力的思考

2020-05-28张砥

新媒体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张砥

摘  要  在媒体融合战略的推动下,传统主流媒体纷纷进军移动互联网,拓展新媒体阵地,深刻改变了中国的新媒体生态,党报评论的作用愈发突出。文章尝试以《北京日报》“长安观察”的评论实践为例,探讨媒体融合对党报评论转型的形势与挑战,并浅析党报评论提升政治定力的方法。文章认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更好唱响主旋律,党报评论要先声夺人吹响号角,引领舆论全面出击;要发挥评论投枪匕首作用,抨击不端粉碎谣言;要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第一时间抢夺概念定义权,以强有力的“观点引领”书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关键词  党报评论;媒体融合;政治定力

身处媒介形态深刻变革的时代,当内容产品形态不断推陈出新,不论是传统机构媒体还是新兴互联网传播平台,都将内容生产置于更高更核心的位置。观点生产,作为党报核心功能,凝聚着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也是党报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彰显。如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加强党报观点引领,形成主流价值的“传播矩阵”,已经成为党报评论“融合化生存”必须直面的现实挑战。

在北京日报媒体融合改革的深度推进下,北京日报社评论部以微信公众号“长安观察”为起点,聚焦“两报一端”(《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内容生产,不断扩大传播阵地,与头条号、百家号、一点号、大鱼号等互联网平台积极合作,积极拓展党报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尝试以“长安观察”的评论实践为例,结合媒体融合战略下对党报评论转型的形势与挑战,浅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党报评论如何更好彰显政治定力。

1  形势与挑战

马克思说:“随着每一次社会秩序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这意味着,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始终跟随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不识变、不知变、不应变,因循守旧地按照过去的老套路、老规矩办报办刊,自娱自乐、自说自话,千报一面、千台一腔,必然导致阵地萎缩、影响削弱,导致党的新闻事业失去生机活力[1]。

就发展阶段看,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阶层高度分化,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凝聚共识的难度在加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风险和挑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风险和挑战。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帮助广大公众科学理性认识国家的发展阶段、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个领域当中的现实问题,都需要媒体,特别是传统主流媒体主动作为,找到“最大公约数”,弘扬社会正能量。

就传播格局看,移动互联已成为人们信息发布与获取的重要媒介。数据显示,到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已突破8亿,达到8.4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9.1%。对传统主流媒体而言,传播环境和舆论生态的这般变化,直接决定了内容生产的重心不能再局限于单纯的办报、办刊、办台思维。人在哪,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只有及时跟上技术变革趋势,掌握新媒体传播特点,才能抢占新兴舆论阵地,变“灰色地带”为“红色地带”,否则就会有“掉队”的危险。

这些年来,在媒体融合战略的推动下,传统主流媒体纷纷进军移动互联网,拓展新媒体阵地,深刻改变了中国的新媒体生态。但在海量信息当中,如何以思想锐度冲破众声喧哗,彰显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最终还是要落脚到“观点引领”上。换而言之,在“融合”语境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观点生产是必须不断重视和加强的关键一环。

媒体格局的深度嬗变,党报评论的作用愈发凸显,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构建在权威性之上的公信力。信息化时代,越是信息多元、观点多样,越需要权威声音来“一锤定音”。尤其对于一些复杂事件,人们迫切需要获得及时、理性而深入的解读,以此获得多角度、多层面的参考。而党报评论,就是堪当此任的“黄钟大吕”

2  党性与定力

党报姓党,让“主流声音”占领舆论阵地,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是党报的职责[2]。党报评论,首先是政治评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首要一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不断强化政治定力,才能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不断强化思想引领。

身处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人们的利益诉求高度分化,思想观念多元多变,舆论引导难度不小。如果仅是跟着热点“一事一议”,很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口舌之争,相反,只有提高站位,从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的层面谋篇布局,评论才能发挥牵头抓总、有的放矢的效用。几年来,“长安观察”坚持中国式思考,在热点、焦点问题上不缺位、不掉队,以客观、理性、辩证、务实的建设性态度写“有观点的文章”,不仅打造了一批百万加、千万加爆款文章,更探索出一条党报评论融合化生存的新路。

2.1  先声夺人吹响号角,引领舆论全面出击

党报评论的优势在于政论,近些年逐渐兴起的“评论员观察”成为时下政论一种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事实上,“长安观察”发表的爆款文章无不带有鲜明的党报价值烙印:如《大批“港独”暴徒藏匿台湾欲逃美国,特朗普却拒绝这道“美丽风景线”》《香港事态正在从反面教育中国人民》的评论剑指香港修例风波的恶劣影响;《你是我的〈南京条约〉国耻家恨岂容脑残用来“加戏”》《红色共和国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总书记的提醒重若千钧》的评论直接抨击篡史乱今、无知无耻的历史虚无主义;《风雨还是晴空人类终要共同面对》《在“应战”中迸发更强大的中国力量》的评论立足国际视野和大历史观,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批文章,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逻辑缜密,以强大的能量密度,帮助广大读者复盘并思考了今日之中国。

2.2  发挥评论投枪匕首作用,抨击不端粉碎谣言

改革深水区,社会上不时充斥各类谣言、煽动信息。在这一时刻,党报评论的政治定力,就体现在坚定站出来激浊扬清,给大众以准确真实的信息,还社会以秩序和穩定。“长安观察”文章紧密监测此类内容,似投枪和匕首,有力击穿了谣言,抨击了各种不端行径、不良行为。其中,针对“北京,有2 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引发的舆论风波,《人们都在认真生活,除了怨艾者》一文呼吁“如果你爱北京,北京就是你的。因为你在这里流汗,你在这里流泪,你把生命的宝贵一段融入了她的血脉,又何必自外于北京”;针对“武汉女生日记”事件,《武汉女生求“放过”,自媒体吃人血馒头到何时》一文痛斥一些人“一遇到热点,就病态追逐,为了流量放开胆量,只讲生意罔顾道义”;此外还有《谣言病毒传染性更强,须给造谣者戴口罩》等文章,都在谣言初起之时,发挥了定纷止争、廓清是非的作用。当前,在很多事件的进行过程中,流传的各种不实传闻、蛊惑人心的谣言“生存期”都很短,往往是一夜之隔就真相大白于天下。这其中主流媒体及时发声、公开真相,粉碎谣言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样的传播效果,也正是得益于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

2.3  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第一时间抢夺概念定义权

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党报评论的政治定力,愈发体现于主动作为。如果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党报内容生产的诸多环节中,评论更多是规定动作和“配合”动作,那么如今,面对瞬息万变的舆论场,评论必须也唯有变得更加主动,才能引导舆论走向。“长安观察”充分打通报纸评论与新媒体评论,立足于早发声、发好声,日益完善评论内容一次生产多形式包装多渠道分发的“中心厨房”模式。早发声、发好声,为的是第一时间抢占事件概念定义权。强化党报评论的主动性,目的是要始终把概念定义权握在手上,避免跟着舆论风潮乱舞,总在“亡羊补牢”。媒体融合改革下,党报内容的生产周期告别了以报纸为中心,实现了24小时实时化,为打主动仗奠定了重要基础。综合来看,“长安观察”文章时效性强、针对性强,部分文章在头条号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上阅读量突破百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评论互动热烈,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有力彰显了党报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  使命与作为

对于党报而言,评论肩负举旗亮剑、凝心聚力的使命。兼顾职责所系和时代所需,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强化观点引领,党报评论员需要进一步夯实理想信仰、提升业务素质、强化政治定力。基于“长安观察”评论实践,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用功发力。

1)政治过硬。作为党报评论员,需更进一步认识到,舆论与政权安危密不可分。任何政党要夺取和掌握政权,都要用好舆论这个武器;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要守好新闻舆论阵地[3]。党报评论文中有深意、字中有乾坤,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定盘星”的重要作用。只有每个人都认认真真把把党中央的核心精神搞清楚弄明白了,才能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才能将新思想和具体工作、新闻事件融会贯通,展现出时代光芒和真理力量。

2)守正创新。党报评论以引导舆论为使命,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意在凝聚人心,必须赢得人心。在读者阅读心理和习惯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下,党报评论要以效果来衡量说理论述水平,以效果来评价舆论引导能力,以效果意识倒逼写作方式创新。具体来说,既要守正,上接天线;又要创新,下接地气,担当好“转换器”的角色。文章要据实而评、凭“新”而论,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百姓的共鸣点、与矛盾的切入点[4],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3)能打胜仗。新闻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这是一条铁律,也是事实。这就要求党报评论员必须当好“思想战士”,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亮剑,决不搞态度暧昧、观点软弱、愛惜羽毛那一套。在“攻”的同时,更善于“守”,让我们设置的议题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话题,而不是被社会舆论牵着鼻子走。

“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正如有论者指出:互联网领域还有“长板理论”——决定你所能抵达高度的,是最长的那根木板。这启示我们,发挥优势才能引领未来[5]。对于党报评论来说,用好我们手中的金话筒,就一定能在舆论场中汇聚起更大的“存在感”,以强有力的“观点引领”书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杨力群.在不断创新中掌握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主导权[J].红旗文稿,2019(13):2.

[2]郑保卫,王仕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须把握意识形态正确导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J].新闻大学,2019(10):17-25.

[3]李旭.创新方法手段 守好舆论阵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几点体会[J].共产党人,2016(15):18-20.

[4]胡文雄.地方党报评论大有可为[J].新闻窗,2016(2):29-30.

[5]卢新宁.融合三问: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9(2):84-86.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